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5-23 03:48

  1、肾脏疾患。50%的患者会表现为轻到中度肾脏功能不全。血凝固性过高、甲状腺功能障碍、维他命d缺乏和高脂血症也可能是丙型肝炎表现。

  2、肝硬化和肝癌。丙型肝炎是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从而也是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有20-30%的患者最终发展成肝硬化,少数发展为肝癌。

  3、皮肤并发症。慢性丙型肝炎可以导致皮肤并发症,如冷球蛋白血症、荨麻疹、多形红斑、结节性 红斑等,最常见的是冷球蛋白血症。

  4、内分泌疾病。丙型肝炎引发糖尿病的机率较高;还容易合并有甲状腺功能的改变,常见的甲状腺功能异常有:甲减、甲亢、桥本氏病、抗甲状腺抗体升高、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

  丙型肝炎是以肝细胞损伤为主的病毒性肝炎,肝细胞破坏的机制有两种可能性:

  1、丙肝病毒直接破坏肝细胞。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可能直接损伤肝细胞的细胞器,促使肝细胞膜对转氨酶的通透性增加。

  2、多实验证明免疫因素是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细胞免疫可能丙肝病毒导致肝细胞损伤的重要因素。

  丙型肝炎的传染方式主要是血液传播,很多被感染的丙肝患者,大多数都是由于输血、验血不当导致的感染。因此提醒广大朋友不管是输血验血等任何检查都应到正规的专科医院进行,其次,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合理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再加上科学专业的治疗。

丙型肝炎会导致的危害相关文章
1、丙肝的潜伏期为两周至六个月。最初被感染后,大约80%的人并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可能出现的急性症状包括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尿色深、大便颜色变浅、关节酸痛和黄疸(皮肤和眼白发黄)。 2、大约75-85%的新感染者出现慢性肝病,慢性感染者中60-70%会出现慢性肝病,5-20%会出现肝硬化,1-5%会死于肝硬化或肝癌。丙肝是25%肝癌患者的致癌因素。
发布于 2024-05-23 03:28
0评论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未来20年内与HCV感染相关的死亡率(肝衰竭及肝细胞癌导致的死亡)
发布于 2024-10-05 12:41
0评论
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类似乙型肝炎,但由于体液中HCV含量较少,且为RNA病毒,外界抵抗力较低,其传播方式较乙型肝炎局限,传染力也较乙肝病毒为弱。 丙肝病毒主要通过肠道外途径传播。 (1)输血及血制品传播:曾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输血后肝炎70%以上是丙型肝炎。随着筛查方法的改善,此传播方式已得到明显控制,但抗HCV阴性的HCV携带供血员尚不能筛除,输血仍有传播丙
发布于 2024-02-10 03:36
0评论
大部分患者在感染的急性期无明显症状,伴有高水平的病毒血症和ALT升高。HCV急性感染后HCVRNA早于抗-HCV出现于血液中。HCVRNA最早可于暴露后2周检出,HCV核心抗原可在HCVRNA出现后1~2d检出,而抗-HCV直到8~12周才能检出,也就是说,在HCV感染发生后,有约8-12周的时间,仅能检出HCVRNA,而抗-HCV为阴性,即抗-HCV检测的“窗口期”,“窗口期”的长短与检测试剂
发布于 2024-10-05 12:15
0评论
中国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为1.6%,中国大陆丙型肝炎年发病率为6.01/10万人,HCV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递增。基因型:中国大陆人群感染的HCV基因型以1b和2型最常见;并发症:HCV1b基因型与肝细胞癌(HCC)的发病率相关,是HCC的高危险因子;其它相关并发症有肝硬化、高血脂、腹水和门脉高压;伴肝硬化的HCV5年生存率为73.8%;HCV伴HCC肝移植后5年生存率为39.6%,
发布于 2022-12-08 13:47
0评论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的肝脏炎症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至今尚无预防性疫苗问世,且丙型肝炎自然转阴率低,患者可能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表现,往往容易被忽视,但HCV可以对肝脏进行持续性的破坏,使疾病在不知不觉中进展为肝硬化、肝癌。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人口中约有3%的人感染了HCV,中国的平均感染率为3.2%,略微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肝炎防治
发布于 2022-09-30 11:19
0评论
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2.8%,全球约1.85亿感染者,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超过50的感染者转化为慢性化,也就是慢性丙型肝炎(HCH),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未来20年内与HCV感染相关的死亡率(肝衰竭及肝
发布于 2022-12-07 20:07
0评论
1、急性丙肝 急性丙肝主要分2型: (1)急性黄疸型丙肝:丙肝起病相对较缓,仅部分丙肝患者有发热症状。少数丙肝症状以头痛、发热、四肢酸痛等为主,类似感冒。此型丙肝症状主要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痛、尿色加深等,肝功能改变主要为ALT升高。随着病情发展,丙肝患者自觉症状好转,发热消退,但随后出现黄疸症状。 部分丙肝患者可有一过性粪色变浅、皮肤搔痒、心动徐缓等梗阻性黄疸表现
发布于 2024-06-26 12:48
0评论
(1)首先是造成肝损伤:由于肝炎病毒侵犯肝脏,并在肝细胞内不断复制。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作用下,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水肿、破坏使肝脏组织发生炎性侵润,充血、水肿、渗出、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等一系列变化。影响了肝组织的正常状态和结构,损害了肝脏代谢的各种功能。 (2)容易引起的并发症:本病的转归与黄疸的性质体质强弱,治疗护理等因素有关,阳黄、阴黄、急黄虽性质不同,轻重有别,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阳黄若
发布于 2024-03-09 15:31
0评论
20世纪70年代,研究者在患者血液中发现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1989年,DanielBradley等从黑猩猩血清中分离非甲非乙肝炎病毒,同年,MichaelHoughton等克隆出该病毒基因序列;12月在罗马举行了第一次丙型肝炎国际会议,至此丙型肝炎得到了公认。HCV感染呈全球流行,遍及全世界所有国家及地区,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巨大影响,成为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尽管近年已经开始对丙肝病毒感染进行防治
发布于 2022-12-10 13:27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