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受多種因素影響而有一定範圍的波動。一般而言,健康成年人收縮壓變化不超過2.67kPa(20mmHg),舒張壓變化不超過0.67kPa(5mmHg)。若收縮壓≤12kPa(90mmHg),舒張壓≤8kPa(60mmHg),即為低血壓。
低血壓患者常以頭暈、乏力、氣短為其主訴,故本病多屬中醫眩暈、虛勞、驚悸、怔忡的範疇。治療上,西醫目前對本病尚無理想的治療方法,中醫藥對本病的治療顯示出巨大優勢,對於升壓、穩壓都有明顯作用,近期療效較好。
按摩
1、用拇指輕揉患者兩足,並對在按摩中疼痛明顯的反射區繼續按揉5分鐘。堅持每日按摩。
2、每日揉壓足後跟3-4次,每次15分鐘左右。尤其是對湧泉穴,術者須用大拇指朝患者腳後跟的方向揉壓10-15分鐘。
3、術者用拇、食指揉搓患者左足大拇趾、第三趾各5分鐘,再用手指邊上下摩擦平穩器官5分鐘,然後揉壓足心5分鐘,每日2次。
4、術者利用自己的足跟、足底前部蹠趾對患者足跟施以節律性的壓踩10-20分鐘,每日1次。此外,還可以用空可樂瓶或拳頭輕輕敲打足底15-20分鐘,每日1次;用髮卡或牙籤刺激足跟15-20分鐘,每日2次;旋轉足踝15-20分鐘,每日2次。
中藥
中醫認為,低血壓多與先天不足、後天失養、勞倦傷正、失血耗氣等有關。平時可多吃山藥、苡仁、桂圓、荔枝、枸杞子、栗子、核桃、紅棗、人參、黃芪等。
1、人參6克、麥冬15克、五味子9克,水煎後服用,每日1劑,連服1周。
2、肉桂、桂枝、甘草各10克,開水浸泡代茶飲,連服10―20天。
3、黃精30克、黨參3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針灸
艾灸治療對低血壓有較好療效,常用艾灸百會、神闕、關元、氣海、足三里等穴,持之以恆,就可收到明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