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體炎作為一種常見病,相信絕大部分朋友都不陌生。很多人的經驗就是受涼感冒或者勞累後,喉嚨開始疼痛,這時再去醫院就診檢查,往往醫生就會告訴你得了“扁桃體炎”。
那麼究竟甚麼是扁桃體炎呢?是不是隻要“嗓子疼”就是扁桃體炎,亦或與大家耳熟能詳的“咽喉炎”又有甚麼區別呢?其實簡單地說,扁桃體炎就是咽部炎症的一種表現,因為咽喉部的粘膜下都有一層有抵禦病菌作用的淋巴組織,而扁桃體恰是咽喉入口淋巴組織相對集中之處,在病菌造成的炎症刺激下,出現紅腫、疼痛甚至流膿等症狀。因此,扁桃體僅僅是咽部炎症的集中表現,每次咽部炎症發作時,也並非一定伴發扁桃體炎,單純的咽喉炎也會出現“嗓子疼”等症狀,只是扁桃體炎更加常見而已。
扁桃體炎發作時,最常伴有咽部疼痛及高熱症狀,但大多數人經過藥物治療都能在3~7天恢復,少數人需要1~2周。那麼扁桃體炎到底要不要手術呢?特別是兒童及青少年,因為咽部淋巴組織增生活躍,扁桃體炎的發病率明顯高於成年人,前面我也提到,扁桃體作為淋巴免疫器官,是有一定抵禦病毒及細菌入侵作用的。相信不僅僅是患兒家長,即使是成年患者或者醫務工作者,也會有扁桃體切除後會影響人體抵抗力的顧慮。
其實歸根到底,就是一個“利”與“弊”的權衡問題。不僅僅是手術,即使是吃藥,也會有副作用,難道因為有副作用就久病不醫,這顯然是捨本逐末、因小失大的做法。首先我們要明確,扁桃體是有免疫功能,但是其免疫作用是有限的,在16~18週歲以後,隨著人體免疫力的逐漸完善,大多數人的扁桃體都會逐漸萎縮,也就很少再發炎了,因此,長遠看來,切除扁桃體不會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害。
其次,由於扁桃體表面有很多細小而較深的凹陷,我們稱之為“扁桃體隱窩”,容易讓病原菌隱匿其中,一旦身體抵抗力低下的時候就會讓炎症捲土重來,甚至因為炎症反覆發作在少數人誘發腎炎、風溼性心內膜炎、關節炎等。這種時候,扁桃體不僅不再是人體的“衛士”,反而變成了隱藏的“敵人”,留著他只會後患無窮。
再次,在很多青少年及兒童,由於扁桃體生理性肥大,或者反覆炎症刺激後腫脹持續存在的緣故,引起睡眠打鼾、呼吸困難、吐字不清等情況時,也需要及早手術,否則易引起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下降、言語障礙甚至心理疾病。
此外,由於扁桃體膿腫症狀重、易復發,發作後一般建議儘早切除;而伴有不明原因低熱、IgA腎病等懷疑扁桃體為潛在病灶或者考慮扁桃體腫瘤的情況下,行扁桃體切除術都是利大於弊的。需要提及的是,以往教科書上均將白喉帶菌者納入扁桃體手術適應症,但因為白喉本身患病率不高以及全國“百白破三聯疫苗”普及接種,臨床上幾乎不能再看到此類患者,所以大家也不必盲目根據網絡查詢的病名對號入座。
綜上所述,扁桃體炎並不是危重病症,而扁桃體炎切除術也並不是疑難手術,關鍵在於正確認識、正確對待,心中清楚了自然就不用困惑緊張。結合目前多種教材及專家主張,本人將扁桃體切除術指徵明確如下:
1、慢性扁桃體炎反覆急性發作,每年≥4次(有專家也提出以下標準:近1年發作≥7次,近2年發作平均≥5次/年,近3年發作≥3次/年,但個人以為這種標準仍欠合理,如2年發作9次不符合手術標準,但拖到第3年哪怕一次沒發作倒符合標準了;因此判斷扁桃體炎慢性活動狀態,其實並不需要精確到幾次,>5次後也很難記憶精確,一般我的標準是4次;如果近幾年都發,平均3-4次之間就行,家長也容易判斷,而達到這個標準說明炎症在反覆活動而且已經對生活帶來相當影響)。
2、既往有扁桃體周圍膿腫病史者。
3、扁桃體過度肥大,妨礙吞嚥、呼吸,導致營養障礙者或者導致明顯打鼾缺氧的兒童。
4、風溼熱、關節炎、風心病等患者,疑扁桃體為病灶者。
5、因扁桃體,增殖體肥大,影響咽鼓管功能,造成慢性滲出性中耳炎,經保守治療無效者。
6、不明原因的長期低熱,而扁桃體又有慢性炎症存在時。
7、IgA腎病,疑扁桃體為病灶者。
8、各種扁桃體良性腫瘤,考慮惡性腫瘤者需慎重選擇方案或者綜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