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骨關節炎常在中年以後發病,發病率隨增齡而增加,受累關節一般為負重關節和活動頻繁的關節,主要症狀是關節疼痛,常於晨間發生,稍活動後疼痛反而減輕,但如活動過多,因關節磨擦而疼痛加重,另一症狀是受累關節活動不靈便,長時間保持一定體位後感覺關節僵硬,要經過一定時間活動才感到自如,氣候變化常促使症狀發生,數個關節可同時受累,但不象類風溼性關節炎有全身性對稱性多關節炎,檢查受累關節可有輕度腫脹,活動關節時有磨擦聲或喀喇聲,病情發展嚴重者可有肌肉萎縮及關節畸形,本病症狀和X線徵象不成正比,按受累部位不同,症狀亦有所不同。
(一)手指關節的退行性變表現在遠端指間關節的Heberden"s結節好發於中指和示指,近端指間關節的Bouchard"s結節較少發生,常被誤認為類風溼小結,第一掌指關節的退行性變可引起腕關節橈側部位的疼痛,除此之外的掌指關節很少累及,Heberden"s結節的發生與遺傳及性別有關,女性多見,大多無明顯疼痛,但可有活動不便和輕度麻木刺痛,並可引起遠端指間關節屈曲及偏斜畸形,部分發展較快的病人(常發生在過度用力者),可有急性紅腫疼痛表現。
(二)膝原發性骨關節炎影響膝關節最為常見,患者常訴關節有喀喇音,走路時感疼痛,休息後好轉,久坐久站時覺關節僵硬,走動及放鬆肌肉可使僵硬感消失,症狀時輕時重,甚至每天可有差別,關節腫大常由骨質增生,亦可由少量滲液所致,急性腫脹提示關節腔內出血,病情進展時膝關節活動受限,可引起廢用性肌萎縮,甚至發生膝外翻或內翻畸形。
(三)脊柱脊柱有兩套關節裝置,即椎間盤和上下關節突關節,在頸椎2~7尚有鉤椎關節(Lushka關節),原發性者多由於中年後發生椎間盤退行性變,髓核脫水,致椎間隙狹窄,骨質磨損有骨贅增生,大多無臨床表現,如有症狀亦輕重不一,多數為慢性病程,但有時因損傷,舉重,突然活動脊柱等外因而導致急性發作,在頸椎,鉤椎關節邊緣的骨贅可使頸神經根穿離椎間孔時受擠壓而出現反覆發作的頸局部疼痛,可放射至前臂和手指,且可有手指麻木及活動欠靈等,椎體後緣的骨贅可突向椎管而擠壓脊髓,引起下肢繼而上肢麻木,無力,甚而有四肢癱瘓,椎動脈受壓時可出現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表現,胸椎的退行性變較少發生,在腰椎,腰 4~5,腰5~骶1是最易發生椎間盤突出之處,主要症狀為腰痛伴坐骨神經痛,常於扭傷,抬重物,彎腰用力後發生,體檢局部壓痛,直腿高舉試驗陽性,可有感覺,肌力和腱反射的改變。脊柱的繼發性骨關節炎多由於脊柱先天性畸形,側凸,骨折和骨結核等引起。
(四)髖髖關節的原發性骨關節炎,在我國較為少見,往往是全身退行性關節病的一部分,多發生於50歲以上,男多於女,繼發性者常由股骨頭或股骨頸骨折後缺血性壞死,或先天性髖脫位,類風溼性關節炎等引起,臨床表現主要為髖部疼痛,可放射至腹股溝,大腿內側甚至膝部上方,開始於活動及負重時發生,進而疼痛轉為持續性,走路跛行,當病情發展嚴重時,髖關節屈曲內收,代償性腰椎前凸,此時可有嚴重的下背部疼痛,甚至不能行走,檢查髖關節局部壓痛,活動受限,"4"字試驗陽性。
原發性全身性骨關節炎(primary generalized osteoarthritis)常發生於絕經期婦女,有多數關節累及,常影響指關節和第一掌指關節,一般均有急性疼痛階段,有時易與類風溼性關節炎混淆,急性症狀緩解後,關節功能保持。
瀰漫性原發性骨肥大症(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多見於老年男性,骨贅大量增生,有時融合一起,臨床症狀不若X線表現嚴重,病人訴述輕度疼痛和關節強硬感,但能保持較好活動, X線診斷有三項標準:連續四個椎體前側部位鈣化或骨化;無嚴重的椎間盤病變;椎體邊緣硬化;有時可見脊柱外鈣化,尤其是鷹嘴突及跟骨部位可見大的骨刺。
骨關節炎的症狀體徵
發布於 2023-03-09 15:16
骨關節炎的症狀體徵相關文章
患者可能曾有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或近期有外傷史。起病急驟,全身不適,食慾減退,高熱、惡寒,體溫達38.5~40℃,出汗,脈搏快速。多為單關節發病。局部關節疼痛、紅腫、皮溫增高,關節部位明顯壓痛,活動時疼痛加劇,肌肉緊張。患肢不能負重,受累關節呈痙攣性屈曲。晚期則有關節畸形、病理性脫位、竇道或關節強直等後遺症。較淺表的關節如膝、肘、踝關節等,局部紅、腫、壓痛,關節積液較明顯;位於深部的關節如髖關節
發布於 2024-01-07 03:08
0評論
以耳內悶脹感或堵塞感,聽力減退及耳鳴為最常見症狀,常發生於感冒後,或不知不覺中發生,有時頭位變動可覺聽力改善,有自聽增強,部分病人有輕度耳痛,兒童常表現為聽話遲鈍或注意力不集中。症狀1、聽力減退:聽力下降,自聽增強,頭位前傾或偏向健側時,因積液離開蝸傳,聽力可暫時改善(變位性聽力改善),積液粘稠時,聽力可不因頭位變動而改變,小兒常對聲音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而由家長領來就醫,如一耳
發布於 2023-09-10 22:32
0評論
1.按皮損表現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三期。
(1)急性溼疹皮損初為多數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皰疹或小水皰,基底潮紅,逐漸融合成片,由於搔抓,丘疹、丘皰疹或水皰頂端抓破後呈明顯的點狀滲出及小糜爛面,邊緣不清。如繼發感染,炎症更明顯,可形成膿皰、膿痂、毛囊炎、癤等。自覺劇烈瘙癢。好發於頭面、耳後、四肢遠端、陰囊、肛周等,多對稱發佈。
(2)亞急性溼疹急性溼疹炎症減輕後,皮損以小丘疹、結痂和鱗屑為
發布於 2024-04-28 00:43
0評論
概述
支氣管炎這個病症在人類的疾病中是很常見的,基本上一到低溫的天氣就有很多人的身體會發病,多數因為是支氣管在日常時就受到空氣環境汙染的刺激再加上低溫的刺激就會馬上發病。同時也受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病毒,支原體,細菌的感染,空氣中煙霧和粉塵的汙染。另外免疫,年齡,氣候等因素也會影響。支氣管炎起病緩慢,病程比較長,反覆急性發作會使患者的病情加重。
步驟/方法:
1、
說話聲音也很輕,有時候還會
發布於 2023-06-28 17:31
0評論
一、症狀
(一)喘息或氣急喘息性慢支有支氣管痙攣,可引起喘息,常伴有哮鳴音。早期
無氣急現象。反覆發作數年,併發阻塞性肺氣腫時,可伴有輕重程度不等的氣急,先有勞動或活動後氣喘,嚴重時動則喘甚,生活難以自理。總之,咳、痰、喘為慢支的主要症狀,並按其類型、病期及有無併發症,臨床可有不同表現。
(二)咳痰由於夜間睡眠後管腔內蓄積痰液,加以副交感神經相對興奮,支氣管分泌物增加,因此,起床後或體位變動引起
發布於 2023-06-11 02:20
0評論
(一)早期表現:早期多無症狀,偶爾體檢時發現血壓增高,或在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或勞累後感頭暈、頭痛、眼花、耳鳴、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可能系高級精神功能失調所致。早期血壓僅暫時升高,隨病程進展血壓持續升高,臟器受累。
(二)腦部表現:頭痛、頭暈常見。多由於情緒激動,過度疲勞,氣候變化或停用降壓藥而誘發。血壓急驟升高。劇烈頭痛、視力障礙、噁心、嘔吐、抽搐、昏迷、一過性偏癱、失語等。
(三)
發布於 2024-02-27 02:41
0評論
直腸脫垂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以兒童和老年人多見。
1.臨床分類根據脫垂程度,分為部分性脫垂和完全性脫垂2種。
(1)部分性脫垂:為直腸下端黏膜與肌層分離,且向下移位形成皺襞,故又稱黏膜脫垂或不完全脫垂。其脫出組織較少,長度為2~5cm,可以是部分黏膜或全圈黏膜下脫,可呈放射狀排列。脫垂部分為兩層黏膜,與肛門之間無溝狀隙。
(2)完全性脫垂:為直腸全層脫出,嚴重時直腸和肛管均翻出肛門外。脫出組織多,
發布於 2024-04-23 09:26
0評論
脂肪肝的臨床表現與其病因、病理類型及其伴隨疾病狀態密切相關。臨床上,根據起病緩急可將脂肪肝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大類。前者相對少見,病理上多表現為典型的小泡性肝細胞脂肪變;後者主要指由肥胖、糖尿病和酗酒等引起的大泡性肝細胞脂肪變。
1.急性小泡性脂肪肝急性小泡性脂肪肝臨床表現類似急性或亞急性重症病毒性肝炎,常有疲勞、噁心、嘔吐和不同程度黃疸,甚至出現意識障礙和癲癇大發作。嚴重病例短期內迅速發生肝性腦病
發布於 2024-05-12 17:01
0評論
眼球在調節靜止的狀態下,來自5米以外的平等光線經過眼的屈光後,焦點恰好落在視網膜上,能形成清晰的像,具有這種屈光狀態的眼稱為正視眼。其焦點落在視網膜前,不能準確地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像,稱為軸性近視。對來自近處目標的分散光線卻具有高度適應能力,只要目標向眼前移動到一定距離,就能獲得清晰的視力。所以,近視眼看近距離目標清晰,看遠模糊,以凹球面透鏡可矯正。
1.遠視力下降,近視力正常;
2.視疲勞;
發布於 2024-05-12 22:02
0評論
一、症狀
(一)喘息或氣急喘息性慢支有支氣管痙攣,可引起喘息,常伴有哮鳴音。早期
無氣急現象。反覆發作數年,併發阻塞性肺氣腫時,可伴有輕重程度不等的氣急,先有勞動或活動後氣喘,嚴重時動則喘甚,生活難以自理。總之,咳、痰、喘為慢支的主要症狀,並按其類型、病期及有無併發症,臨床可有不同表現。
(二)咳痰由於夜間睡眠後管腔內蓄積痰液,加以副交感神經相對興奮,支氣管分泌物增加,因此,起床後或體位變動引起
發布於 2024-09-05 14:23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