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01 06:41

  陳主任,您好!
  我在您的個人網站上看到您對眾多髖臼周圍截骨手術患者關於康復訓練諮詢的回覆,發現其實好多問題是重複的,我不由得有了一個想法,能否象術前告之書一樣,給做了髖臼周圍截骨手術的患者一份紙質康復訓練資料,讓他們知道以後要做甚麼,為甚麼要這樣做,減少盲目性,增加鍛鍊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達到良好的康復效果。
  根據我個人接受髖臼周圍截骨手術的體會,試著寫了一份《髖臼周圍截骨手術術後的康復訓練安排》,肯定有遺漏、沒說清楚甚至錯誤的地方,如果此建議可行,還需要您修改完善。我班門弄斧,讓您見笑了。
  髖臼周圍截骨手術術後的康復鍛鍊:
  康復鍛鍊是髖臼周圍截骨手術的重要延續,要更好地恢復患腿的各項機能,康復訓練必不可少,患者須高度重視。
  1、第1天起穿矯正鞋,作用是防止患腿腳板內翻。穿著時間因人因效果而異。
  2、第3天起在護理人員幫助下坐床邊、兩腿間墊枕頭向好側翻身;第5天起雙柺下地行走(患腳不沾地)。隨著身體康復,此3項動作時間逐漸加長。
  3、一週內,開始患腿曲膝並上抬。
  4、二週到三週,逐漸加大患腿活動量,做曲膝、曲膝上下襬動小腿、曲膝上抬腿動作,防止患腿肌肉萎縮。
  5、手術後第三週起,做側方踢腿,主要是鍛鍊臀部的外展肌,有利於改善手術後的行走步態。站立位,患腿向外方踢出。幅度和次數逐漸增加,一段時間後,每天不少於500次。
  6、第七週起,側臥位,患腿在上,伸直向上抬起。幅度和次數逐漸增加,一段時間後,每天不少於500次。5、6項練習的目的是鍛鍊臀部外展肌,練習不到位,以後走路會跛行,走路會搖擺。
  7、滿兩個月,回醫院複查,拍“骨盆正位”片看骨頭生長情況。外地患者可在當地醫院拍片後,登陸“陳曉東大夫個人網站” (網址),註冊後,在“患者諮詢區”發貼上傳。或者發送到陳主任的郵箱:chenxdmd@163.com(在當地醫院拍片後如能拷入U盤上傳最好,否則用數碼相機拍下片子上傳。)
  8、陳主任確認骨頭生長情況良好後,①雙柺條件下,患腳下地,部分負重(一般負重不超過30公斤)。②可以自己翻身,並向患側側身睡覺了。
  9、兩個半月起,單拐行走。
  10、手術後三個月骨頭長好後,脫拐行走,練習下蹲。
  11、按陳主任安排,三個月或四個月時再次拍片檢查骨頭生長情況。
  12、康復鍛鍊過程中,患腿有肌肉疼痛現象,運動時偶有關節作響、腿根有木木的感覺,是正常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慢慢消失。疼痛厲害時,可暫緩鍛鍊。或者服用一些消炎止痛藥,如扶它林等等。
  13、有異常情況,及時諮詢檢查。
  以上是我個人的有些體會,願意與大家分享,也祝願接受截骨手術的患者早日康復,享受幸福的生活!

髖臼周圍截骨手術術後如何康復訓練?相關文章
如何做好髖臼周圍截骨術?手術的程序化和精細化成人髖關節發育不良是引起成人繼發性髖關節炎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髖臼周圍截骨術能夠有效改善髖臼覆蓋、增加負重關節面,內移髖關節的旋轉中心,從而減小髖關節負重面軟骨應力,達到預防和推遲骨關節炎發生的目的。應用髖臼周圍截骨術治療成人髖關節發育不良以來,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該術式得到廣泛認可與應用。重視伯爾尼髖臼周圍截骨術的程序化、精細化操作和圍手術期處理,
發布於 2022-12-02 03:36
0評論
男性,22歲。雙側髖臼發育不良。長時間行走後,右側髖部出現疼痛。接受髖臼周圍截骨手術後,髖臼對股骨頭的覆蓋接近正常。雙側髖臼發育不良手術前,右側髖關節為半脫位,CE角為負12度,左側為0度髖臼周圍截骨手術後,右側髖臼對股骨頭的覆蓋滿意,CE角為正22度,接近正常。截骨手術後6個月,截骨處已經癒合,患者恢復功能,髖部疼痛消失。
發布於 2023-03-01 07:01
0評論
患者女性20歲因行走時髖部痠痛1年就診,X線見左側髖臼對股骨頭覆蓋不佳,髖關節半脫位。診斷為左側髖臼發育不良,行髖臼周圍截骨術矯形。通過術前術後的X線(圖示)比較,可見髖臼周圍截骨術對此類髖臼發育不良患者具有很好的矯形效果。術前x線片顯示髖關節半脫位,右側股骨頭有一半露在外面,沒有被髖臼覆蓋。髖臼周圍截骨後,股骨頭復位,髖臼對股骨頭覆蓋滿意。
發布於 2023-03-01 07:41
0評論
對於髖臼發育不良者而言,如果關節的形態以及關節間隙基本正常,髖臼周圍截骨手術是十分滿意的方法,如果能夠早期實施該手術,可以有效地緩解關節疼痛,恢復關節的功能。從而保留自身的關節,避免或者延遲關節置換手術。然而該手術的的缺點就是創傷比較大,手術難度高,出血多,患者不得不接受輸血。眾所周知,大量輸血有很多潛在的風險,比如感染乙肝、戊肝、梅毒、艾滋病等等。經過十多年的不斷探索以及技術創新,我院現在完成
發布於 2023-03-01 06:36
0評論
目的探討髖臼鈦板加顆粒植骨治療髖臼嚴重骨缺損的臨床效果。方法應用該技術治療27例患者,髖臼骨缺損分型(AAOS分類)Ⅰ型6例;ⅡC型4例;Ⅲ型17例,術前髖關節Harris評分平均37分,術後根據臨床及X線進行評估。結果所有患者均採用該方法重建髖臼,術後假體脫位1例,原因是重建鈦板前傾過多與大粗隆發生撞擊,經鑿去部分粗隆骨質消除撞擊因素後治癒。其餘病例無併發症,平均隨訪3年,Harris評分平均
發布於 2023-01-15 15:31
0評論
  骨癒合的條件裡就包含有固定的問題:骨斷端間是否最大的接觸面積?接觸面對位對線如何?接觸面間固定是否穩定、堅強、可靠?固定技術的快速發展與世界一戰、二戰有關,因為戰傷,很多人需要手術固定。在沒有內固定以前,使用的是外固定或牽引,我國的古代就有。比如中醫的小夾板外固定,現在還用。現在骨科使用的石膏固定、牽引床牽引等等。這些技術臨床上仍然很常用。內固定材料除柯氏針外,還有鋼絲,以後逐漸發展有了鋼板
發布於 2023-01-01 08:35
0評論
腰椎退變性疾病,尤其是腰椎管狹窄的治療常涉及脊柱的減壓、固定、融合。隨著外科技術的進步,多數脊柱融合的患者可獲得即刻的脊柱穩定性。著使得早期開展康復訓練成為可能。術後早期開展過剩肌和股四頭肌以及腰背肌的牽拉訓練是很重要的,這有助於防止神經根粘連和瘢痕形成。每次牽拉動作可持續30秒,重複3次,左右側分別進行。若患者耐受性良好可每2小時重複一次。神經牽拉訓練可以仰臥位進行,將下肢伸直,慢慢抬離床面,
發布於 2022-12-14 06:17
0評論
頸椎病患者手術以後的康復訓練十分重要,直接影響著患者今後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在手術創傷反應期過後,患者若病情平穩,康復訓練即可開始進行。一、呼吸功能訓練肺部併發症是頸椎手術術後常見的併發症。術後臥床期間應鼓勵患者進行深呼吸及主動的咳痰訓練,防止肺不張及肺部感染,條件允許應鼓勵患者儘早下床活動。頸椎病患者在術後3-5天即可在頸圍領的保護下下床活動,佩帶頸圍領的時間一般為8周。二、項背肌力量訓練頸椎
發布於 2022-12-14 06:12
0評論
1、床上鍛鍊術後生命體徵平穩後,即刻指導患者開始進行下列鍛鍊。(1)吸氣時挺胸,呼氣時還原。(2)下肢肌肉等長舒縮訓練,包括雙下肢股四頭肌、股內收外展及脛前肌群等長舒縮訓練。各肌群分別舒縮15-30次為1組,3組/天。(3)術後第2d進行髖、膝關節的伸、屈訓練和踝及趾關節的背伸、蹠屈訓練。同時做患肢直腿抬高訓練,每天3-6次,每次抬高30-70°。(4)所有上述訓練以不引起明顯疼痛為度。2、早期
發布於 2023-02-19 10:41
0評論
頸椎術後康復的訓練方法:1、臥床時保持良好睡姿:臥床不用戴頸託,取側臥或仰臥,仰臥位時枕頭的高度為其本人的拳頭高度,側臥時枕頭的高度應為一側肩膀的寬度,要保持頸部軸線翻身。2、術後防頸部外傷:尤其防止在乘車急剎車時頸部前後劇烈晃動引起損傷。所以,在出院乘車回家時,最好應平臥車上,戴好頸託。3、四肢功能鍛鍊:上肢的鍛鍊,包括肩臂腕的活動以及握拳練習,還有手的精細動作的訓練,如穿針、拿筷子、系衣釦等
發布於 2023-02-19 10:3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