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甚麼是股骨頭壞死?
股骨頭壞死全稱股骨頭無菌性壞死,或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是由於多種原因導致的股骨頭局部血運不良,從而引起骨細胞進一步缺血、壞死、骨小梁斷裂、股骨頭塌陷的一種病變。股骨頭壞死已為多發病、常見病。尤其是激素的問世及其廣泛應用以來,股骨頭壞死的發病率逐漸上升。目前全世界患此病者約3000萬人,我國約有400萬人。最新的調查表明,該病的發生無明顯性別差異,任何年齡均可患病,而有過激素應用史、髖部外傷史、酗酒史、相關疾病史者發病的機率明顯增多。
這種疾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以31-60歲最多,無性別差異,開始多表現為髖關節或其周圍關節的隱痛、鈍痛,活動後加重,進一步發展可導致髖關節的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勞動能力,若治療不及時,還可導致終身殘疾。
二、股骨頭壞死臨床表現與診斷
股骨頭壞死的臨床症狀因發生部位及壞死範圍大小而異,髓內骨壞死大部分是靜止的,無臨床症狀,小範圍骨壞死多有症狀,但對功能影響較小。疼痛常常是骨壞死的主要症狀,通常是慢性隱痛,在某些情況下症狀可較重、疼痛可隨關節活動逐步增重,最後發展至休息時也疼痛,常需要服用藥物才能緩解。受累關節常有活動受限,有時局部有壓痛,可有跛行,嚴重者雙側股骨頭完全壞死吸收,無法站立及行走。 症狀較輕者如懷疑股骨頭缺血壞死,須進一步做特殊檢查。我們要強調的是利用MRI檢查,早期診斷股骨頭缺血壞死的重要性,MRI檢查是現有檢查方法中的最準確的,作者治療的近500例FicatI及II期病例,X線拍片均未發現明顯異常,而MRI檢查發現骨壞死。因此,對於有髖部疼痛症狀、X線拍片無明顯異常的病人,應考慮雙髖MRI檢查。也可行包括X線片、CT、MRI、核素骨掃描、髓內壓測定、組織活檢等。
三、股骨頭壞死如何分期
瞭解股骨頭壞死分期,對治療方法的選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股骨頭壞死分期方法很多,有Marcus、Ficat和Arlet 、Steinberg及ARCO(骨微循環研究協會)等分類方法。Ficat和Arlet根據X線表現將已有臨床症狀且經織活檢證實的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分為四期,I期X線表現正常。Ⅱ期股骨頭外形正常,但有明顯的骨修復表現,包括囊性變及骨硬化。在X線片上看到的放射透亮區在組織學上表現為骨吸收區及相應的纖維組織或肉芽組織。骨硬化區在組織學上表現為壞死區邊緣新骨覆蓋於死骨上。Ⅲ期有軟骨下骨塌陷或股骨頭變扁。Ⅳ期表現關節間隙狹窄及髖臼繼發性退形性改變(囊性變,邊緣骨贅形成,軟骨破壞)。當MRI用於診斷股骨頭壞死後,Hungerford及Lennox結合MRI增加了0期。將臨床上無症狀而且X線片無改變,但MRI顯示有雙線徵的股骨頭壞死定為0期,Steinberg等將Ficat和Arlet分期中的Ⅲ期按股骨頭損害範圍進一步劃分為輕度(X線片上股骨頭損害範圍小於15%)、中度(X線片上股骨頭損害範圍介於15%一30%)、重度(X線片上股骨頭損害範圍大於30%)。鑑於股骨頭壞死的部位與其預後有關,骨微循環研究協會(ARCO)病名和分類委員會1993年在一份學術簡訊中推薦了它的分類,將Ficat和Arlet分類體系結合股骨頭損害範圍、損害部位進行分類,是目前最為合理的分類體系,但其推廣尚需時日。
四、股骨頭壞死臨床常用治療方法
1、非手術治療
①避免負重:包括部分負重及不負重,僅應用於塌陷前的股骨頭壞死,即FicatI期及Ⅱ期,從文獻報道看,單純採取避免負重的治療方法效果並不理想,成功率低於15%,而對於病變位於股骨頭內側的A型股骨頭壞死可考慮應用這一方法。②藥物治療:應用藥物治療股骨頭壞死的報道較少,總之藥物治療效果尚不能肯定,但因其無創性,仍是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③其他治療方法:如電刺激治療、放血療法、高壓氧治療等,報道不多,效果有待進一步確定。
2、手術治療
(1)中心減壓:中心減壓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理論依據是骨壞死骨內壓增高理論,通過中心減壓可降低骨內壓,增加股骨頭內血流,而且中心減壓可刺激減壓隧道內的血管生長,促進壞死骨的爬行替代。有關中心減壓的文章較多,對其療效爭議較大,其療效與股骨頭壞死分期有很大的關係,而與股骨頭壞死的病因關係不大。
(2)截骨術:截骨術的目的是改變股骨頭主要負重區,以正常骨代替壞死骨成為主要負重區。這一方法包括經轉子旋轉截骨、轉子間內翻截骨及轉子間外翻截骨等,也可結合植骨術治療,主要適用於FicatⅡ期及Ⅲ期且病變範圍較小的病人,截骨術最大的缺點是病人若需再次行髖關節置換術時,增加了手術的難度。
(3)植骨術:植骨術包括自體松質骨移植、自體皮質骨移植、異體骨移植、軟骨移植,可結合中心減壓、電刺激、截骨術等其他治療方法。其中自體松質骨及皮質骨移植應用較多,自體松質骨具有良好的誘導成骨作用,可促進壞死股骨頭的修復,皮質骨在股骨頭修復過程中對壞死區域的關節軟骨及軟骨下骨起支撐作用。植骨方法包括在中心減壓後植骨,在頭頸交界處開槽植骨,在股骨頭關節軟骨開窗,掀開軟骨植骨後將軟骨復位等。植骨術可用於FicatⅡ期、早期的Ⅲ期病人及中心減壓失敗的病人。這一方法近期療效較為肯定,遠期療效尚有爭議,但藉助骨移植加速股骨頭修復,縮短臥床時間是值得肯定的,結合生長因子、電刺激等促進骨癒合的方法可提高其療效。
(4)帶血供的骨移植:帶血供的骨移植方法較多,移植骨可來自髂骨、大轉子或腓骨,可帶肌蒂或帶血管蒂,帶血供的骨移植與普通的骨移植比較可增加股骨頭血供,加速骨癒合。文獻報道其臨床效果較理想,但X線改善情況並不理想,遠期隨訪仍有相當一部分病人需行關節置換術。
(5)髖關節置換術:對於晚期Ficat Ⅲ期或Ⅳ期病人,全髖置換術是最佳選擇。
五、嚴重股骨頭壞死為甚麼要行人工關節置換術
成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多發於中青年,有關發病機理仍不十分清楚,已發現服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外傷、酗酒、高凝血狀態等可誘發此病,多數患者在出現症狀後如不經治療,將不可避免地出現股骨頭塌陷。現有的非手術及手術治療尚無有效方法,單純免負重治療,成功率低於15%,而髓心減壓及帶血供的骨移植療效也不理想,許多病人最終股骨頭塌陷 ,出現關節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因此,全髖關節置換就成為最終解決方案。對於晚期Ficat Ⅲ期或Ⅳ期病人,全髖置換術是最佳選擇,全髖假體有骨水泥固定型及非骨水泥固定型兩種,兩種假體各有優缺點,遠期效果是相似的。早年骨水泥假體由於有較高的假體周圍骨溶解和無菌鬆動而使這一型假體一度受到質疑,但隨著現代骨水泥技術的應用,假體鬆動率明顯降低,尤其是骨水泥型股骨柄假體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使骨水泥假體又流行起來,但骨水泥型髖臼假體的鬆動率仍然較高。非骨水泥型假體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逐步受到重視,但存在早期假體微動和下沉問題,術後跛行及大腿痛發生率高,而非骨水泥型髖臼假體取得了很好的早期臨床效果。非骨水泥型假體主要用於年輕、骨質條件好或返修術病人,而骨水泥型假體主要用於老年、骨質疏鬆患者。由於骨水泥股骨柄假體術後效果優於非骨水泥型,而非骨水泥型髖臼假體又優於骨水泥型,近年來選用骨水泥型股骨柄假體與非骨水泥型髖臼的雜交式固定逐步流行起來。股骨頭壞死行單極或雙極股骨頭假體半髖置換由於存在髖臼軟骨進行性磨損及假體鬆動、而且侵及骨髓腔不利於返修已被摒棄。由於股骨頭壞死患者相對較年輕,全髖關節置換後最終仍需行返修術,有人主張對於FicatⅢ期髖臼較完整而且較年輕的病人行股骨頭表面置換術,由於這一方法保留了完整的骨床,很容易進行返修術,可推遲行全髖置換術,因而是一種很好的過度性療法。
六、股骨頭壞死
早期3個信號股骨頭壞死是股骨頭關節面組織的血液供應被破壞,造成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股骨頭壞死是漸進性的,在這個過程的最早期身體就發出一些信號要引起患者的注意,比如膝痛、跛行、髖痛。
1、膝痛
股骨頭壞死早期只是出現膝關節放射性疼痛,而且這種膝關節疼痛可能會延續一兩年。這是導致股骨頭壞死早期發生誤診率最多的一個症狀,也是導致股骨頭壞死早期患者失去最好治療時機的罪魁禍首。有近2/3的股骨頭壞死患者早期會出現膝關節疼痛,而這個症狀的出現,首先就會被患者自己或醫生診斷為關節炎。
2、跛行
股骨頭壞死早期患者跛行症狀並不能引起重視。當患者走路過久會感覺下肢痠軟無力或出現跛行,很多人會認為這是正常現象。但是當發現走路跛行休息後減輕,下坐時有髖部不適或痠痛感時,就應該警惕本病。
3、髖痛
髖痛的症狀,很多人會認為是臀部痛,如果醫生沒有仔細檢查,可能會誤診為坐骨神經痛或者腰椎疾病。髖痛是股骨頭壞死最直接的症狀表現,應該及時進行檢查,幫助正確診斷。
股骨頭壞死早期的這三個信號往往單一出現,而且病程較長,造成很高的誤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