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大把大把往鍋裡放的綠豆,如今幾乎成了數著粒數吃的金貴貨。“養生大師”張悟本的一番讚揚讓綠豆身價陡增。夏天到了,綠豆湯的季節也到了。只是,二十多元一公斤的價格讓普通人開始猶豫,綠豆,吃還是不吃?
吃綠豆在我國有著悠久的傳統,且不論兩千多年的種植歷史,單單是夏日裡每家每戶的綠豆湯,小朋友吃的綠豆冰棍,還有我們餐桌上的涼拌綠豆芽就足以證明其對餐桌的貢獻之大。
綠豆湯作為消暑飲品,並不是因為它有帶走酷熱的魔力。而是因為,綠豆中富含鉀、鈉、鈣等各種礦物質,在夏天喝綠豆湯時,可以迅速補充體液和流失的礦物質,達到消暑的目的。其實,這跟我們劇烈運動後,最好補充帶鹽分的飲料的道理是一樣的。同時,綠豆中還有一些特殊的有芳香氣味物質(如香豆素類等),使得我們在飲用時也有了個清爽的心情。
至於“綠豆能解毒”的說法,這大概跟綠豆中的蛋白質有關,這些蛋白質能夠與汞、鉛等重金屬結合成沉澱物,以排出體外,當然其效果只能針對腸、胃消化道中的那些重金屬,一旦重金屬進入血液,再好的綠豆也沒招了。其實,蛋白質豐富的牛奶也具有相似的解毒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綠豆湯中溶解的蛋白質畢竟是少量的,綠豆湯“解百毒”更像是個傳說,並非像人們想象的那麼神奇。
至於,綠豆有“降血脂”的功能,則完全是誇大其辭。在有據可查的實驗中,在實驗兔子的飼料中綠豆的成分要佔到70%以上,這樣才有預防高血脂的作用。恐怕沒有哪個人願意這樣天天嚼綠豆,即使有人願意這樣吃,也必然會影響營養均衡。畢竟,綠豆中的脂類、維生素c等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含量不盡如人意。因而,作為一種輔助治療的食物還勉強說得過去,如果將其當作治病的靈丹妙藥,結果恐怕是舊病未愈,又添新疾了。
綠豆被神化,跟之前風傳的紅葡萄酒對心血管有好處的論調極其相似。實驗表明,紅葡萄酒中的白蘆黎醇確實對我們的心血管有好處,但是要想攝入足夠量的白蘆黎醇,一天至少需要喝100杯紅葡萄酒,從中得到的好處早就被酒精的作用抵消了。
片面地強調某種成份的益處,並非紅酒和綠豆獨有的營銷策略,作為消費者我們只能多多瞭解,不能盲從。再好的食物也只是食物,與治病良藥之間還有很長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