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0-10 05:38

  腦幹神經膠質瘤是主要好發於兒童的腫瘤。它們通常被認為佔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10%-20%。歷史上,腦幹神經膠質瘤被認為是單一的疾病而僅僅通過放療來治療,通常沒有形態上的診斷。這種治療方法並不明智,它的五年存活率通常為20%-30%。過去的十年裡,由於神經放射學的發展,多種多樣的腦幹神經膠質瘤變得明朗起來,一些學者已經確定一些重要的亞群,它們具有不同的臨床表現、部位、生長方式。對於腫瘤多樣性認識的提高,使得病人存活率得以提高。

  一種腦幹膠質瘤的分類方法,它是以腫瘤“老套的”生長方式在磁共振上的顯像為基礎的。兩位學者將神經膠質瘤分為四種類型:侷限型、擴散型、頸髓型和背外側生長型。

  侷限型的腫瘤是指直徑小於2cm,MRI上顯示邊界清楚而且沒有發生腦水腫和滲出徵象。在腦幹的任何水平都可以發生,但通常認為中腦和延髓是最多發的部位。臨床上患者表現為局灶顱神經缺失和對側的偏癱。腦積水很少發生,除非腫瘤起源於腦脊部並導致導水管狹窄。

  擴散型約佔所有腦幹神經膠質瘤的80%左右,通常起源於腦橋且引起腦橋的擴大。三分之二的病例是軸向生長和外部生長。這種類型腫瘤通常有一個短的潛伏期,包括複合、對稱性的顱神經功能缺失,MRI長信號和神經功能失調。腦積水很少發生,發生率大約10%。

  頸髓型起源於高位頸髓,它的典型生長方式被描述為喙狀生長,進入頸髓交界處。喙狀腫瘤的主體侷限在錐體交叉的前方,因此,腫瘤在枕骨大孔的水平向後方膨脹且可能破入第四腦室。後部被認為是延髓內的腫瘤。這些腫瘤通常表現為輕度顱神經功能缺失,MRI長信號和神經障礙,偶爾會有斜頸。

  脊外側生長型腦幹膠質瘤在腦幹神經膠質瘤中所佔的比例約為20%。它們起源於第四腦室底部,經常充滿第四腦室,但通常與周圍的神經系統結構有清楚的界線。在年青的病人,臨床表現以隱匿性的神經功能缺失為標誌,並且有顱內壓增高的症狀和體徵。約半數患者有顱神經功能缺失,而功能障礙很少見。

  放射影像學和組織病理學特徵

  腦幹神經膠質瘤的現代分類標準和治療方法與MRI的發明有關密切的關係。常規的應用精細的神經放射學檢查並且與臨床表現、部位、生長方式相聯繫,可以辯認出不同的腦幹神經膠質瘤。儘管釓信號在MRI上是易變的,對組織分級意義也不大,但是MRI提供了必要的解剖的細節可以有助於瞭解精細的臨床相互關聯。

  侷限型腦幹腫瘤體積小、邊界清楚、沒有水腫或滲出。這些腫瘤可能包括囊腫,而且囊性的成分較實質性成分要大。Vardertop 和他的助手對12例兒童的中腦侷限型腫瘤進行了神經放射學和病理組織學特性的檢查。腫瘤侷限於中腦的背部或者是頂蓋區域,並可能向丘腦喙狀生長或向後部生長入腦橋。這些腫瘤邊界清楚、光滑、類環型,有時對比均勻強化。所有檢測的12例腫瘤都是非纖維細胞的低級別星形細胞瘤。

  脊外部生長型腫瘤通常體積較大,起源於第四腦室底部,廣泛地充滿第四腦室,但是沒有局部腦組織的浸潤。典型的脊外部生長型腫瘤在T1加權像上是低信號,在T2加權像上是高信號,釓-DTPA增強掃描圖像均勻強化。大量的侷限型或脊外部生長型腫瘤被發現都是低級別的星形細胞瘤。發生三分之二的被描述為侷限型或脊外部生長型的腫瘤是低級別的星形細胞瘤。其餘的腫瘤或者是未分化的星形細胞瘤(25%)或者是神經節神經膠質瘤。

  擴散型腦幹神經膠質瘤佔腦幹腫瘤的大部分。與侷限型和脊外部生長型不同的是,擴散型是高級別包括纖維星形細胞的星形細胞瘤。Epstein 和Farmer報道的20例擴散型腫瘤都是未分化星形細胞瘤。在MRI上,大多數擴散型腫瘤在T1加權像上是低信號,在T2加權像上是高信號。Acbright和他的同事們研究出擴散型腦幹神經膠質瘤的MRI診斷標準。他們得出這樣的結論:大量的生物學診斷是不必要的,因為MRI提供了高度的精確性。

  頸髓型腦幹神經膠質瘤生長較慢,低級別,起源於頸髓並向上擴展直到被錐體交叉所侷限。腫瘤向後生長引起了延髓脊部的擴張,並且擴展入第四腦室。頸髓型最常見是低級別星形細胞瘤。在頸髓中,其他少見的病理類型有未分化星形細胞瘤、神經節神經膠質瘤和室管膜瘤。

甚麼是腦幹神經膠質瘤?相關文章
腦幹膠質瘤是發生在橋腦、中腦和延髓的膠質瘤的統稱。發病年齡據統計有兩個高峰,第一個高峰在5~10歲,第二個高峰在40~50歲,因此可分為兒童型和成人型。兒童相對較多見,佔兒童所有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10%~20%,佔兒童後顱凹腫瘤的30%。分類腦幹膠質瘤大致分為四類:1、瀰漫內生型:大多位於橋腦,是最典型的腦幹膠質瘤,佔80%的比例,也是預後最差的類型。2、局灶型:佔腦幹腫瘤的5%~10%,腫瘤局
發布於 2022-10-20 02:49
0評論
1、腦幹膠質瘤在80%的情況下為惡性,擴散和侵潤腦橋。2、臨床表現為行為上的異常:煩躁、學習成績下降、顱神經的侵犯(吞嚥障礙、眼球運動障礙、面神經受侵)、平衡失調。神經損傷的進展很快。3、在CT上,腦幹低密度體積增大。4、在腦幹MRI上腦橋腫瘤密度均勻(瀰漫性病變);幾乎沒有或根本沒有增強,有時有一個或多個囊性圖像;部分腫瘤向外生長,可在第四腦室或小腦腦橋腦角體外。5、這些腫瘤瀰漫浸潤無法手術。
發布於 2023-03-05 04:06
0評論
源自神經上皮的腫瘤統稱為腦膠質瘤,佔顱腦腫瘤的40-50%,是最常見的顱內惡性腫瘤。年發病率約為3-8人/10萬人口。分類1、按腫瘤細胞的形態學劃分腦膠質瘤根據其腫瘤細胞形態學與正常腦膠質細胞的相似程度(並不一定是其真正的細胞起源),進行如下主要分類:(1)星型細胞瘤―星形細胞(2)少枝細胞瘤―少枝細胞(3)室管膜瘤―室管膜細胞(4)混合膠質瘤,例如少枝--星形細胞瘤,包含了混雜類型的膠質細胞2
發布於 2022-12-27 13:05
0評論
現代神經外科對神經影像技術的要求很明確,診斷膠質瘤要考慮腫瘤的大小、範圍、腫瘤與周圍重要結構(包括重要動脈、皮層靜脈、皮層功能區)的毗鄰關係等。神經影像對於制定膠質瘤手術計劃起最重要的作用。神經影像診斷主要包括CT與MRI,這兩種診斷方法可以相對精確地提供腫瘤在顱內的解剖位置。MRI優於CT,並且MRI可以顯示病灶的侵襲範圍。當我們懷疑膠質瘤時應按照以下順序進行考慮:①是否是膠質瘤,其部位、大小
發布於 2022-10-20 03:14
0評論
膠質瘤這個名詞最初只是專業人員使用的,但近些年來卻變得名聲大噪,甚至是惡名遠揚,這不僅在於普通人掌握的醫學科普知識越來越豐富,同時也表明這種腫瘤的發病率正在急劇上升。在王忠誠院士的指導下,自己多年來一直在從事膠質瘤的臨床和研究工作,雖然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對一些關鍵性問題依然沒有徹底搞清楚。例如,為甚麼膠質瘤手術後會復發?為甚麼輔助放療和化療依然不能阻止腫瘤的復發?為甚麼治療後復發的時間有長有
發布於 2022-10-19 23:44
0評論
這依舊是一個“談癌色變”的年代,特別是顱腦的腫瘤,現在我們扒一扒大腦裡邊最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腦膠質瘤。腦膠質瘤是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的一種腫瘤,得了膠質瘤後,會出現頭痛、癲癇、肢體癱瘓麻木、言語障礙、視力下降、噁心嘔吐以及顱內出血等表現,不及時治療可導致昏迷死亡。正常情況下,大腦裡邊有許多各種各樣的細胞,其中神經元是構成中樞神經系統的基本單元,也是大腦中樞正常運轉的基本元件。除了神經元以外,其他
發布於 2022-10-19 20:29
0評論
目前對於膠質瘤的治療,包括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等手段。具體的治療,要綜合考慮患者的功能狀態、對治療的預期結果以及腫瘤所處的腦區部位、惡性程度級別等多種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判斷,從而制定個體化綜合治療方案。[2] 手術 手術往往是膠質瘤治療的第一步。手術不僅可以提供最終的病理診斷,而且可以迅速去除大部分的腫瘤細胞,緩解患者症狀,併為下一步的其他治療提供便利。對於一些低級別膠質瘤,如毛細胞星形細
發布於 2023-12-22 22:58
0評論
神經膠質瘤是腦和脊髓腫瘤中的一大類,它起源於膠質細胞,這種主要的腦細胞可發展成癌,惡性膠質瘤的症狀、預後和治療決定於病人的年齡、腫瘤類型和腫瘤在腦中的位置,這類腫瘤傾向於生長或侵入到正常腦組織中去,使得治療複雜化,手術切除困難甚至無法切除。隨著年齡的增長,腦瘤的風險加大,在75-84歲左右風險達到最大,通常低分化的膠質瘤好發於兒童,而腦瘤在男性中發病率略高。唯一導致惡性膠質瘤的危險因素是先前腦部
發布於 2022-10-19 19:29
0評論
腦膠質瘤的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如果腫瘤已經浸潤性生長,與腦組織間無明顯邊界,除早期腫瘤小且位於適當部位者外,難以作到全部切除,一般都主張綜合治療,即術後配合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可延緩復發及延長生存期。一、手術治療腦膠質瘤手術治療腦膠質瘤原則是在保存神經功能的前提下儘可能切除腫瘤。早期腫瘤較小者應爭取全部切除腫瘤。淺在腫瘤可圍繞腫瘤切開皮層,白質內腫瘤應避開重要功能區作皮層切口。分離腫瘤時,應距腫
發布於 2022-10-04 21:20
0評論
腦膠質瘤手術技術1、術中電生理監測-保護腦功能位於腦功能區及附近或深部的腫瘤,在手術切除過程中極易造成功能區神經細胞及其神經纖維的損傷,進而引起患者相應的神經功能缺失症狀,嚴重影響了患者生存週期及生活質量。本中心率先在國內開展術中喚醒麻醉下功能影像指導功能區監測手術,有效保護患者運動、語言、空間認知及數字認知等多項功能,手術病例全國例數最多。同時結合術中皮層腦電描記有效監測癲癇病灶,可對相應癲癇
發布於 2022-10-20 03:09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