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17 00:56

  之所以想寫這樣一篇科普小文章,原因來自兩次急診。一次是有一個兩歲小女孩,生後就患有疝氣,家長自認為是小毛病,從未就醫。直到有一天疝氣嵌頓15小時後,孩子疼痛、哭鬧不止才診於我院,B超檢查發現嵌頓的是卵巢,急診手術得到證實,而且該卵巢已壞死,家長懊悔之極,然而悔亦晚矣!還有一次是幾天前,我看了一個急診,一歲半男孩,右斜疝已嵌頓不下十次,就是不願手術治療,本次檢查發現右側睪丸已是淤血腫大。問其為何不肯手術,家長一番話,讓我即痛心又寒心。他說:“不瞞您說,醫生,我老丈人就是市裡某大醫院的主任,他說:小兒疝氣又不是大病,不做手術無妨,麻醉會嚴重影響小兒的智力,考不上大學怎麼辦?”我聽後頓時茫然。究竟怎樣才算大病呀?幾經舉例勸說,最後只好按家屬要求進行了手法復位後便揚長而去。真是:“寧信度,無自信也”。

  其實,小兒疝氣是小兒外科常見病之一,俗稱“小疝氣”、“小腸氣”、“氣蛋”、“大蛋”等,發病機理不同於成人,是胚胎髮育過程中,腹膜在腹股溝內(俗稱:大腿根)向外延續出一囊狀突起叫做“鞘狀突”。它一般在出生前後逐漸萎縮閉塞。有學者統計,生後一年內未閉或部分未閉的約佔57%,在此期間如小兒經常哭鬧、咳嗽、便秘及排便困難、或腹腔內有腫瘤、腹水時,腹壓增大,腹腔內的臟器如腸管、闌尾、女孩的卵巢、輸卵管等就順勢鑽入這個囊內,醫學上稱之為“斜疝”,這個囊被稱為“疝囊”。這是小兒最常見的一種疝。如果腹腔臟器進入疝囊後,長時間停留而不能自行復位,引起疝入的內容物血液循環障礙,就稱之為“嵌頓疝”。如果嵌頓時間過長,或多次嵌頓,就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如疝入的臟器缺血壞死。男孩的精索過度受壓,睪丸就會壞死;女孩可能出現輸卵管粘連、堵塞,卵巢缺血壞死,給小兒造成嚴重損失。那豈不是“小不治而釀大禍” 了嗎?。即便沒有嵌頓,疝內容物長期壓迫精索也會使睪丸血液迴流障礙,血供減少,從而引起精索靜脈曲張,睪丸淤血、缺氧,最終萎縮。而且隨著小兒年齡增大,活動量增多,下墜的腸管使腸繫膜受牽拉,不僅行走不便,而且會出現腹痛、噁心等不適症狀,在學校,同齡的小朋友看到後會譏笑,甚至給起外號,影響小兒的心理發展。上海德濟醫院普外科張勇一般來說,對於六個月以下小兒,疝囊口很大,疝內容物可自由出入疝囊者,短期內不會造成嚴重後果,家長可不必過分緊張,可暫緩手術;然而,如果頻繁嵌頓,就要引起重視,儘快手術了。六個月以上的腹股溝疝自愈的機會很少,家長不要抱有過分幻想,應儘早積極進行手術,以免出現文章開頭所說的悲劇。

  關於治療,許多家長都期待不治自愈。其實小兒斜疝是有自愈的可能,臨床上也見到少數自愈的病例,但一味等待自愈是不可取的。年齡增長,活動增加,疝塊的增大,就會滋生併發症的出現。所以,目前國內外普遍認為,手術是治療腹股溝疝的最好方法。
  保守治療是家長最期盼、最樂意接受的,有的家長甚至設法誘導醫生,讓醫生為其提供保守治療的辦法,而以此作為一勞永逸的法寶,如家長常常提到的使用疝氣帶。疝帶的使用並非沒有任何道理,但不是對任何病人都是通用的。對六個月以內嬰兒,或有其它嚴重疾病不適合手術者以及小疝囊,疝塊出現機會不多者可試用。不過要正確使用疝帶,勤觀察,如疝在疝帶下脫出,就達不到治療效果了。使用疝帶時間不宜過久,效果不佳及時改用手術為好。我們已遇到多例因使用不當或長時間使用疝帶造成精索靜脈曲張,精索周圍粘連。不僅舊病沒治好,又添了新病,而且給手術增加了難度。那可就是“雪上加霜、屋漏遇雨”了。
  有關嵌頓疝手法復位,這僅僅是救急的手段,治標而不治本,對同一個病人不宜反覆使用。手法復位是有嚴格的適應症的,一般嵌頓時間在十小時以內,病人全身及局部狀況良好可試行手法復位,但最好由工作3年以上的專業小兒外科醫生操作。嵌頓時間較長,復位前可給適量的鎮靜、解痙藥。復位的手法是很有技巧的,不是一般人看看書就可掌握。由於小兒腸管比較薄弱,嵌頓後腸壁水腫、脆性增加,粗暴的操作很可能出現腸管破裂、便血、發熱等不良後果,那就弄巧成拙,貽笑大方了。
  手術也並非是無比可怕的事情。在有小兒外科專業的正規醫院,這種手術一般三十分鐘左右就可完成,手術殘留的瘢痕不足兩公分,小孩沒有明顯的痛苦。術後第二天就可以象正常小孩那樣吃喝、玩耍了。為了安全康復,不讓家長擔心,可在醫院觀察3-5天,傷口換藥後出院就更完美了。術後復發的機會是很少的。當然也可以選用腹腔鏡手術,有助於探察對側鞘突有無閉合,但腹腔鏡手術要求氣管插管麻醉,麻醉時間也長些。有的家長害怕一側手術後另一側再出現相同疾患,要求醫生手術中同時探察另一側,實際上,對側同時發病的幾率是4.7%,通常不必探察,如果醫生檢查對側外環口很大,有潛在發生的機會,或者對側過去有過疝,近期未出現的可以考慮同時探察。
  家長經常擔心麻醉會對小兒智力有影響。其實這個擔心是多餘的。現代麻醉技術是安全可靠的,對人智力影響微乎其微,更何況小兒疝氣手術時間極短,用藥極少,智力影響可以說是“零”。試想一下,全球每年接受麻醉的有5億多人,如此擔心的話,地球上弱智人口該有多少啊!

小兒疝氣,您知多少?相關文章
甚麼是腦癱腦癱是腦性癱瘓(cerbralpalsy,CP簡稱腦癱)是自受孕開始至嬰兒期非進行性腦損傷和發育缺陷所導致的綜合徵,主要表現為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驚厥、心理行為異常、感知覺障礙及其他異常。發病原因產前期(胎兒期):感染、出血、缺氧、妊娠毒血症、母體外傷。圍產期(出生過程):難產、早產、新生兒窒息。產後期(嬰兒早期):黃疸、感染、外傷、高燒、缺氧。早期表現腦癱的
發布於 2023-03-08 12:51
0評論
針刀,即針頭有刃,或曰帶刃的針。因其刀口短小,故又稱小針刀。針刀的刃,因治療疾病的不同,有平刃、斜刃、鐮狀型刃、錐狀型刃、凹型刃等不同,但是,最常用的還是平口針刀。本文主要介紹用於治療各類慢性軟組織損傷疾病的平口針刀的幾種樣式。臨床上常用的、北京生產的漢章牌針刀,根據其長度不同,可分為1、2、3、4號,1號長12cm,2號長9cm,3號長7cm,4號長4cm.針體為直徑0.8mm的圓柱體,針端為
發布於 2023-03-19 22:06
0評論
失眠是一種常見的多發病,在臨床醫學實踐中,失眠是指3周以上的睡眠障礙,且專指那種呈現睡眠不足的睡眠障礙,如入睡困難,早醒等,使患者嚴重感覺睡眠不足,自覺疲勞,頭昏、精神不振。一、哪些情況可以導致失眠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包括:身體、生理、心理、精神疾病、藥物等方面。清華大學玉泉醫院精神衛生科朱焱繼發於軀體疾病的失眠:有相當部分的失眠常繼發於心臟病、腎病、哮喘、潰瘍病、關節炎、骨關節病、腸胃病、高血
發布於 2022-12-28 19:15
0評論
1、治療膽囊結石最好的方法是哪種?答:一個理想的治療方法應當具備以下條件:(1)對人體沒有損傷;(2)保留膽囊功能;(3)效果可靠;(4)結石不再復發,但是迄今還沒有具備上述條件的治療方法,目前大家比較公認的是腹腔鏡膽囊切除,因為保留膽囊就意味著必然要復發,在沒有解決這一難題的前提下,只有這個方法接近上述條件,它對人體損傷很小,效果幾乎100%,膽囊結石不可能再發。2、膽囊切除後對人體有甚麼影響
發布於 2023-01-14 11:11
0評論
概述食管癌是較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發病年齡多在35歲以上,以60~64歲年齡組病死率最高,是老年人的常見病,男性多於女性。食管癌發病率有明顯地區性差異,我國是世界上食管癌高發區之一,尤其集中在華北太行山地區、湖北和安徽交界的大別山地區、蘇北地區、秦嶺地區、福建和廣東交界處以及四川北部等。病因食管癌的病因目前瞭解得還不夠確切,以下多種因素可能與其發生有關。亞硝胺:亞硝胺類化合物有高度致癌性,食管癌
發布於 2023-01-26 17:52
0評論
老年痴呆症,是發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種原發性退行性腦病,是在記憶、思維、分析判斷、視覺空間辨認、情緒等方面出現的障礙。其特徵性病理變化為;大腦皮質瀰漫性萎縮,大量記憶性神經元數目減少,以及老年斑的形成。老年痴呆症發病是漸進性的、衰退性的,通常在60-70歲之間出現。調查研究發現:60歲以上人群中患老年痴呆的比率為1%以上,而到85歲此比率就上升到20-30%,其已成為嚴重威脅老年人健康的四大
發布於 2023-03-12 15:26
0評論
頸椎病,是因椎間盤變性、突出,頸椎骨質增生,韌帶鈣化等退變而造成頸神經根、椎動脈、交感神經、脊髓被刺激受壓引起頭痛、頭暈、頸肩上肢部疼痛發麻、胸痛,甚至下肢痙攣性癱瘓等的一種病變。好發於40歲以上者,或長期從事低頭工作者。往往因勞累、損傷、受寒而導致發作。推拿治療本病,具有舒筋通絡、消炎止痛、糾正後關節紊亂等作用,是治療本病的首選療法。臨床調查發現頸椎病與眩暈關係密切,因眩暈就診的患者中,50%
發布於 2023-03-20 07:01
0評論
在非專業人士的概念中,炎症就是發炎了,發炎就是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抗炎就是抗感染。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炎症≠感染。炎症是指炎細胞浸潤引起的組織損傷。引起炎症原因:物理損傷、化學損傷、微生物感染(病毒、細菌、原蟲)、過敏及自身免疫功能紊亂。抗炎治療最常見的藥物是糖皮質激素。
發布於 2023-01-28 10:32
0評論
中青年突然發現視力下降,看東西變形,看東西中央發黑,到醫院檢查後發現黃斑出血,確診為“中滲”。那麼“中滲”到底是一種甚麼病?為了揭開“中滲”的神秘面紗,我們就門診就診時患者經常問的問題,在這裡詳細給大家解答一下。1、問:“中滲”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答:“中滲”是中心性滲出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的簡稱,主要是中青年發病,年齡在45歲以下,多單眼發病,主要是不同的病因導致黃斑區脈絡膜新生血管形成,出現黃斑
發布於 2022-11-25 13:21
0評論
三月不知肉味是“孔子”的一種境界,歷代讀書人都在追求這一境界。但是,這種境界也可能是源自疾病。據來自天壇的考古學家,也就我考證野史,孔夫子或可能是患上了肝膽疾病,因此忌食油膩三月。如果“不知肉味”是種病態的話,倒也不足為奇,其實說成“三月不知油味”反倒是更合適一些。經過上述的聯想,今天要說的“打孔”手術,似乎也就順利成章了。英雄不問出處,手術要看歲數。“打孔”手術要是和孔子聯繫起來,那可就相當有
發布於 2022-10-20 21:39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