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後腿腳痠痛是很多中、老年人經常遇到的情況,也許大多數人都覺得這是很正常的,年歲大了骨質疏鬆嘛!可是你知道嗎?這種痠痛現象可能預示著一種潛在的疾病―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性閉塞症。該病的特點是早期起病隱匿,而一旦到中、晚期,會因為肢體重度缺血,造成患肢劇痛甚至壞死,相當部分的病人不得不接受截肢手術,從而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更因本病經常與冠心病、糖尿病和腦血管疾病伴發,故有較高的死亡率。
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性閉塞症是全身動脈粥樣硬化在下肢的表現,動脈硬化導致的斑塊附著於動脈管壁,突起於動脈管腔,隨著斑塊不斷擴大和繼發血栓的形成,使動脈變得狹窄,血液流速減慢,血流量減少。當狹窄達到一定程度,甚至可以完全阻塞動脈管腔。
要提高對此病症狀的認識,中、老年朋友可以在早期進行自我診斷。該病的早期表現為患者步行一段距離後出現小腿肌肉的痠痛感,此時如果病人坐下小憩片刻,痠痛感可緩解或消失,但再復行走一定距離後疼痛又會加重,這就是所謂的“間歇性跛行”。這是由於行走時下肢肌肉對氧的需要增加,但由於動脈狹窄供血不足,這時就會發生無氧代謝,生成的乳酸等代謝產物刺激神經而出現患肢,尤其是小腿肌肉的痠痛感。隨著動脈狹窄程度越嚴重,患者能耐受的行走距離越短,直至最後喪失行走能力。如出現經常走幾百米後小腿肚子就疼,或者腳發涼,那麼就應在早起和晚睡的時候看看自己的腳部皮膚顏色,下肢缺血時腳部皮膚顏色往往是發白的,或者是紫紅色,還可摸摸腳的溫度,有病的腳會比較涼。並可摸一摸足背動脈有沒有搏動,如果動脈搏動正常,即可排除動脈閉塞症,如果足背動脈搏動很弱或消失,患此病的可能性就很大。此時患者就必須到醫院就診去進行治療了。因為到疾病後期,動脈甚至可能從硬化狹窄演變為完全閉塞,這時即使在休息時肢體亦處於極度缺血狀態,神經末梢產生劇烈的疼痛稱“靜息痛”,尤以夜間和春、冬季氣溫較低時症狀嚴重。同時皮膚、肌肉組織缺血使其活力逐漸喪失,最終會出現患足特別是腳趾潰瘍或者發黑壞疽,壞死部位的反覆感染用一般藥物常無法控制,產生所謂的“老爛腳”,此時再去醫院就診,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雖能部分改善殘餘肢體的血流,但已經發生壞死的那部分肢體已喪失正常活力。
前面提到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瀰漫性病變,往往涉及腦、心、腎等重要器官的動脈,因此預防就顯得格外重要。應少食“飽和脂肪酸”佔有量較多的煎炸食物及含“高膽固醇”食物的蝦、肝、腎和其他內臟,蛋黃等。提倡每週至少吃2次魚,海產品如海帶、海蜇、紫菜等含有豐富的碘、鐵、鈣、硒和不飽和脂肪酸,被公認為具有降低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之功效。堅持適量的體力活動,活動量需根據原本身體情況而定,要循序漸進,不宜勉強作劇烈運動,每天最好堅持不短於30分鐘的活動。依個體條件進行跳繩、保健體操、打太極拳、騎車、步行、修花剪草、拖地、幹家務等。經常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和體力勞動,對預防肥胖、鍛鍊心臟和血管的功能調節、調整血脂代謝等都會有所幫助。此外戒菸非常重要,及時發現和治療糖尿病也都有助於防止本病的發展和惡化。
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性閉塞症一經診斷,就要儘早開始治療,避免病情惡化。治療包括藥物治療、腔內介入治療和手術治療等。藥物治療除了按時服用降糖藥、降壓藥和降血脂藥控制好血糖、血壓和血脂外,對於跛行症狀較重的患者,還可以使用動脈擴張藥物、抗血小板藥物或抗凝藥物,這些藥物的主要作用在於控制疾病的繼續發展、改善肢體缺血、緩解疼痛和促使潰瘍癒合,但至今尚無一種藥物能使病變動脈恢復彈性和再通。大部分患者的病情通過一般治療和藥物治療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只有一部分重病患者,如嚴重跛行影響生活質量,出現“靜息痛”,甚至肢體潰瘍壞疽的患者需要採取腔內治療和手術治療。腔內治療也被稱為介入手術,是指選擇人體相對錶淺沒有病變的血管,如大腿根部的股動脈、肘部的動脈等,用特殊的穿刺針穿一個小眼,從這個穿刺眼放入一些特殊的導絲和導管,在X線的監視下,到達病變血管,用特殊的球囊擴張狹窄動脈,然後用特製的金屬支架支撐狹窄部位,達到擴大動脈管腔的治療目的。腔內治療不是開刀,治療後只在人體上留下一個穿刺的針眼,對血管以外的任何組織都不造成傷害,患者創傷小,痛苦少,恢復快。但腔內治療並不一定適合所有患者,有些病變嚴重無法通過腔內治療器械的患者仍然需要開刀手術,疏通狹窄的部位,有時需使用自體血管或人造血管“搭橋”,將血液通過新建的“橋”重新輸送到病變遠端的血管。
老年人患有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性閉塞症固然麻煩,但也不必過分憂心煩惱,現代醫學技術和藥物的快速發展已經使患者肢體的症狀改善率和保肢率大大提高,只要注意早期預防、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相信老年人同樣會有年輕人一樣的輕鬆步伐。
老年人腿腳痠痛並非都是骨質疏鬆
發布於 2023-02-15 04:27
老年人腿腳痠痛並非都是骨質疏鬆相關文章
認識和了解骨質疏鬆最重要的當然是知道骨質疏鬆的症狀,我們如果懂得了骨質疏鬆的症狀,一旦出現這些症狀我們就懂得了是患上骨質疏鬆。
臨床類型按病因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2大類:
1.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是指單位體積骨量減少、骨組織細微結構退變為特徵的全身性骨骼改變,包括絕經後骨質疏鬆症和老年性骨質疏鬆症,以前者為多見。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又可分為2個亞型。
Ⅰ型骨質疏鬆症:又稱為絕經後骨質疏鬆
發布於 2024-03-24 01:23
0評論
中醫有句俗話叫做藥補不如食補,其實就是告訴我們對於任何疾病來說,通過飲食來加以改善和調節,是最健康的手段,老年人更應如此,下面就為您介紹一下骨質疏鬆吃甚麼會有改善的作用。
適當補充鈣質
老年人每日應攝取800毫克—1200毫克的鈣,富含鈣的食品有奶製品、豆製品、部分海產品、蔬菜、水果等。
合理補充鈣鎂磷
維持食物正常的鈣磷比值,因為當鈣磷比值小於1∶2時,會使骨骼中的鈣溶解和脫出增加,因此建議鈣
發布於 2024-03-24 01:30
0評論
1.骨軟化症血鈣水平降低或正常偏低,血清磷不同程度降低。腎性骨病、血尿素氮及肌酐可反映病情,血磷可升高,而血鈣很低。血磷酸酶低,ALD升高。及其他血尿生化檢查。
2.甲狀旁腺功能亢進血鈣升高,血磷降低,ALP升高,骨掃描、手、頭顱X線可顯示特殊類型。磁共振成像顯示增大的甲狀旁腺。及其他生化檢查。
3.骨髓瘤血象檢查有細胞性貧血。血沉可升高至100mm/h以上,血清免疫電泳90%有異常IGG及IG
發布於 2024-03-24 01:17
0評論
原發性的骨質疏鬆,主要就是老年人的骨質疏鬆還有更年期的婦女在絕經以後容易得的骨質疏鬆,這是單純的骨質疏鬆。而繼發性,就是像糖尿病這樣伴隨發生的骨質疏鬆,這樣的治療防治等與原發性骨質疏鬆方法都不一樣。
糖尿病性骨質疏鬆和一般原發性骨質疏鬆的區別主要有以下三點:
發病機制的不同,糖尿病性骨質疏鬆是和糖尿病的代謝紊亂有關係,而大多數老年人的骨質疏鬆,是因為機體老化,成骨細胞活性降低造成骨生成減少的原因
發布於 2024-03-24 01:43
0評論
“曬太陽”實際上是在戶外活動時,接受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人體的維生素D大部分是維生素D3,這種維生素D3,主要在皮膚合成,合成過程中必須有合適波長的紫外線,才能使維生素D轉化為前維生素D3,而維生素D3是骨骼代謝中必不可少的物質,可以促進鈣在腸道中吸收,從而使攝人的鈣更有效地吸收,有利於骨鈣的沉積。反之,維生素耽缺乏可導致骨質疏鬆症、佝僂病等。因此接受光照是十分必要的。
人們每天平均應有30分鐘
發布於 2023-02-22 13:05
0評論
概述
老年人年紀大了,身體各個機能都不如從前了,所以對於老年人的話,平時吃的住的用的一定要多注意一下,可是還是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情況,老年人最容易缺鈣了,所以在老年人的這個時期更容易引起骨質疏鬆,骨質疏鬆的結果會引起骨質疏鬆性骨折,所以後果是很嚴重的,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關於老年人如何防治骨質疏鬆性骨折的方法有哪些?
步驟/方法:
1、
老年人之所以會骨質疏鬆,骨折,是因為老年人骨頭裡面的鈣
發布於 2023-07-26 07:57
0評論
骨質疏鬆症不僅帶來全身骨痛,並容易引發骨質疏鬆性骨折,從而致殘甚至致死。由此許多老年人開始盲目補鈣。最近,一些保健專家指出,老年人補鈣過量,不但無益反而有害,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老年人在認識上存在著3個誤區。
■誤區一:補鈣能治好骨質疏鬆
許多老年人錯誤地以為,人老了,骨頭脆了,所以要吃鈣片來防治骨質疏鬆,其實不是這麼回事。
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一般在30—35歲左右達到一生中所獲得的最高骨
發布於 2023-12-25 14:38
0評論
1嚴重貧血:包括缺鐵性貧血和巨幼細胞性貧血。嚴重貧血時口腔黏膜和舌乳頭由於代謝障礙,上皮細胞組織會出現異常改變,從而產生舌痛和萎縮性舌炎。同時還可合併口舌黏膜潰瘍、口角炎、口腔真菌感染、味覺減退等症狀和疾患。
2尿毒症:舌痛可能是此類患者最早和最常出現的症狀。患者還可能有舌炎、口有尿臭味和口腔黏膜潰爛,此前還可能有厭食、噁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
由於患者的腎臟不能有效地排出體內的代謝廢物,使
發布於 2024-07-05 23:05
0評論
骨質疏鬆(osteoporosis)系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組骨病骨組織有正常的鈣化,鈣鹽與基質呈正常比例,以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量減少為特.點的代謝性骨病變在多數骨質疏鬆中,骨組織的減少主要由於骨質吸收增多所致。發病多緩慢個別較快,以骨骼疼痛、易於骨折為特徵生化檢查基本正常。病理解剖可見骨皮質菲薄,骨小梁稀疏萎縮類骨質層不厚。臨床常見患者全身不舒服,腰腿乏力,莫名其妙地骨頭痛。經過詳細的檢查診斷
發布於 2023-03-21 09:16
0評論
骨質疏鬆症是以骨組織顯微結構受損,骨礦成分和骨基質等比例地不斷減少,骨質變薄,骨小梁數量減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險度升高的一種全身骨代謝障礙的疾病。在醫學上,骨質疏鬆症最早是Pornmer在1885年提出來的,直到1990年在丹麥舉行的國際骨質疏鬆研討會上,骨質疏鬆症才有了一個明確的定義,並得到世界的公認: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是以骨量減少、骨的微觀結構退化為特徵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於發生骨折的
發布於 2022-09-24 22:5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