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病人非常害怕中耳炎導致的鼓膜穿孔,實際上中耳炎鼓膜穿孔可以視作機體的一種保護性的引流機制。讓我們舉一個日常生活中人們比較熟悉的例子說明這個問題。很多人皮膚上生過火山般隆起的癤腫,經過幾天的紅腫熱痛之後,癤腫可能“熟了”,也就是說出現膿頭,壓力進一步增高,膿頭可能自發破潰,形成一個火山口,此時癤腫內部壓力減小,疼痛緩減,炎症逐漸趨向好轉,最後火山消退,火山口被瘢痕組織充填,上皮組織覆蓋,病變痊癒。而實質上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病變與此相類似,膿液相當於岩漿,鼓膜穿孔相當於火山爆發,形成的鼓膜穿孔便是火山口。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進一步發展,中耳腔內逐漸為膿液所充滿。膿液不斷增多引起中耳內壓力逐漸增高,中耳和外界相隔的鼓膜受到壓迫,出現壞死破潰,形成鼓膜穿孔,鼓膜穿孔後中耳膿液經此穿孔流出。此時中耳炎的各種症狀迅速緩解,大多數化膿性中耳炎都經歷這樣一個發生發展過程。隨著炎症的靜止,多數鼓膜穿孔經由人體自身的組織修復過程達到癒合。在小兒和少數成年人,由於其鼓膜較厚,不易發生穿孔或僅有極小的穿孔,中耳內積聚的膿液難以流出,所以壓力增高引起劇烈的耳深部疼痛;進而對中耳腔內的聽骨鏈、面神經等組織產生嚴重的損害,導致聽骨鏈中斷、面癱;中耳腔的膿液還可能流向耳後,或流入腦內,引起嚴重的耳後膿腫或瘻管,甚至導致化膿性腦炎、腦膜炎等顱內併發症危及病人生命。
就像醫生對於成熟的癤腫主動干預,切開引流一樣,對部分患急性化膿性中耳炎中耳積膿,但是鼓膜遲遲不穿孔的小兒,進行鼓膜切開術可通暢引流,利於炎症迅速消散,預防嚴重的併發症發生,此時的鼓膜穿孔反而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