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炎和冠心病都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冠心病發作可引起心絞痛,膽石症膽囊炎發作亦可引起心前區不適,許多病人同時有這兩種疾病 ,既有膽結石性膽囊炎,又有冠心病,所以在臨床上很容易混淆冠心病的發作是由冠狀動脈疾病還是膽囊炎引起。而在治療上兩種疾病的方法又不一樣,所以,在一個病人發作心絞痛時 ,究竟是膽源性,還是心源性,不僅是病人急於想搞清楚的,也是醫生應該加以區別的。
一、膽源性冠心病發病機制
1、血脂代謝異常
這是膽石症與冠心病在病因上的相同易患因素。血脂特別是膽固醇的增高是形成膽石症和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其次肥胖、糖尿病、少活動、進食過多的動物脂肪或含膽固醇豐富的食物都是共同的易患因素。
2、膽道高壓及神經反射
由於心臟、膽囊感覺神經在第四、第五胸神經處發生交叉,在第五至第八胸神經處相重疊,當膽管內壓力增高、膽管痙攣,或膽酸鹽刺激產生的衝動,通過脊髓同節神經反射,由迷走神經引起冠狀動脈血管間接的收縮;冠狀動脈血流量減少,心肌收縮受到一定的抑制,心搏血量減少,血壓下降,可使冠狀動脈血流量進一步減少,最終導致心肌缺氧,從而誘發心絞痛、心律失常等,這是膽心綜合徵發病的主要機制。
3、膽道感染
膽道感染對心肌代謝有嚴重的干擾,主要集中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感染因素本身的影響,二是肝功能受損而致的間接影響。感染對心肌的損害不僅僅是細菌毒素的直接作用,還包括體溫、電解質、循環血量、內環境pH、滲透壓異常及能量代謝紊亂的影響。因膽道疾病產生的水電解質紊亂,尤其是低血鉀,是導致臨床心電圖改變的常見原因。
4、膽絞痛膽囊炎症刺激可導致變化不定的心血管效應,尤其多年存在的結石性膽囊炎,當病變發展到一定程度,雖經抗生素規範治療,但膽囊大小、壁厚無明顯改變時,要考慮此階段的冠心病可能由膽囊炎引起。炎症、疼痛可反射性地引起心率變慢,血壓下降,冠狀動脈供血量減少,從而引起心電圖的一系列改變。
此外,高齡患者本身多有冠狀動脈疾病的基礎,加上膽道疾病的影響,更易出現膽心綜合徵。
二、臨床表現及治療
1、心前區痛
其性質可類似冠心病心絞痛,但常在飽餐後發作,持續時間較長,含服硝酸甘油可能無效,而應用解痙藥及止痛藥如阿托品、哌替啶等常有效。
2、心律失常
不少膽道疾病患者因心律失常而感到心悸。臨床上以竇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縮多見,偶可誘發心房顫動及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當膽道疾病治癒後,上述心律失常可消失。
3、心電圖改變
除心律失常外,約1/3患者可出現非特異性的ST段壓低和T波低平或倒置。
凡膽道病人出現上述心血管病表現,不能用其它原因解釋,而膽囊炎症持續存在者,應考慮膽心綜合徵。
治療:膽心綜合徵常伴隨膽道疾病的急性發作而發生,膽道疾病緩解後多能自動消失,故主要治療原發病,膽道疾病的心血管表現一般可不作特殊處理。
對保守治療的患者,除予利膽治療和選擇有效的抗生素外,還應同時選擇鈣拮抗藥硝苯地平治療。對於頑固性的膽囊炎症患者可考慮行膽囊切除術,膽心綜合徵患者術後心絞痛基本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