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鉬靶及B超在乳腺體檢的常規應用,臨床報告上經常出現腋下淋巴結“顯示”或“腫大”,患者常為焦慮不安,醫生也一時難以明確性質,如何客觀對待腋下淋巴結是一個比較棘手的臨床問題。
淋巴結是機體重要的免疫器官。正常人體淺表淋巴結很小,直徑0.1~2.5cm,多在0.5cm以內,表面光滑、柔軟,與周圍組織無粘連,能移動,亦無壓痛。除頜下、頸、腋下及腹股溝等淺表淋巴結外,其他部位的淋巴結一般不易捫及。全身多部位的淋巴結腫大可見於某些全身性感染(如結核病、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白血病、結締組織病等。由於各組淋巴結位置相對比較恆定,淋巴引流按一定方向進行,接受來自一定部位和一定器官的淋巴管,故侷限於某一部位的淋巴結腫大更具診斷價值。
淋巴結腫大是淋巴結因內部細胞增生或腫瘤細胞浸潤,而體積增大的現象。淋巴結腫大是臨床上常見的體徵。直徑一般超過1.5釐米以上,伴有外形改變,質地異常的狀況。在臨床實踐中,鉬靶或B超顯示出體積小、形態規則的淋巴結絕大多數為正常在的淋巴結,無需特別處理,觀察隨訪即可。
一般按病程將淋巴結腫大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大類。如急性淋巴結腫大多為各種病原體的感染所致,常合併發熱等其他症狀,臨床表現比較典型,炎症性淋巴結腫大常伴有表皮紅腫及灼熱感,若出現化膿,可有波動感。如急性乳腺炎引起的腋下淋巴結腫大、上肢外傷或其感染性疾病,急性單純性淋巴結炎、病毒性感染、變態反應性疾病(藥物熱、血清熱)等。慢性腫大多見於淋巴結結核、結締組織病及腫瘤性淋巴結腫大。慢性淋巴結腫大常見有:慢性感染性淋巴結腫大(非特異性慢性淋巴結炎、淋巴結結核、絲蟲病、黑熱病、梅毒)、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幼年型類風溼性關節炎)、腫瘤性淋巴結腫大(惡性淋巴瘤、惡性組織細胞病、白血病、局部淋巴結的惡性腫瘤轉移)、未明原因的淋巴結腫大。
急性感染所致的淋巴結腫大,由於淋巴結在短時間內迅速增大,故有明顯壓痛及自發痛。相反,腫瘤性淋巴結腫大除增長過快外,多無壓痛。腫瘤性淋巴結腫大往往質地較硬,如腫瘤組織穿破淋巴結被膜,可侵襲鄰近淋巴結及周圍組織,引起淋巴結彼此粘連成團或與周圍組織粘著固定。
確定淋巴結腫大後,要進一步確定引起腫大的原因。周圍血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常提示細菌性感染。周圍血中有較多異常淋巴細胞及嗜異性凝集試驗滴度增高對診斷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有幫助。骨髓穿刺檢查對確診白血病、惡性組織細胞病有重要價值。淋巴結穿刺、塗片及活組織檢查有助於診斷。
乳腺癌最常見的淋巴轉移部位是同側腋窩淋巴結。淋巴結常由小逐步增大,淋巴結數目由少逐步增多,起初,腫大的淋巴結可以推動,最後相互融合,固定。腫大的淋巴結如果侵犯、壓迫腋靜脈常可使同側上肢水腫;如侵及臂叢神經時引起肩部痠痛。檢查腋窩淋巴結時,應使患側上肢儘量放鬆,這樣才可捫及腋頂處。如果乳房內未及腫塊,而以腋窩淋巴結腫大為第一症狀而來就診的比較少,當腋窩淋巴結腫大,病理證實是轉移癌時,除仔細檢查其淋巴引流區外,尚要排除肺和消化道的腫瘤。若病理提示是轉移性腺癌,要注意“隱匿性乳腺癌”可能。此時,多未能發現乳房病灶,鉬靶攝片或許有助於診斷。淋巴結行激素受體測定,若陽性,即使各項檢查都未能發現乳房內病灶,仍然要考慮乳腺來源的腫瘤。乳腺癌可向同側腋窩淋巴結轉移,還可通過前胸壁和內乳淋巴網的相互交通,向對側腋窩淋巴結轉移,發生率約5%左右。此外,晚期乳腺癌尚可有同側鎖骨上淋巴結轉移,甚至對側鎖骨上淋巴結轉移。值得注意的是鎖骨上淋巴結轉移,既往的TNM分期將其歸為遠處轉移的範疇。而第六版AJCC分期將鎖骨上淋巴結轉移定為N3c/PN3c。鎖骨上淋巴結轉移者多有同側腋淋巴結轉移,尤其是有尖群淋巴結轉移,但亦有鎖骨上淋巴結轉移症狀及體徵出現早於腋淋巴結轉移者。鎖骨上淋巴結轉移常表現為鎖骨上大窩處捫及數個散在或融合成團的腫塊,直徑在0.3~5.0 cm不等。轉移的初期淋巴結小而硬,觸診時有“沙粒樣感覺”。部分鎖骨上淋巴結轉移病例觸不到明顯的腫物,僅有鎖骨上窩飽滿。以鎖骨上淋巴結轉移為首發症狀的隱性乳腺癌很少見,但以鎖骨上淋巴結腫大就診而發現的乳腺癌病例並非少見。
綜上所述,引起腋下淋巴結腫大的原因包括3個方面,即感染、腫瘤及其他因素。腫瘤性包括淋巴系統的原發腫瘤和淋巴結的轉移性腫瘤。非腫瘤性包括感染、變態反應、結締組織病等。臨床醫生遇到慢性腋下淋巴結腫大症狀,可能首先全面檢查乳房是否同時出現腫塊、溢液等異常情況,首先應該排除乳腺癌的可能。因為臨床上隱匿性乳腺癌有時僅僅表現為腋下淋巴結腫大,常易忽視。臨床可能依次還要要排除其他臟器淋巴結轉移癌、淋巴瘤、淋巴結結核、白血病等原因。原因不明者一般建議手術活檢明確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