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脱垂又称脱肛,具体的发病原因不明,目前认为可能的发病机制有“滑动疝”学说和“肠套叠”学说,目前多数学者赞同肠套叠学说。但是,所观察的病例中,术中发现直肠前陷凹的腹膜反折过低,是直肠前壁受压而逐渐向肠腔内翻下垂的结果。所以,Ahermeier认为,两者都可能导致直肠脱垂,慢性“肠套叠”为“滑动性”疝的结果。
随着盆底影像学检查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如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术、多重联合盆腔器官造影术及盆底动态MRI的推广应用,发现重度直肠脱垂很少单独出现,常伴随着盆腔其他器官脱垂或盆底病变,而以直肠脱垂合并盆底疝最为常见。盆底疝又称盆腔腹膜膨出、直肠生殖陷窝疝或Douglas陷窝疝,指盆腔腹膜囊向下疝入到直肠阴道隔间或衬有腹膜的疝囊进入Douglas陷窝低于阴道上1/3或前列腺上缘水平以下。广义地讲,应包括盆腔腹膜反折和盆腔内器官的病理性突出。狭义地讲,仅指发生于直肠生殖陷窝的病理性突出。如果仅纠正直肠脱垂,而忽视盆底疝的存在,可能导致病变复发,临床症状缓解不明显。
我院根据“酸性固脱”的理论,使用消痔灵注射液进行直肠周围注射和粘膜下点状注射治疗,使局部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形成纤维化,疗效满意。但针对部分复发病例,考虑可能原因为消痔灵注射治疗不能解决盆底疝的问题。直肠与盆壁未形成粘连或粘连范围较小,5例虽形成直肠后壁与盆壁粘连,但由于盆底腹膜松弛,直肠前凹陷较低,日积月累造成直肠脱垂复发。
临床治疗直肠脱垂和盆底疝,手术途径有经腹部、经会阴、经腹会阴及经骶部等多种方式。各有优势和不足。如何提高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复发率,特别是对于经过临床治疗的复发病例,是临床关注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有学者认为,直肠脱垂伴有盆底疝出现,是直肠脱垂经腹手术的重要临床指征。开腹手术能够直观观察和判断造成直肠脱垂复发的可能原因,有针对性地通过手术消除复发因素,纠正其异常的解剖部位,关闭盆底腹膜的缺损,适当抬高加深的Douglas陷凹使其恢复其正常的位置。
在既往传统直肠悬吊固定术中,有Repstems手术、Wells手术、Nigro手术等,均用人工合成材料条带将直肠部分包绕,与直肠前壁缝合并固定,一方面可造成肠腔狭窄,造成便秘的发生;另一方面由于固定于直肠后壁和骶前筋膜,增加了出血的风险。
该手术优点:
(1)根据肠套叠学说将直肠加以固定,矫正了直肠脱垂解剖学的弱点。
(2)悬吊了直肠侧、后壁,以达到支撑、固定松驰的直肠组织,使直肠不再脱垂。
(3)修复了盆底,恢复低深的直肠膀胱陷凹(或直肠子宫陷凹),对伴有盆腔脏器脱垂的女性患者,可起到加固盆底筋膜的作用。
(4)使用补片不必从自体取材,减少了手术创伤。同时,聚丙烯补片(规格250px×250px,巴德公司),刺激纤维组织增生作用明显。其网眼结构易被纤维生长穿过,能够早期固定于组织中。植入后能保持较高的抗张强度。不与机体发生化学反应。组织相容性好,不引起机体细胞突变或畸变。柔软、弹性好,有良好的坚韧度和机械张力,具有诱导成纤维细胞生长的作用,促进结缔组织长入网的孔隙,以增强局部组织的应力。易于制备,可根据缺损的大小任意剪裁。并有一定的抗感染性。
为保证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手术时应注意:
(1)因为患者肠壁长期反复脱出,肠壁质韧、肥厚,组织间隙致密,在锐性分离时应避免出血。
(2)在补片与直肠缝合固定时,缝针只能穿过浆肌层,不能穿透肠壁。
(3)直肠应完全游离到盆底部,恢复正常的盆腔结构,再将其固定。
(4)聚丙烯网片一定要保持防黏连面接触腹腔脏器。
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型生物补片材料的发明和应用,盆底疝的生物(可吸收)补片修补术正逐渐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但目前尚无应用于该病的报道。
直肠脱垂如何治疗?
发布于 2022-12-17 09:25
直肠脱垂如何治疗?相关文章
直肠脱垂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端向下移位。只有黏膜脱出称不完全脱垂,直肠全层脱出称完全脱垂。如脱出部分在肛门直肠内称内脱垂或内套叠,脱出肛门外称外脱垂。直肠脱垂常见于儿童、老年人及经产妇。儿童型多在5岁前逐渐消失而自愈,因骶骨弯曲度逐渐形成,能有效支持直肠后壁。成年型只要产生直肠脱垂的因索存在,脱垂将逐渐加重。长期脱垂将致阴部神经损伤产生大便失禁。根据脱垂程度,分部分性及完全性两种:①部分脱
发布于 2022-10-06 03:01
0评论
病史一个好的病史可能是最重要的单项研究。病人将告诉你他们是否不得不使劲排便。病人也能知道他们是否间断出现相对正常的排便。如果一个病人有针对排空困难的长期导泻的历史,那么行结肠切除术要被慎重选择。在有缓泻支持的病人中,经腹直肠悬吊术后便秘可能会更严重。因此,如果结肠活动无力被确定,则可能要选择结肠次全切除并回直肠吻合术。同样,发现一个有症状的三度乙状结肠疝而结肠传输功能正常,则可能会选择乙状结肠、
发布于 2022-12-20 15:45
0评论
直肠内脱垂的手术适应证和注意事项:(1)排粪造影检查诊断为重度直肠内脱垂,最佳手术适应证为直肠脱垂至肛管或双重内脱垂;(2)应从严掌握手术适应证,经过严格的非手术治疗无效后方可考虑手术;(3)术前行盆腔四重造影,可了解直肠内脱垂是否合并盆底疝、膀胱脱垂及子宫脱垂,以便了解盆腔整个形态改变,为手术方式选择提供客观依据;(4)肛肠测压测定能够了解肛门括约肌功能和直肠感觉功能,重点要了解有无盆底肌痉挛
发布于 2022-12-20 17:15
0评论
直肠脱垂手术方法很多,[1][2]大概有百余种,一种疾病治疗方法越多,疗效可能越差,归根结底,是对其病因不清。对其机理的研究及认识,能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仍然是“滑动疝学说”[3]和“肠套叠学说”[4]。在此基础上产生众多的治疗方式。自1999年至2012年5月收集治疗直肠脱垂的不同手术病例可追踪的30例,追踪随访1-5年,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本组病例,男,
发布于 2023-01-04 10:16
0评论
直肠脱垂民间俗称脱肛,是幼儿、老人、久病后营养不良和经产妇及习惯性便秘者的常见病症。直肠脱垂患者的护理也是十分必要的,其护理包括生活护理及饮食护理。现介绍如下:如何护理直肠脱垂患者?直肠脱垂患者的生活护理1)病人首先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引起直肠脱垂的各种因素,同时治疗慢性咳嗽、便秘等诱因,并改变营养不良状况。在本病早期幼儿患者只要消除病因,或排便时采用胶布把两臀部拉拢的方法,可助收紧肛门,脱垂
发布于 2023-01-10 22:45
0评论
小儿直肠脱垂的表现及诊断
初期,小儿排便时有黏膜自肛门脱出,便后自动缩回,反复发作后,每次便后均须用手托回,并常有小量黏液,如哭闹、咳嗽、用力时,肠即脱出。如直肠全层脱出后很久未能复位,即可发生充血、水肿、溃疡,出血,以致复位困难。有时也可嵌顿,肠管呈紫黑色,局部肠管血运障碍,即使再复位也容易发生直肠狭窄。根据病史及外观即可诊断。便后能自行回缩地病例,嘱患儿于蹲位用力排便后观察,并行直肠指诊,常
发布于 2023-01-10 22:32
0评论
肠脱垂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端向下移位.只有粘膜脱出称不完全脱垂;直肠全层脱出称完全脱垂.如脱出部分在肛管直肠内称为脱垂或内套叠;脱出肛门外称外脱垂.直肠脱垂常见于儿童及老年,在儿童,直肠脱垂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可在5岁前自愈,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较严重的,长期脱垂将致阴部神经损伤产生肛门失禁,溃疡,肛周感染,直肠出血,脱垂肠段水肿,狭窄及坏死的危险,应以手术治疗为主.本
发布于 2023-01-10 22:59
0评论
脱肛(rectalprolapse)是指直肠粘膜、直肠全层,甚至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而脱出于肛门外的一种疾病。临床特点是:早期排便时直肠粘膜脱出,便后自行复位,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肛门坠胀、潮湿、肛周瘙痒,若直肠脱出未能及时复位,可导致嵌顿。脱肛可发生在各种年龄层次的人群中,好发于体虚的小儿及老年人,经产妇,或有长期泻痢、便秘、咳嗽等病史。在《五十二病方》中,记载了脱肛及其还纳的方法:“‘人州出
发布于 2022-11-27 19:41
0评论
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端向下移位。只有粘膜脱出称不完全脱垂;直肠全层脱出称完全脱垂。如脱出部分在肛管直肠内称为脱垂或内套叠;脱出肛门外称外脱垂。直肠脱垂常见于儿童及老年。
目前,临床上对于直肠脱垂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还是应根据导致该病的原因、脱垂的程度及其类型来进行治疗。
三种类型痔疮脱垂的治疗方法
1、儿童直肠脱垂
该类人群的直肠脱垂,由于其生理的特点,有自
发布于 2023-01-10 22:38
0评论
直肠息肉以结肠功能紊乱、大便出血为主,而当直肠息肉处于较低位时,往往以脱出肛门外为主要特征。对于脱出肛门外的息肉和腺瘤,中医学形象地称为“悬胆痔”。
肛管直肠脱垂是直肠粘膜的脱垂或直肠全层脱垂,一般可见环形粘膜脱出,呈粉红色,表面可见多条环形粘膜折叠痕,有少许分泌物,时间较久表面呈暗红色,也可能因擦伤而有糜烂、坏死,引起轻度疼痛并少量渗血。
而直肠内肿物脱垂一般部分占据,可见有长蒂,直肠息肉表面
发布于 2023-09-18 23:31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