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腦震盪是腦外傷當中最輕的一種,其傷情並無複雜之處。腦震盪動物模型實驗結果表明,在光學和電子顯微鏡的觀察下,受損腦組織以及腦脊液的生物化學改變多能完全恢復正常。有人對122名腦震盪傷後1個月的病人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發現腦震盪後比正常人容易出現抑鬱、焦慮現象,其中男性多以偏執、精神病性表現為主要症狀,女性則抑鬱、 焦慮症 狀更為突出。同時文化程度較高的人在腦震盪後心理應激能力低於文化程度較低者,可能是因為前者多數從事複雜的腦力勞動及競爭壓力較大,因怕傷病不能儘早恢復而喪失原有的社會地位而心存憂鬱、懼怕,以致心理負擔嚴重。但由於他們有機會和能力去掌握更多有關腦震盪的醫學知識,所以焦慮症狀反而較少。這些都說明腦震盪遷延不愈與心理因素有關,是腦外傷的病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長期以來,人們對腦震盪知識瞭解膚淺,不適當地誇大了腦震盪的傷情嚴重性,認為凡是腦外傷就一定有後遺症。他們還可以舉出很多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如海軍英雄麥賢得、與搶匪英勇搏鬥致頭部槍傷的武漢民警等,都留下了後遺症。不瞭解這是重型的腦損傷,腦實質受到損害,影響了這部分腦的功能,從而產生後遺症。
所以,腦震盪病人和家屬要認識到腦震盪是不會有後遺症的,以免加重心理負擔,帶來不必要的煩惱。在腦震盪恢復期,可參加一些娛樂活動,適當地進行體育鍛煉,不但可以增強體質,還可分散對腦震盪後遺症狀的注意力,加速疾病的康復。當腦震盪遷延不愈,具有嚴重的心理障礙時,要及時請心理醫生給予心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