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病變被認為是環境暴露和基因的易感性共同作用的結果。從臨床形態和病理上看,膀胱腫瘤可以分為表淺的、低級的乳頭狀腫瘤和高級別的原位癌或浸潤性惡性腫瘤。
大多數的膀胱腫瘤(70-80%)是表淺性的,通過手術可以將侷限在粘膜層的腫瘤切除。切除之後,大約50-70%的患者會出現復發,多數在診斷後12個月。大約5-20%的復發患者會發展到肌層浸潤期。
兩種假說為膀胱腫瘤頻繁複發提供瞭解釋。
第一種“土壤作用或土壤惡變”假說認為各種毒素的暴露增加整個尿路上皮的敏感性,提高了以後形成多發性、獨特性腫瘤的風險。
另外一種“種子”假說認為克隆腫瘤細胞的轉移到相鄰正常的膀胱粘膜中。
從概念上來說,兩種模型都為預防腫瘤形成提供了輔助性實施策略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