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09-25 01:07

  中国是乙肝大国,而且慢性肝炎尚难治愈,有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的风险。因此,公众谈“肝”色变,甚至对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心生歧视。了解乙肝的传播途径,认清形形色色流传已久的认识误区,有助于缓解恐惧、消除歧视。

   误区之一:共同进餐传染乙肝,应该同乙肝感染者分餐。

  在常见病毒性肝炎中,甲肝和戊肝是消化道传染病,需要进行分餐、粪便消毒等消化道隔离。

  而乙肝不是消化道传染病,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亦未发现这两种肝炎能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

  乙肝是血源传播性疾病,主要经血(输血和血制品、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母婴及性接触传播。

  由于对献血员实施严格的乙肝表面抗原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乙肝病毒感染已较少发生;经破损的皮肤黏膜传播主要是由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不安全注射特别是注射毒品等;其他如修足、文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

  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产期,多为在分娩时接触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随着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应用,母婴传播已大为减少。

  与乙肝病毒阳性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性增高。

   误区之二:一旦感染乙肝病毒就会变为慢性乙肝。

  人感染乙肝病毒 6个月后仍未被清除者称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在围产期感染者,慢性化的风险高达90%,而婴幼儿时期(0-5岁)的慢性化率则降至25%―30%,5岁以后的感染者中仅仅5%―10%发展为慢性感染。

  因此,只要做好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阻断,做好针对婴幼儿的乙肝疫苗接种,慢性乙型肝炎也是可以控制的。自从2000年,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免费计划免疫接种程序后,婴幼儿的感染率大幅度下降,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5岁以下儿童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率仅为1%,已达到欧美国家水平。

   误区之三:乙肝是母亲遗传给孩子的。

  乙肝具有家庭聚集现象,一般表现为母亲与孩子、兄弟姐妹同时存在乙肝病毒感染。因此很多乙肝病人误以为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甚至不敢结婚生育。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遗传病。遗传病是由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引起的疾病。遗传病是指父母从DNA水平上直接导致遗传缺陷相关的疾病。而传染病则是一个本来健康的人(或是胎儿),被有传染性的病原体感染导致的疾病。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下,乙肝是遗传病还是传染病?显然啊,乙肝不是因为人体DNA出了错误,而是因为感染了乙肝病毒所致。我们经常见到母亲是乙肝病人,几个孩子也是,甚至一家三代都是乙肝病人,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所常见的乙肝的母婴传播,它实际上也是一种血液和体液的传播,只不过传播途径不同。新生儿在产程中会接触大量母血,这是新生儿乙肝病毒感染,也就是母婴传播的最主要的途径。另外怀孕时,母亲子宫面的血管有破损时,如胎盘剥离等等情况,母血渗漏至胎儿血循环也有可能发生宫内感染,其发生几率小于5%。

  由此可见,不论哪种原因的母婴传播实际上是母亲通过体内途径将乙肝病毒传染给了下一代。所以乙肝是传染病而不是遗传病,是可以通过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来阻断的。

关于乙型肝炎的传染性,有哪些常见的误解?相关文章
乙肝属于国家法定乙类传染病,它主要是通过血液,另外也还存在于乙肝患者的精液、月经、阴道分泌物、唾液、乳汁、泪液、尿、汗等体液中,所以亲密接触也有一定传染性。但它的传染性不是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可怕,好像一接触马上就要被传染上吗,所以不必过分心存恐惧,首先我们要弄清什么样的人具有强传染性,一是急性乙型肝炎或慢性肝炎的急性发作期传染性较强;二是“两对半”的化验中呈“大三阳”的患者肯定具有传染性;三是“
发布于 2023-02-28 16:11
0评论
慢性乙型肝炎之所以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目前无法根治。另一个则是因为:如果慢乙肝得不到有效治疗,将有可能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而肝硬化、肝癌的预后不良,大大影响患者的寿命和生存质量。慢乙肝患者出现肝硬化的每年发生率大约为2%~10%,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大、男性、ALT持续升高、HBVDNA>2000 IU/mL、HBeAg持续阳性、C基因型、合并丙型肝炎或艾滋病、长期饮酒和肥胖
发布于 2022-09-25 01:08
0评论
乙、丙型肝炎主要是血传的,其次是人体的某些体液传播的。1、输血,血制品;输入未经正规检测的血液及非正规生产的血浆、血球、球蛋白、白蛋白、凝血因子等,是可以引起输血,输血制品后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的。2、不洁的介入性医疗器械的刺伤,如注射器针头,不消毒连续多人使用,农村地区常发生。采血针、针灸针不消毒连续使用,内窥镜如结肠镜不消毒连续多人使用,都可以使多人的血液通过新的创口进行交换造成新的传播,新的
发布于 2022-12-10 21:12
0评论
2015年美国肝病研究协会年会(AASLD)公布了《2015AASLD指南: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该指南重点关注慢性HB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与疾病筛查、预防和监测等方面及特殊人群的诊断、监测和治疗相关的问题不做详细阐述,指南推荐要点内容如下:免疫活动期CHB的治疗推荐意见1A:AASLD推荐对免疫活动期CHB(HBeAg阴性或HBeAg阳性)患者行抗病毒治疗,以降低肝脏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
发布于 2023-01-18 10:01
0评论
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适应症包括:(1)HBVDNA>105拷贝/ml;(HBeAg阴性者,则>104拷贝/ml);(2)ALT在2~10倍正常上限;(3)如果ALT在2倍正常上限内,需近期有ALT反复异常史;(4)对重叠脂肪肝、药物或酒精性肝病时,应注意排除上述因素所致的ALT升高后用抗病毒药;(5)短期应用降酶药物后ALT暂时性正常或较低,仍应考虑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的常用药物:一
发布于 2022-09-25 01:39
0评论
概述 您好,乙肝作为一种慢性肝炎,其检查的方式也是很成熟的,现在检查乙肝一般检查乙肝五项,哪五项呢,首先是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原以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DNA和DNAP,我是肝胆外科以一名医生,那么就让我来好好讲讲这五项到底有什么意义,以及对我们判断自己是否感染,以下就是我的相关经验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步骤/方法: 1、 首先第一项一般是表面抗原,这一项如果是阳性的话说明乙肝的感染者
发布于 2022-10-09 01:52
0评论
患者有急性肝炎的临床及实验室所见再加上HBsAg阳性,即可确诊。但有些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其血液可以查不出HBsAg(HBsAg已经阴转或检测方法不灵敏),对于这种病人我们必须依赖HBsAg以外的其他指标。其次,在我国无症状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相当常见。这些病人如合并其他型的急性肝炎(如甲型肝炎、丙型肝炎、EB病毒或CMV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等),由于其血中HBsAg阳性,故很易被误诊为急性乙型
发布于 2022-11-30 06:56
0评论
一、乙型肝炎病毒是怎样传播的?潜伏期多长?1、乙型肝炎有以下传播途径:(1)输血及血制品的传播;(2)注射、针刺、美容、纹身的传播;(3)医源性传播,即医疗器械不洁造成感染,如手术、牙科器械;(4)母婴传播:宫内感染、产程感染、产后感染;(5)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共用牙具、漱口杯、毛巾、共用餐具、不洁的街头饮食店;(6)性接触传播:乙型肝炎患者体液包括汗水、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均可检出HB
发布于 2022-11-30 07:06
0评论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抗病毒是关键的观念已经被医生和许多患者接受并付诸实现,而且大部分患者还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甚至少部分患者已经像我们在抗病毒过程的所做的形象比喻,获得了奥林匹克世界赛的金牌―达到了表面抗原阴转(甚至表面抗体阳转)的最最理想疗效。当然,这是我们每个患者都期盼的,但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自己也不要把目标定的太高啊!我们不禁要问,为什麽,有的患者疗效很好,而有的患者又很差呢?这最
发布于 2022-12-07 17:59
0评论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5年3月12日刚刚发布的《预防、关护和治疗慢性乙肝感染者指南》。在这个指南中,有一段专门论述儿童慢性乙肝治疗的推荐意见。指南认为,儿童慢性乙肝病毒感染通常属于免疫耐受期,绝大多数肝功能正常,无明显症状,肝脏组织学损害极小,肝病进展的风险也很低,而且治疗效果差且长期治疗存在耐药的风险,因此大多不主张过早开始治疗。但是,少数儿童,尤其是有乙肝肝硬化和肝癌家族史者,可能较早地出现肝
发布于 2022-09-25 02:06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