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原本是一種中老年常見疾病,但是醫生們在門診中卻發現: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因為長時間操作電腦姿勢不良使他們的頸椎提前出了毛病。
如今,很多人需要長時間固定坐姿伏案工作,如寫作,使用電腦等。此時,頭部被迫長時間維持在固定位置上,頸部的肌肉、韌帶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同時承載頭部主要重量的頸椎也長時間地處於骨骼的固定位置上。久而久之,過度負荷導致上述組織慢性損傷,表現出來的症狀是受損組織局部炎症、腫脹、頸肩部痠痛。當椎間盤韌帶損傷斷裂導致間盤突出,出現骨質增生時,刺激、壓迫周圍的脊髓、神經、韌帶、椎動脈,就會出現上肢疼痛麻木、手指活動不靈活、頭暈頭痛、行走不穩、下腳麻木無力、心悸多汗等表現。
一旦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就診,大多數患者可通過保守治療取得滿意的療效。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症狀越來越多地找上年輕人,三、四十歲在門診很常見,而且由於工作忙碌和重視不夠,他們去看病時往往都已病得不輕。在這個暑假中,筆者診治的最小病人竟然是一位十幾歲的小孩,他在連續打遊戲十幾小時後,歪著脖子走進了醫院。
那麼,當我們長時間使用電腦時,就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遠離頸椎病。平時在生活中要注意以下細節:睡眠時枕頭不宜過高或過低,以壓扁後枕高3-5釐米為宜;不宜躺著看書、看電視;避免長時間低頭工作,操作電腦1小時左右應放鬆頸部;乘車、運動時亦應避免頸部外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