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24 16:01

  子宮肌瘤是婦女最常見的盆腔腫瘤,好發於生育年齡,妊娠合併子宮肌瘤的發病率約為5 %。約佔妊娠的0.3%~7.2%,隨著生育年齡的推遲及超聲診斷的普及,妊娠合併子宮肌瘤的發病率有上升趨勢。妊娠合併子宮肌瘤的診斷妊娠合併子宮肌瘤通常沒有臨床症狀,其體徵主要是在子宮肌壁上觸及突起的腫塊。妊娠期間子宮肌瘤雖可增大,易於觸及,但同時也可變軟、變平,使得觸診時失去肌瘤所固有的感覺。因此妊娠合併子宮肌瘤的漏診很常見。

  目前超聲診斷簡便易行,在診斷子宮肌瘤方面有較高的準確性,還可動態觀察妊娠過程中子宮肌瘤的變化,是診斷子宮肌瘤的有效手段。凡有下列情況者,均應進行B 超檢查,以避免妊娠合併子宮肌瘤的漏診:

  ①子宮不對稱性增大;②一側盆腔包塊;③子宮增大超過停經月份;④有異常的陰道出血史或是不良產科病史。

  B 超檢查時應注意肌瘤的大小、部位、數量及其與胎盤的關係。

  妊娠合併子宮肌瘤的鑑別診斷:

  ①漿膜下子宮肌瘤注意與卵巢腫瘤、子宮畸形、宮角妊娠等鑑別。

  ②子宮的局部收縮:收縮緩解後腫塊即消失;③胎兒肢體:肌瘤的特點是位置固定,子宮收縮時,觸診更明確,而胎兒肢體可活動,子宮收縮時觸不清。

  ④妊娠合併子宮肌瘤紅色變性時,注意與卵巢腫瘤蒂扭轉、急性闌尾炎等鑑別。

  妊娠對子宮肌瘤的影響(一)子宮肌瘤位置改變:隨著妊娠子宮的增大,肌瘤位置亦發生相應的變化,它可隨宮壁的伸展發生上下或左右移位。

  (二)肌瘤體積增大:由於妊娠期高水平雌、孕激素的影響及子宮血液供應的增多,子宮肌瘤細胞肥大、水腫,使得子宮肌瘤變大變軟,有時變得扁平。

  (三)肌瘤退行性變、壞死: 由於激素水平增高、機械性壓迫及增大的肌瘤內血循環不良, 可引起肌瘤玻璃樣變、粘液變性、脂肪變性、退行性變甚至出血壞死, 但以表現為出血壞死的紅色變性較多見。

  (四)蒂扭轉:漿膜下肌瘤蒂扭轉並不常見,但妊娠期其發生率明顯高於其它時期。

  子宮肌瘤對妊娠的影響(一)不孕:肌瘤是否影響受孕與其生長部位有關,如宮角部肌瘤可壓迫輸卵管間質部,阻礙精子與卵子相遇,導致不孕。

  (二)流產、早產:子宮肌瘤合併妊娠的自然流產的發生率較無肌瘤者高2~3倍,達20%~30%,尤其是粘膜下子宮肌瘤,它使宮腔變形,子宮內膜感染,不利於受精卵著床,即使著床也因內膜血供不足而發生流產;較大的肌壁間肌瘤,由於機械性壓迫及宮腔變形,也易引起流產或早產。

  (三)胎位異常、胎兒變形及FGR: 由於肌瘤機械性阻礙,胎兒活動受限可引起胎位異常。此外, 偶可因肌瘤的壓迫而導致胎兒變形和FGR。

  (四)胎盤異常: 肌瘤可使相鄰部位蛻膜發育不良, 影響孕卵著床而出現前置胎盤或胎盤早期剝離, 分娩時胎盤粘連, 以致不能自行排出。

  (五)對分娩的影響 如果肌瘤發生在子宮體部,隨著子宮增大,肌瘤可被擠出盆腔,不會影響分娩; 子宮下段或宮頸部肌瘤則停留在盆腔中,影響先露銜接和入盆,導致先露高浮及胎位異常,阻礙正常分娩。分娩過程中, 肌瘤使子宮收縮功能失常, 引起原發或繼發性子宮收縮乏力, 以致產程延長。

  (六)產後出血: 由於肌瘤的存在, 妨礙子宮收縮, 特別是存在著粘膜下子宮肌瘤時,或當胎盤附著在子宮肌瘤表面時,容易發生胎盤粘連甚至植入,產後出血量明顯增多。

  (七)子宮扭轉: 子宮體部一側如有肌瘤時, 隨妊娠宮頸軟化有可能發生子宮扭轉,產婦突發劇烈腹痛, 嚴重者可能發生休克。

  (八)產褥感染: 子宮復舊不良、惡露排出不暢或粘膜下肌瘤脫出等均易誘發產褥感染。

  妊娠合併子宮肌瘤的處理:

  (一)非妊娠期:如有以下情況,建議孕前手術。

  1、黏膜下子宮肌瘤可能阻礙胚胎著床,也可能導致早期流產 。所以如果孕前確診為黏膜下肌瘤,即使很小也建議先切除。

  2、凡年齡40 歲以下, 以往有多次流產史或長期不孕合併肌瘤者可行子宮肌瘤剔除術, 術後可望改善生育功能, 並可預防妊娠後肌瘤發生的各種併發症,術後避孕半年即可懷孕。

  3、大的肌壁間肌瘤 ( 直徑大於4 釐米 )尤其是向宮腔凸起者,可能使宮腔變形,也建議在懷孕前作子宮肌瘤剔除術。

  (二)妊娠期無症狀者不需特別處理,定期產前檢查即可。如出現肌瘤紅色變性,給予相應處理。

  妊娠期子宮肌瘤剔除術: 19 世紀初, 妊娠合併子宮肌瘤通常行子宮切除術, 由於術後併發症及死亡率均較高, 以後逐漸採用肌瘤剔除術替代子宮切除, 但因:

  ①妊娠期血供豐富,肌瘤剔除時出血活躍, 且止血困難;②妊娠期子宮肌瘤充血變軟, 邊界不清, 手術時亦難以辨識肌瘤的確切位置;③有發生流產、早產的可能;④產後肌瘤多逐漸縮小,不一定需要手術。

  故除下列情況以外,目前均不主張在妊娠期行肌瘤剔除術。

  (1) 肌瘤增長迅速, 其存在已成為繼續妊娠的障礙;(2) 肌瘤是既往多次流產的原因;(3) 肌瘤蒂扭轉、肌瘤嵌頓或子宮扭轉以致出現急性腹痛時。此外, 如肌瘤紅色變性, 經保守治療無效時, 亦應考慮手術治療;(4)肌瘤壓迫臨近器官出現嚴重症狀。

  (三)分娩期:

  所有妊娠合併子宮肌瘤者均應入院分娩。不論陰道分娩或剖宮產,均應積極準備,如備血、合理安排手術人員和手術時間、預防及治療產後出血、必要時行子宮切除術。

  妊娠合併子宮肌瘤不是剖宮產的絕對指徵,要依據腫瘤大小,是否阻礙產道而決定。在妊娠晚期通過B 超檢查、腹部觸診等手段即可預測有無難產可能性,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

  (1)陰道分娩:腫瘤直徑小於6cm ,不阻礙胎兒經陰道分娩,無其他產科合併症及高危因素存在,可陰道試產。

  (2)剖宮產:存在以下情況,考慮行剖宮產:①胎盤附著在子宮肌瘤表面,容易發生胎盤粘連甚至植入,有可能引起產後大出血或需作子宮切除者;②肌瘤位於子宮下段或宮頸者,可阻礙產道或併發前置胎盤及胎位不正者;③曾行肌瘤剔除或合併多年不孕史、珍貴胎兒者。

  (3)剖宮產時子宮肌瘤的處理:目前對於剖宮產時是否行肌瘤手術治療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不主張手術治療:剖宮產術中除帶蒂漿膜下肌瘤、靠近剖宮產子宮切口容易剔除的肌瘤或不太大的漿膜下肌瘤外,一般不要在剖宮產的同時行肌瘤剔除術。如有必要切除者,待產後月經復潮後進行。其理由是:

  ①妊娠時子宮肌壁血供豐富,術時易出血,且增加產後出血和感染的可能性;②胎兒娩出後,子宮收縮變形,肌瘤位置改變且與周圍界限不清,增加手術難度;③產後肌瘤可縮小。

  另一種觀點認為,與單行剖宮產比較,剖宮產同時剔除子宮肌瘤的出血量增加不多,手術難度也無明顯增加,如留下子宮肌瘤不處理,可影響子宮縮復,盆腔感染機會也有所增加。該觀點認為即使直徑> 5cm 的大型子宮肌瘤也可做肌瘤剔除手術,並認為這樣可使90 %的單發肌瘤患者及半數的多發肌瘤患者避免術後再次手術。

  甚麼下情況可在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

  ①帶蒂或大部分突向漿膜下的子宮肌瘤;②直徑>4cm且靠近子宮切口的壁間肌瘤或粘膜下肌瘤。

  以下情況應該避免同時行肌瘤剔除術:

  ①已經發生產後出血者;②產婦有嚴重合並症或併發症不能耐受長時間手術者;③肌瘤位於宮角和宮旁,周圍血供豐富者,剖宮產術中同時作肌瘤剔除術比單純剖宮產出血量明顯增多,少數病例因失血過多不得不行子宮切除;④直徑<4cm的肌瘤產後多逐漸縮小,不必行剔除術,以免增加手術時間和手術創面。

  凡擬在剖宮產同時行肌瘤剔除術者,應作如下術前準備:

  ①準備充足血源供應,以備應急;②施術者必須技術嫻熟,能承擔髂內動脈或子宮動脈結紮術以及子宮全切術。

  術中注意事項:

  ①一般先作剖宮產,除粘膜下肌瘤經宮腔內切除外,餘均應先縫合剖宮產切口,然後再剔除肌瘤;②採用催產素在將剔除的肌瘤四周及基底部封閉注射,然後再作肌瘤剔除術;③在找到肌瘤與宮壁的分界後予以分離,可採取邊分離邊結紮包膜血管的方法,逐步將肌瘤剝出,以減少創面出血。

  (四)妊娠或產褥期合併子宮肌瘤紅色變性: 肌瘤紅色變性, 多發生於妊娠中、晚期或產褥期, 表現為急性劇烈腹痛、發熱、肌瘤增大有壓痛, 伴白細胞升高等。切記需與妊娠合併卵巢腫瘤蒂扭轉、漿膜下肌瘤蒂扭轉、急性闌尾炎等其他急腹症相鑑別。確診後, 應首先給予保守治療, 包括:

  ①臥床休息;②充分靜脈補液及一般支持治療;③適當給予鎮靜劑、止痛劑;④下腹部放置冰袋;⑤有宮縮者予以保胎治療;⑥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絕大多數經保守治療後症狀可逐漸緩解,一週左右即可恢復, 得以繼續妊娠。但若保守治療失敗, 可考慮對變性的肌瘤予以剔除。若術中出血不多, 妊娠仍可繼續至足月。如術中發現子宮出血過多, 應考慮終止妊娠或行子宮切除。

妊娠合併子宮肌瘤相關文章
概述 表嫂一直都是想要個孩子,但是前幾年一直都是懷不上,幸運的是最近在檢查的時候被檢查出懷孕了,但是也是有一個壞消息,就是他患了妊娠合併子宮肌瘤,很是擔心肚子裡寶寶的健康。 步驟/方法: 1、 可以採取期待療法的方式來對妊娠合併子宮肌瘤患者進行治療,這種治療方法針對的是病情較輕的患者,也就是子宮肌瘤比較少的患者,而且對患者本身的健康是沒有任何的影響。 2、 藥物治療也是治療妊娠合併子宮肌瘤
發布於 2023-07-28 23:58
0評論
多數子宮肌瘤患者可順產 足月妊娠子宮血宮極為豐富,如非必須儘量不要同時行子宮肌瘤摘除(只有當肌瘤影響胎兒娩出或者肌瘤影響子宮收縮,引起大出血等情況下才考慮切除),一般不建議一塊切,否則容易引起大量出血。如果肌瘤位置不影響順產,儘量不要剖。應由醫生判斷,如果醫生認為肌瘤位置不影響順產,那麼就不需要剖腹。大多數妊娠合併子宮肌瘤孕婦都無需剖腹。 孕前子宮肌瘤先摘還是先懷 很多育齡女性在孕前發現自己患有
發布於 2023-10-24 18:55
0評論
孕育生命總是在充滿美好和期待,280天過程彰顯了孕媽的偉大。看著胎寶寶一天天的成長,孕媽喜悅的心情更是無法言表。但孕期也是女性心理和生理都急劇變化的階段,這些“新常態”固然寶寶成長的必要條件,卻又暗含了疾病的風險。這其中就包括妊娠合併闌尾炎。闌尾炎是常見的疾病,很多老白姓都說闌尾炎如稻子――割了便好。但是當闌尾炎摻和到妊娠期,事兒就不是沒那麼簡單了。急性闌尾炎是妊娠期最常見的外科合併症,孕婦的發
發布於 2022-10-20 20:54
0評論
我國婦女妊娠合併結核病常見,結核病可以累及全身各個臟器。妊娠合併結核病時抗結核病藥物治療有其特殊性,現對其藥物治療的原則和方法介紹如下。一、原則妊娠期活動性結核病的治療仍以化療為主,化療中應特別注意合理選擇抗結核藥物,以保證胎兒安全,避免對胎兒的生理功能和發育造成損害或影響。目前認為妊娠合併結核病與一般結核病治療原則是相似的,即必須遵循早期、聯合、規則、適量和全程的原則。二、藥物治療1、治療活動
發布於 2023-02-08 17:07
0評論
Graves病的發病確切機制不詳。妊娠嘔吐暫時性甲亢時由於妊娠早期,胎盤分泌大量的HCG,HCG和TSH都屬於糖蛋白,因此HCG和TSH有部分交叉,當HCG極度升高時,即出現類TSH作用,甚至表現甲亢。妊娠期甲狀腺還有如下改變:妊娠期母體血容量的增加可造成甲狀腺激素容池擴大和血清碘的稀釋,同時由於腎血流量的增加,腎小球濾過碘增加使血清中無機碘濃度下降,即所謂“碘飢餓”狀態,同時孕期胎盤分泌的雌激
發布於 2022-12-11 04:56
0評論
       妊娠合併病毒性肝炎是產科常見的傳染病,對母嬰的影響均較大,日益受到重視,特別是近年來國內外有關病毒性肝炎的研究進展深入,從而使該病對母嬰的影響,如母嬰垂直傳播、母嬰死亡以及母乳餵養等方面更受到關注。妊娠合併病毒性肝炎的發病率約為0.025%~0.08%,而妊娠晚期的發病率較高。 妊娠合併肝炎的主要特點: 1、主要證狀有畏寒、發熱、噁心、嘔吐等,特別是妊娠是期的消化道症狀更為明顯。
發布於 2023-08-03 22:05
0評論
1.生物學原理孕產期由於自主神經失調,體內內分泌及代謝功能紊亂,機體免疫力降低;加之卵巢激素增加,肺呈充血狀態;甲狀腺功能亢進,代謝率增加;血液中膽固醇增高;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顯著增多等,從而易引起結核桿菌感染,播散,導致妊娠期和產褥期合併肺結核同時伴有肺外結核。2.妊娠對肺結核的影響一般來說,妊娠對肺結核無明顯影響。但對於病灶廣泛、病情嚴重、全身情況差的肺結核患者,妊娠和分娩可使病情惡化,產生
發布於 2023-08-23 04:22
0評論
肝炎患者可以妊娠嗎? 對於慢性肝炎患者來講,是可以要孩子的,但要選對時機,在各項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才可以選擇妊娠。在對的時間做了對的事才會有對的結果。這主要是因為妊娠期孕婦代謝增加,對蛋白、糖原的需求量高於非妊娠狀態,不利於疾病康復。另外,孕期大量雌激素需在肝內滅活並影響肝臟對脂肪的轉運和對膽汁的排洩。胎兒的代謝產物需在母體肝臟內解毒。以上這些都是妊娠對原有肝炎病情的不良影響,所以在不恰當的時機選
發布於 2023-01-13 03:21
0評論
1、妊娠合併血小板減少的病因及診斷妊娠合併血小板減少可由多種疾病引起,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脾功能亢進、系統性紅斑狼瘡、重度妊高徵先兆子癇、HIV感染、藥物誘發、瀰漫性血管內溶血、血栓性血小板減低以及溶血性尿毒症等。孕前已有病史者,常明確診斷為妊娠合併症。此類患者應在疾病穩定或緩解後妊娠,在妊娠期仍需嚴密觀察病情變化,一旦發現病情惡化,隨時調整治療方案。孕期發病的血
發布於 2023-01-28 14:02
0評論
甲亢和糖尿病對妊娠的安全都會造成不良的影響,包括對胎兒生長髮育的影響和對孕婦安全的影響.甲亢不是終止妊娠的適應證,病情輕的給予適量鎮靜劑,臥床休息,儘量減少用抗甲狀腺藥物.除非伴甲亢性心臟病以及高血壓等重症病例才考慮終止妊娠.分娩前以藥物控制甲亢,若胎兒已成熟,在基本控制甲亢的基礎上行擇期剖宮產,並防誘發甲亢危象導致母親生命危險.丙硫氧嘧啶為妊娠甲亢治療的首選藥物,使用的目的是將孕婦甲狀腺激素控
發布於 2022-12-11 05:03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