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随着我国肝移植的快速发展,移植术后的合并症发生率逐年下降,术后胆道并发症降至3%~20%,死亡率降到1~10%,但肝移植术后胆管合并症仍是引起移植肝失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胆道并发症种类较多,并且与术后血管并发症、感染及免疫排斥反应等相关联,目前尚无统一分类。按并发症发生时间常分为两种:在肝移植术后30天内发生者称早期胆道并发症;发生在肝移植术后30天或30天以上者为晚期胆道并发症。而大多数文献按病理表现将其分为两大类:胆漏和胆管梗阻。
胆漏包括吻合口漏、肝断面胆漏以及T管相关性胆漏等。随着肝移植手术技术日趋完善以及显微外科技术在胆管吻合方面的运用,肝移植术后与手术操作相关的胆漏合并症已降至非常低的水平。
现在困扰肝脏移植术后的主要胆管合并症仍然是胆管梗阻。肝移植术后发生胆管梗阻的原因非常复杂,相关因素很多。同时胆管合并症还表现为不同的临床类型:胆管吻合口狭窄、胆管非吻合口狭窄、胆管铸型综合症、胆汁囊肿(Biloma又称胆汁瘤)、乳头功能紊乱等。
胆管吻合口狭窄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吻合技术和局部血液供应。
吻合口狭窄的治疗主要有四种方法:
1、药物治疗:适用于狭窄较轻,肝功能受损很轻的病人,用药物治疗可达到利胆效果。
2、介入治疗:大多数吻合口狭窄病人适用此方法并可取得确切疗效。可经T管窦道、PTC或ERCP进行球囊扩张及放置支架管。
3、手术治疗:对于介入治疗无效的胆总管端端吻合病人,可通过改变吻合方式,建立胆管-空肠吻合而矫正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狭窄多因吻合口局部血供差引起,故预防措施主要是尽量缩短供肝血供不良的胆管,而最大限度保留血供良好的受体胆管,同时降低胆管吻合的张力,但又不致吻合后胆管迂曲过长。目前提倡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胆管吻合。
胆管非吻合口狭窄原因复杂:供肝在冷缺血的第一时间是否进行了及时有效的肝内胆管冲洗、胆管二次热缺血时间过长以、肝动脉血栓形成、供肝切取方法、副肝动脉丢失、供肝冷、热缺血时间过长、供受体ABO血型不合、巨细胞病毒感染、慢性排斥反应以及原发病复发(如原发病为硬化性胆管炎)等。
胆管非吻合口狭窄治疗方法主要有三种:
1、药物治疗。口服熊去氧胆酸等促进胆汁排泄的药物,对轻度狭窄、症状轻微的患者常有效。对多发狭窄、症状明显,等待再次肝移植的患者也有帮助。
2、球囊扩张、支架支撑。短期效果良好,但良好的长期效果有赖于反复进行ERCP介入治疗、多次球囊扩张和更换支撑管。因动脉栓塞造成的多发狭窄疗较效差。
3、再次肝移植。伴有肝动脉栓塞、反复胆管炎甚至肝脓肿者以及肝内多发狭窄内镜治疗无效者,再次移植是唯一有效办法。因为引起肝内胆管狭窄原因很多,所以胆管非吻合口狭窄的预防要从多方面下手。最主要是要减少供肝冷却血时间、供肝切取时第一时间及时有效的肝内胆管冲洗、保障供肝胆管的血液供应以及防止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
胆管铸型综合征:是指肝移植术后充填于肝内外胆管的坏死物质形成胆道树样的铸型,被称为“胆管铸型”,并由此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同时可伴有一处或多处非吻合口胆管上皮坏死或狭窄。
BCS发生原因包括:
1、胆管血供障碍,与手术过程中对胆管血供损伤有关。
2、物理、化学因素:缺血状态下胆管内的胆盐对胆道上皮有较重的毒性作用,低温和UW液混合会加重这一毒性作用。
3、供肝质量:热缺血时间、冷保存时间越短, BCS发生率越低。
4、胆道温缺血时间:导致胆道上皮处于二次热缺血,肝动脉开放后,出现更趋严重的再灌注损伤。故胆道温缺血时间越短对预防BCS越有效。
5、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也是胆道上皮急性损伤重要原因,损伤多为弥漫性。
6、手术技巧:随着手术技巧的熟练与对本症认识的提高,呈逐渐下降趋势。
7、高浓度造影剂刺激。
8、局部刺激。
9、新肝胆汁成分分泌失调:新肝恢复血流后,胆汁中各成分(胆盐/磷脂)分泌失调,胆汁中胆盐/磷脂比例越高,对胆管内皮损伤越重,这一过程主要由高浓度胆盐对胆道上皮的毒性作用介导。对于BCS重在预防,减少供肝冷热缺血时间,供肝切取时及恢复血运后及时有效的胆管冲洗。
胆汁囊肿:又称胆汁瘤,由于胆漏的早期诊断与及时处理,肝外胆汁积聚已相当少见,然而在肝内节段性梗阻区域或严重的胆树缺血性破坏区域,肝内胆汁囊肿可以发生。继发感染则引起脓毒血症并进一步加重胆系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