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隨著工業發展,附帶而來了的是環境(水和空氣以及食物)的惡化,癌症的發生率呈現年輕化和逐漸升高的趨勢,而癌性疼痛是造成癌症晚期患者主要痛苦的原因之一。在此階段,患者身心處於相當的痛苦之中。80%晚期癌症患者合併有劇烈疼痛,據統計每天世界上有上千萬人經受著疼痛的煎熬。癌性疼痛已成為有關科室日常工作的重要對象,特別是疼痛科診療的重要內容。
然而,目前臨床各科室在處理癌性疼痛方面仍有許多值得改進的地方,包括治療的效果不盡如人意,治療副作用太大,以及阿片類藥物的濫用等等。世界衛生組織提出“2000年癌痛患者無痛”的目標,在我國遠未達到。作為疼痛專業從業人員,疼痛科醫生應該帶領臨床相關科室完善癌痛的控制,還癌症患者一個少痛甚至是無痛的人生。
癌痛控制的目標:是消除疼痛,控制藥物的不良反應,將心理負擔降至最低,最大限度的提高生活質量。癌痛治療是癌症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治療癌痛的目的是將病人體內的平衡找回來,讓他迴歸正常的生活,規範的癌痛治療對於軀體感覺正常疼痛的功能並沒有影響。有研究表明,全面進行癌痛治療將有助於延長患者的生存。
癌痛的診斷是正確治療癌痛的基礎,通過診斷,使臨床醫師對患者可有全方位的瞭解,為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提供良好的基礎。臨床上有許多患者之所以癌痛治療的效果不好,多是診斷評估不認真,草率治療所致。
在臨床上,良性腫瘤以膨脹生長為主要方式。只對局部的器官產生壓迫和梗阻。而惡性腫瘤侵犯鄰近的組織器官,破壞其結構和功能。不僅可在原發部位不斷生長擴大,而且還可直接蔓延到鄰近組織。另外,惡性腫瘤亦能通過很多種途徑轉移到身體的遠隔部位。當腫瘤壓迫、侵入神經、血管、腸管時,除產生相應組織器官的功能變化外,也可產生疼痛。
癌轉移到椎骨或肋骨後,侵犯脊神經根或肋間神經,以及癌浸潤到胸膜、腹膜或骨膜均可產生劇烈的疼痛。癌擴展到空腔臟器後,疼痛常伴隨噁心嘔吐。癌痛常見的部位有胸背部、頭頸、腹腔、盆腔、骨骼和胸部等。除上述原因外,手術治療和放射治療亦可造成新的疼痛區或形成新的疼痛源。
一般來講,產生頑固性劇痛症狀的患者多已處於癌的晚期,當然也有例外。由於疼痛對患者的身心均會帶來巨大的影響,患者身心的改變又會加重全身情況不斷惡化,從而形成惡性循環。相反,經給癌痛患者進行有效的鎮痛治療後,患者的全身情況明顯改善,特別是情緒轉優,從而飲食量增加和對治療的信心增強,延長了患者的生命。
癌痛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疼痛,它是一類複雜的特殊疼痛,也是一類多種疼痛混合出現的混合痛。全方位疼痛(total pain)一詞是Dame Cicely Saunders所創,它強調晚期癌痛是多方面因素的結果,包括:軀體的、心理的、社會的和精神的因素。癌症患者有時描述他們一生是痛苦的。因此,如果當疼痛就要緩解時,照顧患者的那些人必需講出不適和苦惱的所有方面,雖然臨床醫師可能有能力區別“生命的疼痛”各個方面,但患者經常卻不能,對他來說,這疼痛是全方位的和包括所有一切的。
癌痛發生後,常常不斷進展加重,在患者的治療中,如果鎮痛效果不理想,患者將會極度失望。他們會認臨床醫師無法有效阻止這種疼痛。在數週或數月疼痛之後,特別是伴有失眠時,很多癌症患者被疼痛制服,疼痛籠罩著他們的整個精神視野,這樣的患者經常感到很難精確地描繪出疼痛的部位或性質。
在大多數癌痛患者中,對持續疼痛的反應是植物神經性的,患者精神上和體力上都是退卻的,而且看起來是抑鬱的。有些患者的焦慮佔優勢,或焦慮與抑鬱混合在一起同時存在。在所有勢不可擋的疼痛病例中,存在“失眠→疲乏→疼痛→失眠”這樣的惡性循環。
在診斷癌痛時,不僅要進行心理學評價,而且需開始心理學支持。當焦慮突出時,治療應包括鎮痛藥和抗焦慮藥,每種藥物的選擇和劑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定於患者以前服用過甚麼藥物。勢不可擋的疼痛伴有明顯焦慮最好看作是個緊急情況,需要大量時間對其進行治療。
患者可能既有明顯焦慮又有疼痛,而疼痛並不是勢不可擋的。當疼痛緩解時,中等程度的焦慮通常也會減輕,患者講出恐懼和擔心。採用心理學評估量表有助於定量了解患者的抑鬱或焦慮情況。我們常用抑鬱自評量表(SDS)和Hamilton焦慮量表(焦慮量表)進行評價患者的心理狀態。觀察發現,大約91.3%的腫瘤患者在知道自己患了癌症以後,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焦慮評分和抑鬱評分均高於常人。
痛苦與疼痛同時存在
疼痛和痛苦並不完全等同,因此,痛苦必須要與疼痛及可能與之相關聯的其他症狀相區別。患者可以耐受嚴重的疼痛而不考慮他們自己要遭受的痛苦,如果他們知道,疼痛有一個確定的原因,疼痛是可以對付的,疼痛將是比較短暫的。另一方面,如果患者們相信或知道自己真實的病情,即使比較輕微的一些症狀也可以引起痛苦,這些症狀具有威脅生命的原因,它們是難治的,它們反映無希望的預後。
癌症對患者的影響通常是破壞性的,痛苦既可由疾病也可由其治療引起,痛苦不僅限於軀體症狀。為了確定痛苦的根源,需要從心理學上評價患者並提問未解決的問題。痛苦擴展到對社會及私人生活各方面的威脅。經受著疾病和治療對的外貌及各種能力影響兩方面的痛苦,以及患者對未來理解的痛苦。
社會性疼痛的意思是與預期或實際的分離,或丟失有關的痛苦。癌痛患者常意識到他們將要因死亡而與家屬離別。因此,採取一些措施以避免使晚期癌患者與他們的親友分離的一切事情是很重要的。允許患者的孫兒和子女們探視,可能比增加阿片類藥物的劑量更能使疼痛得到有效緩解。
精神性疼痛
癌症患者的疼痛持續不斷。這個痛苦及死亡的前景造成了巨大的憂慮及不安,在姑息治療中,任何一個人或一種治療的作用一般都不這麼激動人心。然而基本要旨仍未改變,也就是說癌痛是一種軀體精神的感受,癌痛對與非軀體的各個方面的作用,特別是對精神方面的作用必須引起重視。癌痛引起患者精神方面的變化,是疼痛變得更加複雜。
癌痛是一種主觀體驗,對於這種主觀的感受進行定量分析是臨床工作所必須的。測量患者疼痛的強度、範圍及其變化直接關係到對患者診斷的分級、治療方法的選擇、病情的觀察、治療效果的評定以及有關疼痛的研究工作等,是有效治療癌痛的基礎。儘管目前定量測量疼痛的方法很多,但都是依靠患者對疼痛體驗的主觀描述,帶有一定程度的主觀性,而缺少客觀指標。
視覺模擬評分法眾多臨床研究證明,VAS在疼痛評估中具有以下優點:
1、能有效測定疼痛的強度。既往研究表明,VAS與其他疼痛強度監測法之間的相關性良好。
2、大多數患者認為VAS易於理解和使用,甚至少兒(<5歲)亦能夠使用。
3、評分分佈均勻。
4、評分可隨時重複進行。
5、與疼痛口述評分法相比,採用視覺模擬評分法評估疼痛治療效果更為滿意。
6、能對疼痛疾患的晝夜變化、疼痛疾患間的區別及治療作用的時間、過程提供滿意的結果。
由於癌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在評價其強度時,亦可結合服藥情況和生活質量進行評估更能判斷癌痛的程度。癌痛的強度一般分為輕、中、重三級。
輕度(Ⅰ級):雖有疼痛但可以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影響。
中度(Ⅱ級):疼痛明顯,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鎮痛藥物,睡眠受到干擾。
重度(Ⅲ級):疼痛劇烈,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鎮痛藥物,睡眠受到嚴重干擾,可伴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或被動體位。
癌痛的分佈
在評價癌症患者的疼痛時,應注意詢問患者疼痛區域的分佈。疼痛區域的分佈可為診斷與治療提供線索。區別局部性、多發性與普遍性疼痛對選擇治療方法,包括神經阻滯、放射治療或外科手術均有重要意義。
患者在描述疼痛部位時也常有困難,需要臨床醫師的幫助。患者常不知道如何表達疼痛所在部位的醫學術語。患者手指尖指示的部位常僅為疼痛區的中心,一個臨床常用的簡單方法就是向患者提供印有人體輪廓的圖表,請其在人體輪廓上的相應部位畫出疼痛的範圍,採用這種方法,患者容易理解,臨床醫師也容易記憶。
癌痛性質
癌痛的性質可供診斷腫瘤部位的參考。軀體傷害感受性疼痛能精確定位,主訴為尖銳、持久、跳動性或緊壓性疼痛,系軀體神經被累及的現象。內臟傷害感受性疼痛一般為瀰漫性;中空臟器梗阻時呈痙攣性或口咬樣疼痛;侵及器官被膜或腸繫膜時則疼痛性質變為尖銳、持久或跳動性。周圍神經主幹或其分支受累所形成的神經病變性疼痛呈燒灼性、針刺樣、向一定方向放射或類似電擊所出現的疼痛。
癌痛可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急性癌痛的特點是近期發作,病史短暫,有明確的發生時間,並能確認原因,例如化學治療引起的胃炎、腰椎穿刺造成的頭痛。這種疼痛可伴有或不伴有明顯的疼痛行為,如呻吟、痛苦表情或因掙動而需固定,以及心情焦慮或全身交感神經功能亢進的體徵,包括出汗、血壓升高和心動過速。慢性疼痛是指疼痛持續1個月或更長時間,超過急性疾患或損傷的一般病程,或合併慢性病變,在數月或數年內間斷復發的其他慢性疼痛性疾病。癌痛有以下幾類:
1、急性癌痛
2、肌筋膜痛
肌筋膜痛是頸部、肩帶和腰部最常見的骨骼肌疾病。衰弱的癌症患者比普通人群患肌筋膜痛的高几倍。
3、癌性內臟痛
4、神經病性疼痛
神經病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是由周圍神經系統(PNS)或中樞神經系統(CNS)的功能障礙或損傷所致,它亦可與交感神經系統的過度活動有關。神經病性疼痛幾乎均伴有感覺的改變。根據這種特性導出了現在的神經病性痛的定義,即感覺異常或缺失的部位發生的疼痛。
神經病性疼痛是目前為大家所接受的術語。如前所述,神經病的定義是神經功能障礙或病理改變,這個定義重點放在功能障礙而不是損傷,意味著交感神經持續性疼痛是一種神經病性疼痛。
5、神經壓迫性痛
6、交感神經持續性痛
交感神經持續性痛(SMP)是組織損傷或交感神經損傷後的一種不太常見的後遺症狀,交感神經阻滯後疼痛緩解,感覺障礙逆轉。有作者認為SMP產生於脊髓后角第Ⅴ層內寬動態域神經元的敏感化,是機械性感受器(不是傷害性感受器)的傳入纖維引起的疼痛。就像神經損傷性痛一樣,SMP可能也有遺傳易感性。
7、骨轉移性痛
癌症骨轉移是骨痛的常見原因,肺癌、乳腺癌與前列腺癌易向骨轉移。骨轉移引起骨痛的原因有多種機制,包括機械性變形或化學介質釋放所造成的骨內膜或骨膜傷害性刺激感受器的激活,以及腫瘤擴展至鄰近的軟組織或周圍的神經。儘管骨轉移後骨痛很常見,但大約25%以上的患者骨轉移並無疼痛,有時多處轉移卻僅l~2處有疼痛症狀。
骨痛是骨轉移癌引起人們注意的主要原因。大多數骨轉移癌在一定時期內並不發生疼痛。隨著病情的進展才逐漸出現疼痛,此時患者家屬才開始到醫院診治。骨轉移癌產生疼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們包括骨局部疼痛,放射到周圍組織,牽扯性痛,壓迫神經,肌肉痙攣和有關聯的肌筋膜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