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世界上几乎每10人中就有1人患有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合并心血管疾病率高、死亡率高,同时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率低、预防率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认识率低。
慢性肾脏病主要包括慢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管疾病、肾血管疾病、遗传性肾脏疾病以及继发于全身性疾病的肾脏损害。在中国,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主,但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慢性肾脏病的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异常。大多数病人在早期往往没有自觉症状或症状很少,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疲乏、无力、眼睑和面部浮肿、下肢水肿、尿液中有大量泡沫、夜尿增多等症状。当出现上述症状时,特别是患有多年糖尿病和高血压的病人,应立即或定期到医院检查。
慢性肾脏病的病程一般较长且复杂。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患者及亲属应积极配合肾脏科医生的治疗,合理用药,定期复查。
具体防治措施有:
1.调整生活方式: 戒烟,控制体重,限制食盐摄入。水肿明显时应限制每日水的摄入。当肾功能受损时,建议采用高质量、低蛋白、高钙、低磷饮食。
2.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对于原发性原发性肾病或自身免疫性肾病,必要时应遵医嘱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对于继发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肾脏损害,首先应积极控制原发疾病,控制血糖和血压。
3.严格控制高血压:持续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将血压降至标准,是逆转或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具有保护肾脏和减少尿蛋白的作用,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应做好。
4.有效地减少蛋白尿,纠正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
5、并发症的对症治疗。
毫无疑问,肾为中医之本,藏真阴真阳,故藏之不如泄之。大多数医家认为,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机理以 "邪虚 "和 "本虚标实 "为特征,由外感、饮食、劳累或久病所致,导致元气损伤,主要表现在肺、脾、肾。主要表现为肺、脾、肾三脏的虚损,甚至涉及五脏。正气不足导致气血、水液运行不利,形成水湿、湿热、血瘀、毒邪。两者相辅相成,导致慢性肾脏病难以治愈。
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是根植于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针对患者的临证特点,或益气养阴,或渗水化湿,或攻伐水饮,或祛瘀化浊,用药重点不同。在此基础上,再根据不同的病症和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我们的目标是要让更多的人受益,让更多的人受益,让更多的人受益。
同时还可结合针灸、穴位注射疗法,多以湿气、气海、三焦俞、足三里为主穴,配合肺俞、合谷、脾俞、肾俞、阴陵泉等。实证为主时,多用泻法,一般不灸;虚证为主时,宜补脾益肾,多用补法。还有就是应用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的中药足浴,达到缓解疾病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继续开展 "中医治未病"、"中医治未病"、"中医治未病 "等活动。
中医历来认为,疾病的治疗和消退与患者自身的调养密切相关,主张医治与患者治疗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