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与健康
1、什么叫雾和霾?
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两者都导致能见度降低,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近些年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但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而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的这种现象称为轻雾或霭。
而霾,也称灰霾,是以细颗粒物(主要是PM10和PM2.5,包括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为载体,以气象条件和污染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危害型天气现象,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人为源是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
2、雾和霾的区别是什么?
雾是自然天气现象,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的产物,虽然以灰尘作为凝结核,但总体无毒无害;霾的核心物质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烟、灰尘等物质,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对人体健康有伤害。
两者的区别表现在:
空气相对湿度: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低于70%,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厚度:霾的厚度比较厚,可达1-3公里左右,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雾的厚度比较小,大约从几十米到一至两百米左右,与晴空区之间有明显的边界。浓度分布和尺度:雾滴浓度分布不均匀,而且雾滴的尺度比较大,从几微米到10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0-20微米左右,肉眼可以看到空中飘浮的雾滴;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
颜色: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月际分布:雾日的月分布不均,主要集中于 10―12 月份,而霾日的月分布均匀,各月霾日差异较小(北京)。
3、雾霾天气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雾霾是空气污染和气象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雾霾天气发生时,大气能见度下降,大气中的颗粒物特别是细颗粒物(PM2.5)是导致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因素。雾霾天气的形成是主要是人为的环境污染,再加上气温低、风小等自然条件导致污染物不易扩散。由于温度决定了相对湿度的水平,气温愈低,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愈少,湿度越大,越容易形成雾。雾本身不是污染,但产生雾的大气环境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易向外扩散,造成集聚效应,会使污染越来越重。同样,城市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也会加重雾霾程度。而风速越大能见度越好,风速对雾霾过程能见度的转好有重要的作用。
4、灰霾的组成成分主要有哪些?
灰霾的组成成分及其复杂,大部分有害元素和化合物都富集在细颗粒物上。研究发现,60~90%的有害物质存在于10um以下的颗粒物中。目前已检测到的主要成分为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含碳颗粒(包括元素碳和有机碳。元素碳主要产生于高温燃烧过程,有机碳主要来自相对低温的燃烧过程)、重金属、地壳物质等。灰霾天气下还极易形成二次气溶胶污染,其中的硫酸盐和硝酸盐是其主要成分。吸附在颗粒物上的二氧化硫被催化、氧化为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蒸气形成极细微的硫酸雾。
5、PM2.5的定义
PM,是英文particulate
matter的简称,即颗粒物的意思,后面的数值表示颗粒物的直径。PM由直接排入空气中的一次颗粒和空气中的气态污染物通过化学转化生成的二次颗粒组成。一次颗粒物的天然源产生量每天约4.41×10^6
吨,人为源每天约0.3×10^6 吨。二次颗粒物的天然源产生量每天约.6×10^6吨,人为源每天约0.37×10^6吨。
总悬浮物颗粒物(P M100)、可吸入颗粒物(P M10)和可入肺颗粒物(P
M2.5)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中经常使用的三个概念。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定义,PM2.5是指环境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科学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6、PM2.5来源主要有哪些?
大气PM2.5主要来源火力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生物质燃烧、二次生成、道路扬尘等过程。对粒径<2.5um的颗粒物,一次微粒中,尘土性微粒主要来源于道路、建筑和农业产生的扬尘;碳黑粒子主要来源于柴油发动机汽车、锅炉、废物焚烧、露天烧烤、火烧秸秆和居民烧柴等。二次粒子硫酸铵和硝酸铵的前体物SO2主要来源于燃煤锅炉和燃油锅炉,NOx主要来源于锅炉与机动车等。
室内PM2.5其主要来源一般包括:室外污染源、室内污染源以及室内活动引起的粒子再悬浮。其中,从室外进入室内的颗粒物是室内PM2.5的重要来源。吸烟和烹饪是室内PM2.5的室内污染源的主要来源。香烟烟雾颗粒的直径也大多在0.1~1.0um,并且在室内吸烟,由于香烟不完全燃烧,产生具有严重危害的颗粒物。使用品质较佳的香烟也只是吸烟者的自我安慰,甚至可能因为臭味较低而造成更大的危害。同理也适用于金纸燃烧、焚香及燃烧蚊香。另外,建筑装饰材料、家具、油漆、涂料等释放与挥发出的甲醛、苯系物等有害物质附着在PM2.5颗粒物上,将会加剧对人体的危害。室内活动、打扫卫生等造成的二次扬尘等也是室内PM2.5的来源。
PM2.5其本身在空气中的质量浓度除了受到源排放、受体点与污染源的距离影响外,还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因而,同一时间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空气中PM2.5的质量浓度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降水能减少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并能使降水后一段时间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保持在较低水平。风可以促进空气中污染物向外扩散,使能见度好转。
7、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是什么?
空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具有明确意义上的相关性。颗粒物的粒径决定其最终进入呼吸道的部位及沉积量。大于10um的颗粒物被鼻和呼吸道黏液排除,10um以下的颗粒物可进入鼻腔,7um以下的颗粒物可进入咽喉,小于2.5um的颗粒物(即PM2.5)则可深达肺泡并沉积,进入血液循环,导致与心肺功能障碍有关的疾病。同时,粒径越小,在大气中的稳定性越高,沉降速度越慢,在大气中停留的时间越长,被吸入人体的机会也越大(一般10μm的颗粒物沉降到地面需要9h,而1μm的颗粒物需9~98d,0.4μm需120~140d,<0.1μm则需5~10年)。雾霾天气时,大部分的健康影响被认为是小粒径部分PM2.5
而不是大粒径部分所造成的。PM2.5与人体呼吸系统疾病关系比较密切,直径越小进入呼吸系统位置越深。PM2.5还极易吸附多环芳烃、重金属、细菌和病毒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后严重危害人体健康。PM2.5浓度增加与医院急诊和门诊患者人数增加显著相关。
颗粒物本身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又是污染物的载体,所以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现在许多研究已证实颗粒物会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导致哮喘、肺癌、心血管疾病、出生缺陷和过早死亡。对健康人而言,颗粒物不是直接的致死因素,但却可以导致患有心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的敏感体质的患者死亡,长期处于细颗粒物浓度较高环境中的人群患心肺疾病的几率和肺癌的死亡率增高。资料显示,当PM10日平均增加10ug/m3时,人群总死亡率就会增加1%~2%,其中呼吸道疾病死亡率会增加3%~6%,肺癌死亡率会增加8%,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可增加1%~2%。同时还发现肺炎、心脏病及其他一些疾病的死亡率上升的效应,随着人群暴露于细颗粒物环境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2010年北京、上海因PM2.5污染致死已经接近同期交通意外死亡人数的三倍。
8、雾霾天气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表现有哪些?
研究表明,PM2.5浓度增加与呼吸道疾病患者人数增加显著相关。进入呼吸道的大气颗粒物可以刺激和腐蚀肺泡壁, 使呼吸道防御机能受到破坏, 肺功能受损,
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咳痰、喘息等发生率增加。调查发现,灰霾期间人群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结膜炎、支气管炎、眼和喉部刺激、咳嗽、呼吸困难、鼻塞流涕、皮疹、心血管系统紊乱等疾病的症状增强,其中儿童和老年人患病的几率更高。
大气颗粒物中存在大量的有害物质、细菌、病毒、花粉、霉菌孢子等,在雾霾天气时,大气颗粒物引起的呼吸系统的三类疾病值得重视:传染病:包括流感、肺结核和肺炎等;过敏:包括由自然过敏源引起的哮喘和肺泡炎等;肺癌等恶性疾病。短期的雾霾天气暴露即可诱发肺部疾病,如哮喘、急性气管炎、呼吸道感染,长期暴露会导致肺功能下降,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颗粒物对儿童和成人哮喘的发生和症状的加重均有不良影响。在 PM2.5高污染区,
运动诱发支气管炎、遗传性过敏性皮炎、哮喘、遗传性过敏性哮喘的患病率均明显高于低浓度区;居住在高交通流量附近的人群,
喘鸣和过敏性鼻炎发生的危险性也升高;颗粒物水平的增加与哮喘患者症状的加重、用药及入院率的增加有关。颗粒物引起哮喘与过敏性疾病的机制与颗粒物的免疫佐剂效应有关。
长期暴露与雾霾天气,颗粒物进入肺组织, 引起局部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可损害生物膜脂质、蛋白质和 DNA,
与炎性因子共同作用导致呼吸道损伤,呼吸道黏膜和鼻黏膜的超微结构均发生改变, 呼吸道多种细胞受损及中性粒细胞增加。儿童期暴露于浓度较高的颗粒物,
出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的时间将会提前,成人期的暴露可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导致其发病和死亡率增加。
灰霾的一主要成分为碳,尤其是有机碳,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石油、煤等化石燃料及木材、烟草等有机物在不完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多环芳烃(PAHs),其可直接进入大气,并吸附在颗粒物上,随之进人人体。PAHs具有致癌、致突变、致畸作用。其代表物苯并(a)芘(BaP)是最具致癌性的物质,能诱发皮肤癌、肺癌和胃癌。另外,空气中的PAHs可以和O3、NOx、HNO3等反应,转化成致癌或诱变作用更强的化合物,从而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此外,二次气溶胶污染产生的硫酸雾能更深地侵入呼吸道,对肺泡有更强的毒性作用。当二氧化硫与颗粒物同时被吸人体内时,会发生协同效应,对人体的危害更为严重。流行病调查显示,我国肺癌死亡率与大气中TSP、S02污染有一定相关性。重金属镉、镍、锰、钒、溴、锌等有害成分,主要吸附在直径小于2.5um的颗粒物上,同样对肺癌的发生有贡献。
10、雾霾天气对其他系统健康的影响。
PM2.5污染引起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的心血管事件,主要涉及心率变异性改变、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动脉粥样硬化等,
这些健康危害在易感人群中更为明显,
如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等。此外,还可以造成神经系统损害,机体免疫机能下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等。灰霾天气还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使人产生压抑、悲观等不良情绪。
11、雾霾天气应对策略。
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均衡饮食,饮食要清淡,多喝水,注意增减衣物,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减少外出,缩短室外活动时间,年老体弱者和孩子,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居民更应注意保护,外出时注意增减衣物,注意保暖,要尽量戴口罩。
老年人在雾霾天气时不要在室外晨练,建议只在室内做些简单活动,并减少活动量。注意保持室内空气卫生,极端天气期间不利于开窗通风,因此在这段时间应禁止和减少室内吸烟、过度烹炸食品和烧烤等加剧室内空气恶化的活动。在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建议老人和孩子少去人群拥挤、空气流通差的密闭场所,远离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到医院就诊时要戴口罩。
12、空气净化器能阻挡PM2.5吗?
pm10、pm2.5属于颗粒物,而空气净化器能够阻挡我们肉眼可见的‘灰尘’对于颗粒物基本上等于无效,目前还没有一家品牌进行过功能性的认证,对pm2.5没有统一评估标准,用空气净化器去除PM2.5实际效果很难保证。
13、教你看懂空气质量标准报告。
环保局的公开数据提供数据类型包括城市及室内各监测点的AQI空气质量指数、PM2.5监测值、PM10监测值、CO监测值、NO2监测值、臭氧1一小时平均监测值、臭氧8小时平均监测值、SO2监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