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阜外和安貞兩大心血管病醫院的“夾縫”之中,協和醫院心臟外科在科主任苗齊的帶領下,硬是憑著一把手術刀打開了一條出路。
守護病人七天七夜
1987年苗齊從北京醫科大學畢業分配到協和醫院時,本有很多選擇,但他覺得“男人該幹外科”,於是,他拿起手術刀開始了行醫生涯。20多年過去了,當年青澀的苗齊如今帶領著協和醫院心外科,創造了越來越多的奇蹟。“心外科手術是非常兇險的,5%的死亡率是醫學界可以容忍的數字,但我的目標是讓這個數字無限趨近於零。”
去年,苗齊率領的團隊創造了死亡率1%的成績。在這背後,是他和團隊所有醫生艱辛的付出。“我曾經守著一位術後的病人七天七夜沒回家。”那七天,苗齊支個行軍床睡在走廊裡,隔一兩個小時就過去看看病人。“七天後必須要回家了,因為衣服都餿了。”
現在年輕醫生值夜班時,如遇突發情況就會給他打電話。“昨天夜裡2點我還接了一個電話,以為是鬧鐘響了。接完電話也睡不著,就開車來上班了。”讓苗齊感到幸運的是,妻子非常支持他的工作,“她不是醫生,但她理解我,從不抱怨。”
南極之行堅定信念
1992年秋天,苗齊作為科考隊員兼保健醫生到南極參與了1年多的科學考察。初到南極的新鮮勁過去之後,寂寞像白蟻一樣每天都啃噬著人的精神。為防止自己寂寞到崩潰,有人大喊大叫,有人摔東西,苗齊排解寂寞的方式是抄書:他準備了一本英文醫學書,每天抄書度日。實在抄不下去的時候就一個人去爬山。走出考察站,一片空曠。“你不怕有動物跑出來嗎?”“不怕動物,怕人。”苗齊說,“大家以為南極總有企鵝,其實它們只在夏天才來訪問。”從南極回來後,苗齊瘦了50斤,以至於他回到科室時,大家都以為苗齊的弟弟來了。
在南極的那段經歷,讓他堅定了做一名好醫生的決心,在茫茫南極經過冷靜思考,他決定抵制下海賺大錢的誘惑,堅守自己行醫救人的理想信念。
做夢都在手術
現在每週的五個工作日,除週四外,苗齊都要上手術檯,他這種拼命精神早在日本進修期間就出了名。1997年,苗齊被派到著名的東京心臟血壓研究所學習。“老闆總是在夜裡11點多來查房,轉一圈後,已是午夜時分。他們的這種敬業精神深深影響了我。”當時,在日進修的國內醫生有的兼職打工,苗齊兩年內沒有打過一次工,臨床知識卻學得最快最多。跑步時他在思考手術;做夢時也在手術;夢醒了手術還沒有做完……
苗齊忙碌的身影、匆匆的腳步日復一日地印在東京心臟血壓研究所那座宏大的建築裡。日本同行驚訝地發現,他們身邊原來還有更拼命的中國醫生。2007年,苗齊到美國排名第一的克利夫蘭心臟中心深造,他依然拼命。現在的每一天,他仍然拼命。
這種對事業執著的精神,為協和醫院的心外科帶來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力。依靠協和醫院強大的綜合實力,近年來心外科收治了越來越多被其他醫院“推”出來的患者:他們或伴有多種併發症,或年齡太大……轉到協和醫院後,他們的生命出現轉機,而為他們帶來生的希望的,正是苗齊和他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