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炎與膽石症是最常見的兩種膽道疾病,往往互為因果,又常同時存在。2/3以上患者出現中上腹或右上腹呈持續性疼痛,常發生在晚上和飽餐後。慢性膽囊炎在發作間歇期可有右上腹不適或胃灼熱、暖氣、反酸等胃腸道症狀,病在進食油膩、過多食物後加重。
營養治療原則:
1、在急性發作期,如發熱、嘔吐、劇烈疼痛時,應採取禁食靜脈補充營養、抗炎等治療。在緩解期或無症狀時,可進食低脂肪、高蛋白蛋、高維生素的飲食。
2、熱能:要滿足生理需要,但要防止熱量過多,一般為1800~2000千卡/天。肥胖者須限制其熱能攝入以利減輕體重,而消瘦病人則應酌量增加熱能供應,以利康復。
3、脂類:限制脂肪,避免刺激膽囊收縮,以緩解疼痛。手術前後飲食中脂肪應限制在20~30克/天。隨病情好轉,可增至40~50克/天。烹調用植物油,技能供給必需脂肪酸,又有利膽作用,但應均勻分佈於三餐中。應控制含膽固醇高的食品,每日攝入量應少於300毫克,重度高膽固醇血癥控制在200毫克以內,以減輕膽固酸代謝障礙,防止結石形成。對於動物內臟、蛋黃、鹹鴨蛋、松花蛋、魚籽、蟹黃等含膽固醇高的食品應該少或限量食用。
4、補充充足的蛋白質:膽囊炎在靜止期,肝臟功能並未完全恢復,或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損害。供應充足的蛋白質可以補償損耗,維持氮平衡,增強機體免疫力,對修復肝細胞損傷和恢復其正常功能有利。魚、蝦、瘦肉、兔肉、雞肉、豆腐及少油的豆製品都是高蛋白質和低脂肪食物。每日蛋白質供應量應為80~100克(參考:每100克純瘦肉含蛋白質約20克,其他肉類也在20克上下)。
5、保證適量的碳水化合物攝入:碳水化合物易於消化、吸收,對膽囊的刺激亦較脂肪和蛋白質弱,但過量會引起腹脹。每日供給量約為300~350克,應以澱粉為主的複合碳水化合物食物為主,如米飯、面類、薯類等,適量限制單糖如砂糖、葡萄糖的攝入,對肥胖病人應適當限制主食、甜食和糖類。
6、多選擇富含維生素和鈣、鐵、鉀等礦物質的綠葉蔬菜、水果及粗糧,必要時,可補充維生素製劑和相應缺乏的礦物質。維生素B族、C和脂溶性維生素都和重要,特別是維生素K,對內臟平滑肌有解痙鎮痛作用,對緩解膽管痙攣和膽石症引起的疼痛有良好效果。
7、增加膳食纖維和水分攝入可減少膽石的形成:鮮嫩蔬菜和瓜果含豐富的膳食纖維,克切碎煮軟,使膳食纖維軟化。可選用質地軟、刺激性小的膳食纖維品種,如藻膠、果膠等,做成風味食品或加入主食。增加膳食纖維的供應量,有利於防止便秘,減少膽石形成(便秘是膽結石、膽囊炎發作的誘因)。同時要多飲水,以利膽汁稀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