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是指沿坐骨神經分佈區域,以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足背外側為主的放射性疼痛。
1、病因
(1)原發性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炎)原因不明,臨床比較少見。
(2)繼發性坐骨神經痛由於鄰近病變的壓迫或刺激引起,又分為根性和乾性坐骨神經痛,分別指受壓部位是在神經根還是在神經幹,根性多見,病因以椎間盤突出最常見,其他病因有椎管內腫瘤,椎體轉移病,腰椎結核,腰椎管狹窄等;乾性可由骶髂關節炎,盆腔內腫瘤,妊娠子宮壓迫,髖關節炎,臀部外傷,糖尿病等所致。
2、檢查
血沉可增快,抗"O",類風溼因子可有異常,脊柱X線平片,腰椎CT,MRI等可有相應的改變,如為椎管內佔位病變,腰穿CSF檢查蛋白多升高,必要時椎管造影明確診斷。
3、臨床表現
坐骨神經病多見於中老年男子,以單側較多,起病急驟,首先感到下背部痠痛和腰部僵直感,或者在發病前數週,在走路和運動時,下肢有短暫的疼痛,以後逐步加重而發展為劇烈疼痛,疼痛由腰部,臀部或髖部開始,向下沿大腿後側,N窩,小腿外側和足背擴散,在持續性疼痛的基礎上有一陣陣加劇的燒灼樣或者針刺樣疼痛,夜間更嚴重。
4、坐骨神經痛分類
(1)根性坐骨神經痛
起病隨病因不同而異,最常見的腰椎間盤突出,常在用力,彎腰或劇烈活動等誘因下,急性或亞急性起病,少數為慢性起病,疼痛常自腰部向一側臀部,大腿後,N窩,小腿外側及足部放射,呈燒灼樣或刀割樣疼痛,咳嗽及用力時疼痛可加劇,夜間更甚,病員為避免神經牽拉,受壓,常取特殊的減痛姿勢,如睡時臥向健側,髖,膝關屈曲,站立時著力於健側,日久造成脊柱側彎,多彎向健側,坐位進臀部向健側傾斜,以減輕神經根的受壓,牽拉坐骨神經皆可誘發疼痛,或疼痛加劇,如Kernig徵陽性(病員仰臥,先屈髖及膝成直角,再將小腿上抬,由於屈肌痙攣,因而伸膝受限而小於130度並有疼痛及阻力);直腿抬高試驗(Lasegue徵)陽性(病員仰臥,下肢伸進,患肢上抬不到70度而引起腿部疼痛),坐骨神經通路可有壓痛,如腰旁點,臀點,國點,踝點及蹠點等,患肢小腿外側和足背常有麻木及感覺減退,臀肌張力鬆弛,伸拇及屈拇肌力減弱,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
(2)乾性坐骨神經痛
起病緩急也隨病因不同而異,如受寒或外傷誘發者多急性起病,疼痛常從臀部向股後,小腿後外側及足外側放射,行走,活動及牽引坐骨神經時疼痛加重,壓痛點在臀點以下,Lasegue徵陽性而Kernig徵多陰性,脊椎側彎多彎向患側以減輕對坐骨神經幹的牽拉。
體檢發現
(1)壓痛點沿坐骨神經分佈區有壓痛點如腰旁,髂點,臀點,腓點,踝點等。
(2)坐骨神經牽扯徵陽性,如Kernig徵,Laseque徵,Bonnet徵等陽性。
(3)坐骨神經支配範圍內,有不同程度的運動,感覺,反射和植物神經功能障礙,致患側腳趾背屈力弱,小腿外側皮膚痛覺減退,跟腱反射消失,臀部肌張力降低等。
5、臨床診斷
根據疼痛的部位及放射方向,加劇疼痛的因素,減痛姿勢,牽引痛及壓痛點等診斷不難但確定病因十分重要。
(1)腰椎間盤突出:病員常有較長期的反覆腰痛史,或重體力勞動史,常在一次腰部損傷或彎腰勞動後急性發病,除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經痛的症狀和體徵外,並有腰肌痙攣,腰椎活動受限和生量前屈度消失,椎間盤突出部位的椎間隙可有明顯壓痛和放射痛,X線攝片可有受累椎間隙變窄,CT檢查可確診。
(2)馬尾腫瘤:起病緩慢,逐漸加重,病初常為單側根性坐骨神經痛,逐漸發展為雙側,夜間疼痛明顯加劇,病程進行性加重,並出現括約肌功能障礙及鞍區感覺減退,腰椎穿刺有蛛網膜下腔梗阻及腦脊液蛋白定量明顯增高,甚至出現Froin徵(腦脊液黃色,放置後自行凝固),脊髓碘水造影或MRI可確診。
(3)腰椎管狹窄症:多見於中年男性,早期常有“間歇性跛行”,行走後下肢痛加重,但彎腰行走或休息後症狀減輕或消失,當神經根或馬尾受壓嚴重時,也可出現一側或兩側坐骨神經痛症狀及體徵,病程呈進行性加重,臥床休息或牽引等治療無效,腰骶椎X線攝片或CT可確診。
(4)腰骶神經根炎:因感染,中毒,營養代謝障礙或勞損,受寒等因素髮病,一般起病較急,且受損範圍常常超出坐骨神經支配區域,表現為整個下肢無力,疼痛,輕度肌肉萎縮,除跟腱反射外,膝腱反射也常減弱或消失。
(5)還需考慮腰椎結核,椎體轉移癌等,乾性坐骨神經痛時,應注意有無受寒或感染史,以及骶髂關節,髖關節,盆腔和臀部的病變,必要時除行腰骶椎X線攝片外,還可行骶髂關節X線攝片,肛指,婦科檢查以及盆腔臟器B超等檢查以明確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