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對“回南天”並不陌生。每年冬春轉換季節,氣溫大起大落,導致室內外溫差出現顯著變化,當室內物體的溫度小於或等於“空氣露點”時,水汽在物體表面凝結形成“出水”現象,即市民所說的“回南天”。
在這裡,很重要的一個概念是“露點”。“露點”即空氣溼度達到飽和時的溫度。它並不是一個固定值,和空氣溫度和溼度有關。一般來說“露點”小於大氣溫度,日常物體溫度大於“露點”。
回南天是天氣返潮現象,一般出現在春季的二三月份,主要是因為冷空氣走後,暖溼氣流迅速反攻,致使氣溫回升,空氣溼度加大,一些冰冷的物體表面遇到暖溼氣流後,容易產生水珠。回南天現象在南方比較嚴重,這與南方靠海,空氣溼潤有關。“回南天”出現時,空氣溼度接近飽和,牆壁甚至地面都會“冒水”,到處是溼漉漉的景象,空氣似乎都能擰出水來。而濃霧則是“回南天”的最具特色的表象。
而“回南天”到來前有預兆:首先是要有持續陰冷過程,至少三天以上,才能使室內物體溫度降到同室外一樣的水平,即所謂“冷透了”。此時,天氣來個突變,南方暖溼氣流加強,室外氣溫快速回升(空氣“露點”也同步快速回升),這時室內物體溫度雖然也回升,但遠追不上室外氣溫回升的速度,室內外溫差拉大,就導致室內物體溫度小於空氣“露點”,從而出現“回南天”現象。
據介紹,日均氣溫低於12℃的低溫陰雨天氣持續三天以上,並急轉為氣溫迅速回升的暖溼氣流,這就是“回南天”出現的預兆。
據統計,回南天現象嚴重時可使能見度降至50米。在回南天氣中,一些物品或食品很容易受潮,進而黴變腐爛,因此,要適當採取相應的防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