發布於 2023-02-12 22:02

  膽脂瘤和聽神經瘤等一類發生在面神經管內或者顱內的腫瘤,在手術切除治療的過程中,有可能造成面神經的損傷,從而發生眼睛無法閉合,口角歪斜等表現。這給患者帶來極大的身體和精神上的痛苦!而及時有效地神經修復,是恢復患者原有的面部肌肉功能的關鍵!遺憾的是,由於種種原因,不少的患者錯過了神經修復的最佳時機,最終不可避免的留下種種的後遺症。

  那麼,在面神經損傷發生後到底該怎麼辦呢?

  首先,應該明確腫瘤的性質,是否良性,是否已經清楚徹底,是否需要進一步的手術?這些可以向原發疾病的治療醫生了解。如果是良性腫瘤,並且清除徹底,那麼可以考慮神經的儘早修復。反之,需要諮詢原發疾病的手術醫生,瞭解是否可以考慮神經的修復。一般面神經的修復是在面頰部進行,不會涉及到顱內病灶部位。如果需要用到同側的咬肌神經,那麼需要患者諮詢神經外科醫生,是否目前有三叉神經的累及。

  其次,神經是否斷了?

  很多時候,患者被告知,面神經連續性還存在,還有機會功能得到自行的恢復。遺憾的是,不少的患者滿懷希望,等了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試用了各種的藥物,針灸等等,最終還是沒有效果,從而錯過了神經修復的最佳時機。那麼如果,神經還連著,患者該如何判斷?對於神經連續性存在的情況,建議患者動態的觀察:面部閉眼和上唇上提露齒的情況是否恢復,是否有鼻唇溝的加深。這些都是面部肌肉恢復的跡象。如有說明神經沒有完全損傷,可以繼續觀察。此外,儘早進行面神經電圖或者F波檢查,這可以提示神經的損傷程度,如果損傷很嚴重,即使連續,也很難自行的恢復,那麼就需要儘早的進行神經修復了。還有需要每月定期的肌電圖檢查,這可以觀察肌肉的恢復情況。不過這需要將連續多月的指標合併一同觀察,如果沒有任何改善,哪怕有部分的肌肉微弱功能,那也可能僅僅是殘留的肌肉功能,而損傷的部分並沒有得到更好的恢復,那麼還是建議考慮神經的修復。

  如果神經完全斷了,或者嚴重的損傷,那麼該如何進行治療?

  面神經的顱內部分斷了,目前可以考慮通過跨面神經移植並結合同側的咬肌神經的營養來治療。也就是用同側的部分咬肌神經和同側的面神經分支相吻合,這樣就可以在較短的時間(三個月左右)就可以使得面部的肌肉受到咬肌神經的支配,產生活動:閉眼和上唇的活動。與此同時,來自對側的健康的面神經,通過橋接的移植神經,能夠對面部的肌肉進行更加精確的支配,從而產生同步協調的微笑和閉眼。兩者相結合的手術方法,避免了單一方法的不足,能夠更有效地改善患者面部肌肉的功能。而咬肌神經的部分離斷,並不會使得整塊肌肉癱瘓,因此在功能和外形上沒有帶來明顯的影響。

  目前,類似的方法是用患側的部分舌下神經結合跨面神經移植修復。後者,這種方法由於位於頸部,因此距離所需營養的面部肌肉距離更遠,因而需要更長的時間恢復癱瘓的肌肉。不僅如此,由於需要神經的橋接移植後才可以同面神經相連,這樣也就增加了吻合口,減弱了療效。還有,舌部的活動障礙所帶來的不良影響較明顯:患者進食,言語等都會暫時性的受到影響。正因為如此,應用咬肌神經的術式具有創傷更小,恢復更快的優點。

  如果需要神經修復,那麼最佳時機是甚麼時候?以及最晚到何時?

  最佳時機是儘早的進行,面癱發生後,只要條件允許,應該儘早的進行修復,這樣就有更好的恢復。此外,晚於一年,修復的效果就會明顯的減弱。

  如果來就診,應該做好哪些準備?

  就診之前,應該到原治的醫生那裡隨訪,明確目前是否適合手術。如果不方便,我可以安排相應科室的醫生進行會診,來明確患者目前的狀況。其次,應該帶上原來的手術記錄和病理檢查報告。還有帶上近期特殊檢查片子和報告(CT或者MRI)。

  最後,希望這些知識,對於那些正經歷痛苦煎熬的患者有幫助。

膽脂瘤或聽神經瘤等良性腫瘤術後導致面癱的處理要則相關文章
我注意到網上經常有患者問到中耳膽脂瘤的問題,一是膽脂瘤要不要手術。我在“膽脂瘤-耳朵裡面的定時炸彈”文章裡說得已經很清楚,如果不及時做,恐怕小問題變成大問題,最常見的是經常流膿、聽力下降,嚴重的就會引起面癱、顱內感染。所以,一經發現膽脂瘤,必須儘早手術。膽脂瘤型中耳炎,是常見的中耳炎性疾病,大大小小醫院都在做手術,術後效果不盡相同。術後效果不好,如術後復發、流膿、聽力恢復不好,一部分是因為術前病
發布於 2023-03-04 07:21
0評論
概述 聽神經瘤在手術後很容易使面部神經受損,導致面癱,這是手術後的併發症的表現。目前這一塊的預防做的還是很不夠的,因此來說,聽神經瘤術後地會得面癱的。面癱一方面影響患者容貌的美觀,同時也會給患者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不利影響,如飲食等方面造成很大的困擾。患者往往會產生自卑心理,不願與人交流,常常在家不願意投入到社交活動中,這是非常讓人心痛的。 步驟/方法: 1、 這部分患者應該採取積極的治療,通過
發布於 2023-01-23 14:34
0評論
甚麼是聽神經瘤?聽神經瘤是腦腫瘤,但其實並不位於腦實質內,而是長在聽神經的前庭支上。聽神經瘤屬於良性腫瘤(非惡性也非癌),通常生長緩慢,平均年增長率為2毫米。聽神經鞘瘤佔顱內腫瘤的7%~12%,佔顱內神經鞘瘤的93.1%,佔橋小腦角腫瘤的75%-80%。聽神經瘤的臨床表現聽神經瘤的發病年齡多在30~60歲,20歲以下者少見。女略多於男。絕大多數為單側,雙側者多為神經纖維瘤病。腫瘤大多數發生於前庭
發布於 2023-03-19 01:36
0評論
膽脂瘤亦稱表皮樣囊腫,珍珠瘤等。目前認為系源於異位胚胎殘餘的外胚層組織的先天性乏血管的良性腫瘤。好發於腦部和耳部。根據膽脂瘤分佈的位置不同可以分為顱內膽脂瘤外耳道膽脂瘤和膽脂瘤型中耳炎等。一般認為顱內膽脂瘤的發病率為全腦腫瘤的0.5-1.8%。可為多發,大小由幾毫米至數釐米不等。膽脂瘤多采取手術切除。一般認為顱內膽脂瘤的發病率為全腦腫瘤的0.5-1.8%。可為多發,大小由幾毫米至數釐米不等。任何
發布於 2023-01-31 11:17
0評論
小張耳道流膿已有幾年,時好時犯。年初時,可恨病又復發了,流出的膿液還伴有血跡,並出現高熱、頭痛、嗜睡等症狀。他在家人陪伴下,即刻去了專科醫院就治。經醫師檢查,確診為膽脂瘤型中耳炎併發腦膜炎。經過抗菌藥物治療和乳突切除和鼓室成形術,達到了康復。醫學上根據中耳炎的不同特徵可分“單純型”和“膽脂瘤型”。前者一般為鼓膜緊張部穿孔,流的膿水像黏鼻涕一樣,不太臭,膿汁時流時止,病情時好時壞,長期不愈將導致聽
發布於 2023-02-04 20:47
0評論
甚麼是膽脂瘤型中耳炎?膽脂瘤是怎麼形成的?中耳腔是粘膜,外耳道及鼓膜外側面是皮膚,膽脂瘤中耳炎就是上皮組織進入中耳腔所導致的,即皮膚跑到了錯誤的位置。形成原因主要是兩種,一種是袋狀內陷學說,由於咽鼓管通氣不良,鼓膜鬆弛部內陷,形成一個內陷袋,上皮堆積形成膽脂瘤;另一種是上皮移入學說,鼓膜大穿孔導致外耳道皮膚進入中耳形成膽脂瘤。因此長期的咽鼓管不良和鼓膜大穿孔都有可能形成膽脂瘤。中耳膽脂瘤有哪些危
發布於 2023-03-04 11:56
0評論
聽神經瘤是最常見的顱神經腫瘤,常常表現為耳鳴、耳聾、眩暈、面肌抽搐、淚液減少,面癱等。壓迫腦幹、小腦還可以出現偏癱、走路不穩、發音困難、聲音嘶啞、吞嚥困難等,一旦發現應該及早手術治療。聽神經瘤切除手術的關鍵點和難點是面神經的保護,由於面神經和聽神經緊貼,腫瘤直接壓迫面神經常常導致面神經變得極其菲薄,難以辨識。因此切除聽神經瘤而保留面神經成為聽神經瘤切除的一個難點。尤其是巨大聽神經瘤(最大徑達4c
發布於 2023-02-03 23:12
0評論
中耳膽脂瘤是中耳乳突炎性疾病中最嚴重的類型,如果考慮屬於膽脂瘤,如果身體條件能夠耐受全麻,可以考慮儘快手術。甚麼是膽脂瘤:膽脂瘤是上皮性病變,存留於中耳乳突腔,不斷堆積,並不斷侵蝕骨質,見縫鑽縫,見骨頭吃骨頭。雖然不是真正的腫瘤,但表現很像腫瘤,所以臨床上將其視為危險的病變,一旦發現需要儘早手術,拖延可能會引起嚴重問題,甚至危及生命。中耳膽脂瘤形成原因:有先天性原因,也有後天性原因。後天性中有一
發布於 2022-10-18 05:54
0評論
一、概述:聽神經鞘瘤起源於聽神經鞘,是一典型的神經鞘瘤,由於沒有聽神經本身參與,因此,聽神經瘤的名稱不適宜,應稱為聽神經鞘瘤。此瘤為常見顱內腫瘤之一,佔顱內腫瘤的8.43%。聽神經鞘瘤好發於中年人,發病高峰在30~50歲,最年幼者為8歲,最高年齡可在70歲以上。發生於小兒的單發性聽神經鞘瘤是非常罕見。迄今為止,有關兒童聽神經瘤的均為個案報道。腫翻多數發生在聽神經的前庭段。少數發生於該神經的耳蝸部
發布於 2022-10-21 08:29
0評論
聽神經瘤手術聽神經瘤起源於聽神經的神經膜部分,多數發生在前庭支。聽神經瘤的生長開始多侷限在內聽道內,以後向阻力較小的內聽道外橋小腦角方向發展。聽神經瘤手術在顯微鏡下進行,採用氣管內挺管全麻,術中要用電鑽開放乳突皮質,去除其內氣房,磨薄內聽道骨壁,剪開顱後窩腦膜,暴露腫瘤後將其與周圍組織分離並利用負壓吸引吸出。由於神經纖維非常細,聽神經瘤手術視野狹小,極容易在術中損傷神經,造成面癱。中耳炎手術中耳
發布於 2022-12-28 08:45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