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27 17:31

  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是指沿坐骨神經分佈區域,以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足背外側為主的放射性疼痛。

  1、病因

  (1)原發性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炎)原因不明,臨床比較少見。

  (2)繼發性坐骨神經痛由於鄰近病變的壓迫或刺激引起,又分為根性和乾性坐骨神經痛,分別指受壓部位是在神經根還是在神經幹,根性多見,病因以椎間盤突出最常見,其他病因有椎管內腫瘤,椎體轉移病,腰椎結核,腰椎管狹窄等;乾性可由骶髂關節炎,盆腔內腫瘤,妊娠子宮壓迫,髖關節炎,臀部外傷,糖尿病等所致。

  2、檢查

  血沉可增快,抗"O",類風溼因子可有異常,脊柱X線平片,腰椎CT,MRI等可有相應的改變,如為椎管內佔位病變,腰穿CSF檢查蛋白多升高,必要時椎管造影明確診斷。

  3、臨床表現

  坐骨神經病多見於中老年男子,以單側較多,起病急驟,首先感到下背部痠痛和腰部僵直感,或者在發病前數週,在走路和運動時,下肢有短暫的疼痛,以後逐步加重而發展為劇烈疼痛,疼痛由腰部,臀部或髖部開始,向下沿大腿後側,N窩,小腿外側和足背擴散,在持續性疼痛的基礎上有一陣陣加劇的燒灼樣或者針刺樣疼痛,夜間更嚴重。

  4、坐骨神經痛分類

  (1)根性坐骨神經痛

  起病隨病因不同而異,最常見的腰椎間盤突出,常在用力,彎腰或劇烈活動等誘因下,急性或亞急性起病,少數為慢性起病,疼痛常自腰部向一側臀部,大腿後,N窩,小腿外側及足部放射,呈燒灼樣或刀割樣疼痛,咳嗽及用力時疼痛可加劇,夜間更甚,病員為避免神經牽拉,受壓,常取特殊的減痛姿勢,如睡時臥向健側,髖,膝關屈曲,站立時著力於健側,日久造成脊柱側彎,多彎向健側,坐位進臀部向健側傾斜,以減輕神經根的受壓,牽拉坐骨神經皆可誘發疼痛,或疼痛加劇,如Kernig徵陽性(病員仰臥,先屈髖及膝成直角,再將小腿上抬,由於屈肌痙攣,因而伸膝受限而小於130度並有疼痛及阻力);直腿抬高試驗(Lasegue徵)陽性(病員仰臥,下肢伸進,患肢上抬不到70度而引起腿部疼痛),坐骨神經通路可有壓痛,如腰旁點,臀點,國點,踝點及蹠點等,患肢小腿外側和足背常有麻木及感覺減退,臀肌張力鬆弛,伸拇及屈拇肌力減弱,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

  (2)乾性坐骨神經痛

  起病緩急也隨病因不同而異,如受寒或外傷誘發者多急性起病,疼痛常從臀部向股後,小腿後外側及足外側放射,行走,活動及牽引坐骨神經時疼痛加重,壓痛點在臀點以下,Lasegue徵陽性而Kernig徵多陰性,脊椎側彎多彎向患側以減輕對坐骨神經幹的牽拉。

  體檢發現

  (1)壓痛點沿坐骨神經分佈區有壓痛點如腰旁,髂點,臀點,腓點,踝點等。

  (2)坐骨神經牽扯徵陽性,如Kernig徵,Laseque徵,Bonnet徵等陽性。

  (3)坐骨神經支配範圍內,有不同程度的運動,感覺,反射和植物神經功能障礙,致患側腳趾背屈力弱,小腿外側皮膚痛覺減退,跟腱反射消失,臀部肌張力降低等。

  5、臨床診斷

  根據疼痛的部位及放射方向,加劇疼痛的因素,減痛姿勢,牽引痛及壓痛點等診斷不難但確定病因十分重要。

  (1)腰椎間盤突出:病員常有較長期的反覆腰痛史,或重體力勞動史,常在一次腰部損傷或彎腰勞動後急性發病,除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經痛的症狀和體徵外,並有腰肌痙攣,腰椎活動受限和生量前屈度消失,椎間盤突出部位的椎間隙可有明顯壓痛和放射痛,X線攝片可有受累椎間隙變窄,CT檢查可確診。

  (2)馬尾腫瘤:起病緩慢,逐漸加重,病初常為單側根性坐骨神經痛,逐漸發展為雙側,夜間疼痛明顯加劇,病程進行性加重,並出現括約肌功能障礙及鞍區感覺減退,腰椎穿刺有蛛網膜下腔梗阻及腦脊液蛋白定量明顯增高,甚至出現Froin徵(腦脊液黃色,放置後自行凝固),脊髓碘水造影或MRI可確診。

  (3)腰椎管狹窄症:多見於中年男性,早期常有“間歇性跛行”,行走後下肢痛加重,但彎腰行走或休息後症狀減輕或消失,當神經根或馬尾受壓嚴重時,也可出現一側或兩側坐骨神經痛症狀及體徵,病程呈進行性加重,臥床休息或牽引等治療無效,腰骶椎X線攝片或CT可確診。

  (4)腰骶神經根炎:因感染,中毒,營養代謝障礙或勞損,受寒等因素髮病,一般起病較急,且受損範圍常常超出坐骨神經支配區域,表現為整個下肢無力,疼痛,輕度肌肉萎縮,除跟腱反射外,膝腱反射也常減弱或消失。

  (5)還需考慮腰椎結核,椎體轉移癌等,乾性坐骨神經痛時,應注意有無受寒或感染史,以及骶髂關節,髖關節,盆腔和臀部的病變,必要時除行腰骶椎X線攝片外,還可行骶髂關節X線攝片,肛指,婦科檢查以及盆腔臟器B超等檢查以明確病因。

甚麼是坐骨神經痛?相關文章
概述 媽媽今年56歲,患坐骨神經痛已經很多年,經過精心治療,現已基本康復,在醫生的建議下,經常鍛鍊以及平時飲食生活調養,現身體好多了,已經兩年多沒感覺到疼痛. 步驟/方法: 1、 每天早晨起來去公園或者廣場進行晨練,首先身體在站立位,雙手扶牆,輪流向左右方向擺腿,擺動時足部不觸地面。交替直腿上抬運動。仰臥位,輪流將在、右腿伸直後抬起,經常鍛鍊可逐漸提高抬舉角度。 2、 平常在家裡休息時或者
發布於 2023-02-01 02:58
0評論
對於坐骨神經痛的原因,很多的醫者將其籠統的歸納在一起,而不去仔細區分其中不同的病因和不同的受累節段,更有甚者,將坐骨神經痛與腰椎間盤突出症不加區別的等同在一起。只要有腰痛伴隨下肢的痛、麻感,便將其定為腰椎間盤突出症,以至於患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人群越來越多。尤其是隨著CT,核磁共振的普及,病人動不動就去做個CT檢查,接著便有很多人被告知腰椎間盤有程度不同的突出。那麼,坐骨神經痛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坐
發布於 2023-03-27 17:11
0評論
對於坐骨神經痛主要的症狀就是會出現一系列的疼痛感,主要疼痛的部位就是在大腿和小腿部位,還有就是自己的臀部,疼痛感出現在單側,在晚上的時候,這種疼痛感會加重,咳嗽的時候也會加重。 2坐骨神經痛主要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的,前一種是因為坐骨神經炎導致的病情,後一種是因為腰椎間盤突出症導致的,急性的坐骨神經痛的發病情況是下背部疼痛和腰部僵硬的情況,疼痛感很強烈。 3坐骨神經痛多為間歇性鈍痛的情況,疼
發布於 2022-10-18 14:09
0評論
1.影像學檢查具有重要地位,包括腰骶椎、骶髂關節X線片,脊柱MRI,脊髓造影加CT,除臨床的盆腔物理診斷外可做盆腔的CT或MRI。 2.電生理檢查: ①椎旁肌的EMG可以協助鑑別根性坐骨神經痛及遠端病變。 ②股二頭肌短頭的EMG可協助鑑別坐骨神經外側與腓總神經病。 ③有骨盆或股骨骨折的病人難於進行常規體檢,EMG可協助評價神經功能。 ④股神經及腓總神經運動神經傳導速度及F波可能有異常,坐骨神經傳
發布於 2023-09-05 05:22
0評論
坐骨神經痛多數是逐漸發生的,疼痛為放射性,由臀部、大腿後外側、小腿外側至足跟或足背,坐骨神經痛可在某種姿勢下因活動或腹壓增加而加重或出現觸電般的放射痛。有的患者可出現大腿前內側或腹股溝部疼痛,或雙側坐骨神經痛,伴有會陰部麻木,排尿、二便障礙。女性患者有尿失禁表現,男性患者可有陽痿。腿痛的症狀差異較大,一般先出現腰痛,後逐漸出現下肢放射痛,也有的患者在出現一次外傷後立即出現腿痛,少數病人僅有下肢症
發布於 2023-02-14 03:07
0評論
坐骨神經由L4-5和S1-3神經組成。是由腰叢的腰骶幹及骶叢分支組成的人體最長、最粗的下肢神經。其組成成分在椎管內為神經根,出椎管後合成2cm寬的神經幹,經梨狀肌下緣出骨盆,位於臀大肌深層、股方肌淺層,經大轉子和坐骨結節之間在大腿後面下行,然後分支成脛神經和腓總神經。 坐骨神經按病變部位通常分為根性坐骨神經痛和乾性坐骨神經痛。 1、根性坐骨神經痛:病變位於椎管內,包括腰椎間盤突出症、椎管內原發腫
發布於 2022-12-23 00:24
0評論
1.一般症狀(1)疼痛主要限於坐骨神經分佈區,大腿後部、小腿後外側和足部,疼痛劇烈的病人可呈特有的姿勢;腰部屈曲、屈膝、腳尖著地。如病變位於神經根時,椎管內壓力增加(咳嗽、用力)時疼痛加重。(2)肌力減退的程度可因病因、病變部位、損害的程度不同差異很大,可有坐骨神經支配肌肉全部或部分力弱或癱瘓。(3)可有或無坐骨切跡處坐骨神經幹的壓痛。(4)有坐骨神經牽拉徵,Lasegue徵及其等位徵陽性,此徵的
發布於 2022-09-30 23:48
0評論
1.坐位體操:患者坐於床沿或椅上,雙腿垂地,足跟著地,足尖翹起,雙手平放腿上。坐好後逐步向前彎腰,雙手推向足部。初練時雙手可能僅能達到小腿部,堅持鍛鍊後能夠達到足背和足尖。2.站立體操:患者雙手叉腰站立,先輪流直腿向前抬起,接著儘量分開兩腿站立,輪流彎曲膝關節,使身體呈弓形下蹲。此時可使沒有屈曲膝關節的下肢受到牽引和拉伸。這種坐骨神經痛的預防辦法比較常見。3.臥位體操:患者仰臥位,交替屈腿,再輪流
發布於 2022-09-30 21:53
0評論
1、10克的獨活,15克的當歸,20克的桑寄生,30克的丹參,15克的雞血藤,20克的杜仲,15克的王不留行,10克的威15克的靈仙,20克的防風,20克的土鱉蟲,15克的防己,20克的制附子,15克的甘草,20克的細辛,15克的川牛膝。2、將這些藥材倒入鍋中加入了600ml的清水,用小火煲煮一個小時之後便可以服用,一天兩次,最好是在早上和中午服用。3、這個痺除定痛湯有很好的補腎養血活血,溫經散寒
發布於 2022-09-30 21:46
0評論
1、應針對病因治療。腰椎間盤脫出急性期臥硬板床休息1-2周常可使症狀穩定。2、對症治療,疼痛可用撲熱息痛加可待因30mg,3-4次/d,以及其他非甾體類鎮痛藥,如異丁苯乙酸、萘普生等。肌肉痙攣可用安定5-10mg口服,3次/d;或環苯扎林10mg口服,3次/d,可能有效。3、嚴重病例可用地塞米松10-15mg/d,靜脈滴注,7-10天。一般可口服潑尼松10mg,每日3-4次,10-14次為一療程。
發布於 2022-10-01 00:0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