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對小兒週期性嘔吐綜合徵(CVS)的流行情況、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普遍認為CVS 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偏頭痛,按1998 年國際頭痛學會分類列入可能為偏頭痛先驅或與偏頭痛有關的兒童週期性綜合徵,事實上兒童期偏頭痛患兒主要表現為胃腸道症狀、伴噁心嘔吐、腹痛者遠較成人為多。有許多患兒隨年齡增長逐漸表現為典型偏頭痛,從而進一步證明幼兒期週期性嘔吐的診斷。
CVS的觸發因素包括生理、心理應激和感染,感染最常見,另有飲食、體力消耗和缺乏睡眠等因素,月經是典型觸發因素。發作主要的誘發因素為感染,其次為飲食不當、精神情緒因素和體力消耗。CVS 患兒多數都有典型的臨床表現,就診之前,多次發作,反覆住院治療,病初多次誤診或按其他疾病治療。65%發生在清晨或夜間,因CVS 的發病與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素軸和應激反應,尤其是與促皮質素釋放因子有關,因此也解釋了某些患者發病時有高血壓、液體瀦留症狀的原因。發作時面色蒼白、噁心、倦怠、嗜睡是最為常見的伴隨症狀,其次有頭痛、頭暈、畏光、怕聲及心動過速等自主神經症狀,充分表明CVS 發病與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異常有關。病程中常合併水電解質紊亂和反流性食管炎、淺表性胃炎。
最近比較瞭解以下3種診治方案:
1、廣泛的實驗室檢查除外各系統疾病;
2、經驗性的抗偏頭痛治療2 個月;
3、全消化道鋇餐造影后給予經驗性抗偏頭痛治療2 個月,方案2 和3 如治療無效則給予全面檢查。評估結果顯示方案3 既避免了方案1 過多無意義檢查,又避免了方案2 漏診消化道畸形,是最合理的診治方案。近來認為,有典型CVS 臨床表現患兒,不需要採用有創性的診斷檢查。
目前CVS 的治療仍然是經驗性的綜合治療:
1、避免觸發因素:如感染、食物、暈車及情緒等因素;
2、發作期的支持治療:發作期應予患兒安定舒適環境,避免光和強聲刺激,按需給予補液,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失衡,保證熱量供應。必要時應用鎮靜劑如氯丙嗪、勞拉西泮等,近年也常用5-羥色胺拮抗劑格拉司瓊等控制症狀。有明顯胃腸黏膜損傷(嘔吐咖啡樣物)時適當加用黏膜保護劑和抑酸劑;
3、長期藥物治療:對於發作超過每月1次,每次發作持續3-7d,症狀嚴重以致病殘或需要住院治療者應考慮長期預防用藥。目前預防性治療尚無統一的方案,常用的藥物有心得安、鹽酸塞庚啶、阿米替林、丙戊酸鈉等;有報道用多慮平、丙戊酸鈉和賽庚啶三聯治療,有效率達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