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成熟的治療方法,人工關節置換術如今已成為治療關節嚴重病變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國內的許多患者對這項在國外頗受歡迎且已成為臨床常見手術之一的技術仍存疑慮。“人工關節置換術是骨科發展史上的一項重要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技術,安全性和有效性毋庸置疑,許多晚期關節炎患者因此而擺脫病痛折磨。”
許多患者之所以不願進行此項手術,是因為他們誤以為此項手術會將關節全部切除,裝上不鏽鋼關節,術後肢體如同機器人一般,生硬而不自然。手術只是將已磨損破壞的關節面切除,如同裝牙套一般,植入人工關節,使其恢復正常平滑的關節面。目前,該技術已應用於治療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指間關節、髖關節、膝關節及踝關節等疾患,但以全人工髖關節及膝關節置換更為普遍。人工關節的設計及材質是生物力學專家、材料工程師及骨科醫師不斷努力的智慧結晶,依照人體關節的構造、形狀和功能製作而成。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目前人工關節置換術最常見的原因。當關節炎較嚴重時,關節面軟骨會嚴重磨損破壞,甚至出現變形,往往會導致疼痛,功能受限及行走不便,此時保守治療效果不顯著,人工關節是更佳選擇。”“其他如類風溼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造成的關節破壞、畸形和功能喪失及創傷性骨關節炎等都適合選擇人工關節置換術。人工關節置換後,大多數患者的疼痛可以減輕,甚至完全解除,關節的功能及變形亦可明顯改善。”
人工關節的使用壽命期限也是不少患者最擔心的,害怕手術不久需再次“置換”。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患者在術後前幾天較辛苦。一般說來,術後三個月,患者的日常活動可漸恢復正常。患者偶而仍會覺得肢體輕微腫痛或痠麻,只要沒有疼痛加劇或出現感染髮炎現象,就不必太在意,隨著時間的推移患者感覺會漸入佳境。據國內外長期隨訪資料顯示,一般情況下人工關節置換後10年假體的生存率可達95%以上,20年假體的生存率可達90%以上。理論上而言,愈年輕、活動力愈強或體重愈重的患者,人工關節較易磨損鬆動,所以除非特殊情況,醫生會盡量等患者年齡大一些再施行關節置換。同時,也希望患者手術後維持理想體重避免劇烈運動,以減少人工關節磨損。人工膝關節置換的最佳年齡應是60歲至80歲,隨著現代人工關節質量和技術的不斷提高,年齡已並非膝關節置換首要考慮的問題,而是根據病人健康狀況和膝關節病變程度來決定。
那麼,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應注意哪些呢? “如果髖關節或膝關節已有相當時間的疼痛且已妨礙正常行走,甚至出現跛行。或者,行走距離逐漸縮短,關節活動受限,有時上下樓梯或從椅子上站起都有疼痛或疼痛加劇時,患者最好到骨科進行處診治,並詢問是否需要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患者在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前,一定要詳細告知醫生病史及發病情況,是否有其它內科疾病或手術史,並停用阿司匹林等非甾體類抗炎藥物,如曾服用過激素,須說明用藥時間及劑量。特別需要強調的是,要治癒齲齒、鼻竇炎、手足癬等慢性感染、皮膚病,如果是糖尿病患者,應將血糖指數控制在8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