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稻米釀出的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在江浙一帶廣受歡迎,但隨之衍生的氨基甲酸乙酯致癌物質也令人們望而卻步。2010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氨基甲酸乙酯歸為2A類致癌物,即可能導致人類癌症,和丙烯酰胺處於同一組。但致癌物其實並不可怕,當攝入量足夠低的時候完全不必擔心,例如當前消費者攝入的丙烯酰胺就不足以威脅健康。那麼氨基甲酸乙酯的情況如何呢?
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受原料、生產工藝、發酵菌株、儲存條件和時間等多種因素的影響,FAO/WHO下屬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曾在2005年進行了氨基甲酸乙酯的評估,認為只要不喝酒精飲料則對健康的影響不大。戒酒當然是最直接的辦法,但簡單粗暴的方法往往無效。更合理的建議是控制飲酒量,同時將買來的黃酒要儲存在陰涼避光的地方,也不要過於迷信“陳年佳釀”和土法自制,因為這都是影響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