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3-18 10:21

  随着移植外科技术的成熟,新一代免疫抑制剂和器官保存液的应用,肝移植已成为能成功救治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方法。免疫排异一直是受体成活关心的重点,然而随着FK506、MMF等免疫移植剂的成功应用,它对受体生存威胁越来越小,相反,感染却成为受体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移植感染在传染病学中把它归为免疫缺陷感染或免疫抑制相关感染的范畴,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滥用及社会自然环境的一些原因,细菌的流行病学较十年前发生了很大变化,机会菌和耐药菌明显增多,并出现了一些少见细菌感染和机会感染,在这个大的背景下肝移植感染则更具挑战。肝移植的感染有什么特点,针对感染如何防治,本文就这一问题,把一些已阐明的观点,好的防治经验予以读者。

  一、肝移植后感染的危险因素:

  肝移植感染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受体免疫抑制的状态和感染危险因素的暴露强度。具体分供体、受体及移植环境三大方面,供体因素最容易受到忽视,国外活体和捐赠器官比较多,供体的菌血症易引起细菌的转位;国内尸肝移植占主导,虽供体质量较好,但取肝的污染也可引起细菌转位,我们移植中心就发现4个细菌转位,它们分别是:溶血葡萄球菌、木糖葡萄球菌、醋胞不动杆菌、嗜麦芽不动杆菌。另外供体乙肝病毒可以引起受体乙肝的再发,我国有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供体资源规范管理势在必行。移植环境在许多医院作为硬件建设的重要内容,如移植病房、无菌ICU、移植手术室、移植通道、移植检查设备(床旁彩超、床X-光摄片机)等,但更应该强调移植病房的无菌化管理。受体因素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因素,总结市一肝移植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发现术前的危险因素是暴发性肝衰竭肝移植、再移植、近期有感染、肝肾综合征、伴CMV感染和肝性脑病、重度腹水;术中的危险因素是肝动脉门静脉吻合不理想、胆肠吻合、无肝期超过90m、手术时间>10h、输血超过2000ml等;术后危险因素是气管插管时间>5d,TPN治疗>1w、抗排异治疗、术后出血、再次腹部手术、误吸等。认清易患因素,区分出高危受体,对其早期进行干预是感染防治考虑的第一步。

  二、肝移植后细菌感染的特点:

  1、首先绝大部分肝移植受体至少发生1次细菌感染,2/3者有1次以上的严重感染。

  2、细菌感染主要是近期感染,发生在2周内,其中肺部感染率最高、其次是腹腔和胆道感染。

  3、菌群发生变迁:G+有增多趋势。G-菌中大肠杆菌、铜绿假单孢菌减少,不动杆菌、阴沟杆菌增多。G+菌中溶葡、金葡、肠球菌明显增多,出现一些少见细菌如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杆菌。

  4、肺部及腹腔表现为混合感染,肺部除常见金葡菌、溶葡菌外,还有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杆菌等少见G-菌感染;腹腔除有大肠杆菌、阴沟杆菌外,还有肠球菌、溶葡等G+菌的感染。

  5、ESBL和MRSA药敏实验在球杆菌中的差异性:G+菌MRSA阳性率高;G-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艾希菌ESBL较多为阴性,说明G-菌中耐药性相对较弱。G-菌最敏感抗生素是亚胺培南,G+菌最敏感的是万古霉素。

  三、肝移植后感染的治疗原则:

  1、根据感染相关因素筛选出高危患者,进行预防性干预。

  2、监护病房每日进行各种引流、分泌液及体液培养和药敏实验,建立细菌流行病学的监测系统,我中心通过建立了肝移植中心的细菌真菌感染数据库,即WHONET5.3细菌数据库,可定期获得(每3个月)肝移植中心感染病原学的流行病学报告,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运用,从中受益匪浅。

  3、根据发热、细菌学、临床证据分为证据感染、临床感染、病原学感染、无原因感染。

  除此之外,感染防治还应在免疫抑制方案、术后营养方式及监护病房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整,借此降低术后感染率。

  1、选用联合抑制方案,减少用药剂量及时间;对肾功能障碍患者选用无肝肾毒性的治疗方案如小剂量FK506+雷帕霉素或小剂量激素+雷帕霉素;对已有感染者减少骁悉用量或停用。

  2、肠内营养优于TPN:早期渐进的肠内营养减少肠道菌群易位,营养物质经肝脏代谢而不直接进入体循环,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促进蛋白的合成。

  3、加强病区隔离保护是降低院内感染的基本条件。

  4、感染原因必须解除,如有血管、胆道的并发症,腹腔、肝脾脓肿应积极治疗,包括ERCP、ETU、腔内血管和外科手术治疗。最后强调,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用药指南,只有建立各自移植中心细菌的流行病学监测系统,使抗感染治疗从经验用药走上循证医学的道路。

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防治相关文章
肝移植是目前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移植术前原发疾病病程长、病情重,手术复杂,以及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大量使用,术后感染成为影响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真菌感染的问题日益突出。有文献报道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发生率高达5%-42%,病死率达11%-81%,远高于急性排斥、肾功能衰竭和病毒感染,已成为移植物丢失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真菌感染多发生于肝移植术
发布于 2023-01-09 23:06
0评论
1、肝癌肝移植概况原发性肝癌包括为肝细胞性肝癌、胆管细胞癌和两者的混合细胞癌。我国原发性肝癌发病率达80/100万,因就诊时大多属中晚期,且80%以上的病人合并肝硬化,实际手术切除率<30%,术后复发率>70%。肝移植术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为治疗各种肝病终末期唯一有效的手段。肝移植作为治疗肝癌的较为有效的手段,具有彻底根治肿瘤的同时又治愈肝硬化的特点,在肝癌外科治疗上有着传
发布于 2023-02-20 16:21
0评论
这几年随着我国肝移植的快速发展,移植术后的合并症发生率逐年下降,术后胆道并发症降至3%~20%,死亡率降到1~10%,但肝移植术后胆管合并症仍是引起移植肝失功的主要原因之一。胆道并发症种类较多,并且与术后血管并发症、感染及免疫排斥反应等相关联,目前尚无统一分类。按并发症发生时间常分为两种:在肝移植术后30天内发生者称早期胆道并发症;发生在肝移植术后30天或30天以上者为晚期胆道并发症。而大多数文
发布于 2022-10-22 07:14
0评论
肝移植并非人人皆可,有相对禁忌症人群必须考虑保守治疗或其他疗法。肝移植术进入我国十多年的时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科已先后为800多名患者实施了手术。根据多年来对数百名患者进行临床追踪和随访,老年患者肝移植术后具有高感染率、高耐药率、高致死率等特点,防止术后感染除米兰标准监管和医护人员努力外,还须患者自身规范生活习惯和家人精心护理。除此之外,肝移植相对禁忌症人群须选择保守治疗等其他疗法。
发布于 2023-03-02 15:21
0评论
肝脏移植已经成为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然而,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仍是移植技术中难以处理的一个薄弱环节,被称为阿基里斯之踵,严重影响了肝移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已经引起全球肝移植界的密切关注。但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各中心报道不同,其主要形成原因较为复杂,诊断及处理方法也值得我们展开进一步探讨。一、胆道并发症概况自1963年Starzl施行首例人体原位肝移植术以来,肝
发布于 2023-01-09 22:01
0评论
(一)概述肝动脉血体形成一般发生在术后4周之内,发生率为5%,儿童肝移植时其发生率可高达到26%。(二)原因肝动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因素和非手术因素。手术因素有:肝动脉口径大小、肝动脉吻合类型和术中肝动脉吻合的次数;非手术因素有:术中使用新鲜冷冻血浆、术后没有使用抗凝剂和血细胞比容大于0.45等。(三)临床表现肝动脉并发症最多见也最为凶险,术后早期发生者常属供、受体动脉口径差异和血管内膜
发布于 2023-02-09 01:42
0评论
    肝移植是被全世界认可的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肝移植在全国范围内已得到广泛开展,亟待相关临床实践指南来指导全国肝移植工作更规范、有效、安全地开展。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移植学组及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组织专家制订了《中国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2014版)》,重点阐述肝移植受者选择标准、术前降期治疗、受者抗病毒治疗、受者免疫抑制剂应用、术后肿瘤复
发布于 2023-01-09 21:46
0评论
肝移植术后围手术期中,完善的检查必不可少,能使医生对患者术后各阶段恢复情况作出全面深入的了解并正确指导治疗。通常术后的化验和检查包括如下一些内容: 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的定时测定,必要时还会测定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等,随着患者病情恢复逐渐简化。 尿、粪常规和培养:每周测定1~2次。 血常规、电解质和肝、肾功能:至少每日检查1次,恢复正常后每周检查2次。 凝血功能检查:治疗早期每天
发布于 2024-01-20 09:37
0评论
肝移植术后原发病复发病因:肝移植术后原发病复发包括肿瘤复发、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复发、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原发性硬化型胆管炎(PSC)及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复发等。解放军302医院青少年肝病诊疗与研究中心张敏诊断与鉴别诊断: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时机的选择、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术前的肿瘤治疗、术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及预防治疗等。定期进行影像学监测及肿瘤标记物筛查,有助于早期
发布于 2022-12-11 06:02
0评论
一、概述胆道并发症是肝移植术后的常见问题。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报道不一,总发生率一般在7%~34%。近年来由于外科技术的进步,器官保存和免疫抑制剂的发展,使得大多数移植中心的供肝存活率超过80%,然而胆道并发症仍然是肝移植术后重要的死亡原因,占15%~34%。对这一问题的病因、早期诊断、治疗及有效预防的探讨,直接关系到肝移植的预后,是非常有必要的。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种类较多,目前尚无统一分类。大
发布于 2023-02-09 01:37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