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窗外的美景透過這扇窗,沿著視神經穿過眼眶骨裡面長長的視神經管到達我們的大腦。如果沒有視神經的傳導,再美麗的風景也會在我們明亮的眼睛前滑過。更為嚴重的是,視神經同我們手指、腳趾的支配神經是不同的――它一旦壞死,就將無法再生!視神經萎縮不是一個疾病的名稱,而是指任何疾病引起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和其軸突發生病變,致使視神經全部變細的一種形成學改變,為病理學通用的名詞,一般發生於視網膜至外側膝狀體之間的神經節細胞軸突變性。視神經萎縮是視神經病損的最終結果。表現為視神經纖維的變性和消失,傳導功能障礙,出現視野變化,視力減退並喪失。
視神經萎縮症狀表現
1、原發性視神經萎縮:原發性視神經萎縮是由於篩板以後的眶內、管內、顱內段視神經,以及視交叉、視束和外側膝狀體的損害而引起的視神經萎縮,因此又稱為下行性視神經萎縮。下行性視神經萎縮的眼底改變僅限於視盤,表現為視盤顏色呈灰白色,邊界極為整齊。由於視神經纖維萎縮及其髓鞘的喪失,生理凹陷顯得略大稍深呈淺碟狀,並可見灰藍色小點狀的篩板。視網膜和視網膜血管均正常。對每一例原發性視神經萎縮的病人,必須進行仔細的視野分析。臨床上經常可見垂體腫瘤病人因視力減退而首診於眼科,由於眼科醫師忽略了視野檢查而誤診或漏診,致使病人貽誤了治療時機。
2、繼發性視神經萎縮:繼發性視神經萎縮是由於長期的視盤水腫或嚴重的視盤炎而引起的視神經萎縮。病變多侷限於視盤及其鄰近區域,所以其眼底改變也僅限於視盤及其鄰近的視網膜。視盤因神經膠質增生而呈白色,視盤邊界不清,生理凹陷被神經膠質所填滿,因而生理凹陷消失、篩板不能查見。視盤附近的視網膜動脈血管可變細或伴有白鞘,視網膜靜脈可稍粗而且彎曲。後極部視網膜可能還殘留一些未吸收的出血及硬性滲出。繼發性視神經萎縮者,大部分病人視力已完全喪失,少數殘留部分視力的病人,其視野也多呈明顯地向心性縮小。
3、上行性視神經萎縮:上行性視神經萎縮是由於視網膜或脈絡膜的廣泛病變,引起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的損害而導致的視神經萎縮,因此又名視網膜性視神經萎縮或連續性視神經萎縮。幾乎所有大範圍的視網膜脈絡膜病變均可引起上行性視神經萎縮。例如: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視網膜色素變性、嚴重的視網膜脈絡膜炎症和蛻變以及晚期青光眼等。上行性視神經萎縮的眼底表現為視盤呈蠟黃色,邊界清晰;視網膜血管管徑多較細,眼底可見一些色素沉著。此外病人還可有視網膜、脈絡膜或視網膜血管的原發性病變損害。
視神經萎縮診斷檢查
對於原發性視神經萎縮的診斷應該慎重,不能僅依靠眼底檢查發現視盤蒼白就做出診斷。因為正常人的個體差異,視盤的顏色可顯得蒼白,但視功能完全正常。診斷原發性視神經萎縮必須結合視力、視野以及視覺電生理等檢查結果,並且排除眼部其他疾病及屈光不正後才能做出結論。
實驗室檢查:
主要是針對引起視神經萎縮的一些原發病開展的實驗室檢查,以明確病因。
其他輔助檢查:
1、視野檢查視野的改變依據視神經損害的部位不同而各異:靠近眼球段的視神經炎,視野中有巨大中心暗點;離眼球稍遠段的視神經的病變,則可表現為視野侷限性缺損或向心性縮小;視交叉病變可呈雙眼顳側偏盲;單側外側膝狀體或視束病變,雙眼在病變的對側出現同側偏盲。
2、視覺電生理檢查可發現特徵性的異常改變。
視神經萎縮治療方案
原發性視神經萎縮的治療,首先應積極尋找病因,治療其原發疾病。絕大多數垂體腫瘤引起的視神經萎縮即使視力損害已經非常嚴重,但術後視力常可得到良好的恢復。外傷後視神經管骨折引起的視神經萎縮,如能早期手術減壓、清除骨折片對視神經的壓迫,也可收到較好的療效。對於炎症性,缺血性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視神經萎縮則治療,主要是病因治療。如能及時診斷,除去病因,儘早採用針對性強的治療方案,即可保存或恢復部分視力。因此診斷明確的視神經萎縮,一定要積極治療,早期對症治療意義重大。從改善循環,修復神經角度治療,是比較直接有效的方法。但對萎縮已久的視神經,即便治療也難以恢復其功能。
繼發性視神經萎縮通常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如在病程早期積極治療視盤炎及儘早解除顱內高壓,或許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但晚期無任何治療效果。上行性視神經萎縮無特殊治療方法。
視神經萎縮預後
預後:視神經萎縮系視神經嚴重損害的最終結局,一般視力預後均很差,病人最後多以失明而告終。但垂體腫瘤壓迫視交叉所引起的下行性視神經萎縮,絕大多數病人在手術切除垂體腫瘤後,視力可有驚人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