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性直肠脱垂为肛肠科较为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其发病率约为0.53%-1.9%,平均患病时间达20年。长期的完全性直肠脱垂将会导致阴部神经损伤而产生肛门失禁、溃疡、出血、狭窄及坏死的危险,现代医学治疗主要以经腹或经会阴手术为主。手术虽然疗效较好,但存在着痛苦较大,医疗费用较高的缺点。80年代我院发明了消痔灵注射液,在内痔的治疗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被称为“痔疮患者的福音”,近十年来我们又以消痔灵注射液采取双层四步注射法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取得了较好疗效。所谓双层四步注射法是指直肠外层(直肠周围间隙)与直肠内层(直肠粘膜下层)分四步进行注射。即将药物(如消痔灵注射液)分四步分别注射于:
①两侧骨盆直肠间隙,使直肠与直肠侧韧带粘连固定;
②直肠后间隙,使直肠与骶前筋膜粘连固;
③直肠粘膜下层,使松弛的直肠粘膜与肌层粘连固定,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使直肠黏膜与肌层、直肠肌层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从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介绍如下。
1、诊断标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药新药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诊断标准,符合二型直肠全层脱垂诊断标准,其分度属Ⅱ、Ⅲ度者。
2、治疗方法:患者术前1日流汁饮食,注射当日禁食,清洁灌肠,会阴部备皮。骶麻成功后,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肛门直肠以碘伏消毒。注射按如下四步完成注射。
第1步:左侧骨盆直肠间隙注射。在膀胱截石位3点距肛门缘1.5ml处,先用9号腰穿针穿透皮层,平行肛管经肛门外括约肌至提肛肌,当有落空感时表示通过提肛肌进入骨盆直肠间隙。此时,用左手食指伸入直肠壶腹引导,触摸针尖部位,证实腰穿针位于直肠壁外侧,未穿透直肠肌层,再将腰穿针针斜向外侧并全部刺入。如发现针头距直肠粘膜较远不易触及时应重新穿刺,刺入部位适当时,手指感到与刺针仅隔肠壁肌层,触得明显。准确定位后回抽无血再将药液注入。注药时应边退针边注药,使药液呈柱状均匀分布,注射消痔灵原液20ml。
第2步:直肠后间隙注射。更换腰穿针头后,在截石位6点肛门与尾骨间皮肤中点处穿刺。腰穿针先与肛管平行,穿过肛尾韧带后斜向后侧,为使穿刺部位正确,仍可用另一手食指入直肠壶腹作引导,进针约9cm。证实针头未穿透直肠壁,未穿入骶骨前筋膜,活动于直肠后间隙内,再边退针边注射消痔灵原液10-15ml。
第3步:右侧骨盆直肠间隙注射。依前法在截石位9点处定位穿刺并注射消痔灵原液20ml。
第4步:直肠粘膜下多点注射。将喇叭肛门镜(前端口径2.2cm,后端口径5cm,长8cm)尽可能置入直肠项端,用5ml注射器装满药液并接上5号针头(口腔科麻醉用针头),在肛门镜下按截石位1.3.5.7.9.11点,每点粘膜下注药1-2ml,然后下退1-2cm再按2.4.6.8.10.12点同法注射,直至齿线上方。使药液均匀注射到粘膜下层,注射1:1消痔灵稀释液(1份消痔灵加1份 0.50%xylocaine)60ml。
注意事项: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步注射完毕后要更换手套。掌握肛管直肠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切忌将液注入肠壁肌层、骶骨前筋膜和腹腔内。切忌刺穿肠壁。
注射后处理:术后当日禁食或给予无渣饮食,注射一周内口服抗生素,控制排便3-5天。第一次排便如排出困难则用温盐水1000 ml灌肠。患者注意卧床休息,避免用力下蹲及过度增加腹压。
3、体会
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已有数十年的历史,曾用的注射药物有95%酒精,50%葡萄糖注射液,5%鱼肝油酸钠,5%石碳酸油剂,30%的盐水,7%明矾注射液等多种。每一种剂型的治愈率和并发症都不同。目前这种方法在国外已较少使用,在国外的专著中也很少介绍,甚至根本不提这种疗法。究其原因为:一些剂型结果好但是并发症较多,一些没有并发症但是治愈率低,一些剂型很有效也没有并发症但是注射困难。国外注射疗法多用于治疗儿童直肠脱垂很少用于成人。在婴儿时期直肠脱垂是一种自限性的疾病。注射的机理是,炎症反应引起直肠壁外和直肠周围组织纤维化,导致直肠壁与周围组织固定在一起,从而阻止了脱垂的发生。
我们认为消痔灵双层四步注射治疗直肠脱垂具有痛苦小、 费用低、疗程短、无重大并发症、且可重复应用的优点,可作为直肠脱垂的首选治疗方法。
痔疮注射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
发布于 2022-09-28 16:38
痔疮注射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相关文章
直肠脱垂是直肠、肛管、甚至部分乙状结肠移位下降和外脱的一种疾病。多见于年轻人和老人,常引起诸如大便失禁等痛苦的症状。其最初病因仍旧不是很清楚,争论也很多,但有两种学说比较流行,即滑动疝学说和肠套叠学说。手术仍是治疗直肠脱垂的主要手段,有经腹与经会阴两种途径,方法超过二百种,但“没有一种是令人满意的”。注射疗法因其较高的复发率曾遭到人们的“唾弃”;但是,因其不破坏直肠、结肠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没
发布于 2022-12-17 07:34
0评论
李华山,崔国策,王晓锋,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肛肠科北京市10005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30973757作者贡献分布:本文选题及审校由李华山完成;文献资料搜集由崔国策与王晓锋共同完成;写作由李华山与崔国策共同完成.通讯作者:李华山,主任医师,100053,北京市宣武区北线阁5号,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肛肠科.lihuashan@263.net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肛肠科李华山
发布于 2022-09-28 16:13
0评论
直肠脱垂又称脱肛,具体的发病原因不明,目前认为可能的发病机制有“滑动疝”学说和“肠套叠”学说,目前多数学者赞同肠套叠学说。但是,所观察的病例中,术中发现直肠前陷凹的腹膜反折过低,是直肠前壁受压而逐渐向肠腔内翻下垂的结果。所以,Ahermeier认为,两者都可能导致直肠脱垂,慢性“肠套叠”为“滑动性”疝的结果。随着盆底影像学检查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如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术、多重联合盆腔器官造影术及盆
发布于 2022-12-17 09:25
0评论
病史一个好的病史可能是最重要的单项研究。病人将告诉你他们是否不得不使劲排便。病人也能知道他们是否间断出现相对正常的排便。如果一个病人有针对排空困难的长期导泻的历史,那么行结肠切除术要被慎重选择。在有缓泻支持的病人中,经腹直肠悬吊术后便秘可能会更严重。因此,如果结肠活动无力被确定,则可能要选择结肠次全切除并回直肠吻合术。同样,发现一个有症状的三度乙状结肠疝而结肠传输功能正常,则可能会选择乙状结肠、
发布于 2022-12-20 15:45
0评论
直肠内脱垂的手术适应证和注意事项:(1)排粪造影检查诊断为重度直肠内脱垂,最佳手术适应证为直肠脱垂至肛管或双重内脱垂;(2)应从严掌握手术适应证,经过严格的非手术治疗无效后方可考虑手术;(3)术前行盆腔四重造影,可了解直肠内脱垂是否合并盆底疝、膀胱脱垂及子宫脱垂,以便了解盆腔整个形态改变,为手术方式选择提供客观依据;(4)肛肠测压测定能够了解肛门括约肌功能和直肠感觉功能,重点要了解有无盆底肌痉挛
发布于 2022-12-20 17:15
0评论
直肠脱垂手术方法很多,[1][2]大概有百余种,一种疾病治疗方法越多,疗效可能越差,归根结底,是对其病因不清。对其机理的研究及认识,能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仍然是“滑动疝学说”[3]和“肠套叠学说”[4]。在此基础上产生众多的治疗方式。自1999年至2012年5月收集治疗直肠脱垂的不同手术病例可追踪的30例,追踪随访1-5年,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本组病例,男,
发布于 2023-01-04 10:16
0评论
直肠脱垂民间俗称脱肛,是幼儿、老人、久病后营养不良和经产妇及习惯性便秘者的常见病症。直肠脱垂患者的护理也是十分必要的,其护理包括生活护理及饮食护理。现介绍如下:如何护理直肠脱垂患者?直肠脱垂患者的生活护理1)病人首先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引起直肠脱垂的各种因素,同时治疗慢性咳嗽、便秘等诱因,并改变营养不良状况。在本病早期幼儿患者只要消除病因,或排便时采用胶布把两臀部拉拢的方法,可助收紧肛门,脱垂
发布于 2023-01-10 22:45
0评论
小儿直肠脱垂的表现及诊断
初期,小儿排便时有黏膜自肛门脱出,便后自动缩回,反复发作后,每次便后均须用手托回,并常有小量黏液,如哭闹、咳嗽、用力时,肠即脱出。如直肠全层脱出后很久未能复位,即可发生充血、水肿、溃疡,出血,以致复位困难。有时也可嵌顿,肠管呈紫黑色,局部肠管血运障碍,即使再复位也容易发生直肠狭窄。根据病史及外观即可诊断。便后能自行回缩地病例,嘱患儿于蹲位用力排便后观察,并行直肠指诊,常
发布于 2023-01-10 22:32
0评论
肠脱垂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端向下移位.只有粘膜脱出称不完全脱垂;直肠全层脱出称完全脱垂.如脱出部分在肛管直肠内称为脱垂或内套叠;脱出肛门外称外脱垂.直肠脱垂常见于儿童及老年,在儿童,直肠脱垂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可在5岁前自愈,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较严重的,长期脱垂将致阴部神经损伤产生肛门失禁,溃疡,肛周感染,直肠出血,脱垂肠段水肿,狭窄及坏死的危险,应以手术治疗为主.本
发布于 2023-01-10 22:59
0评论
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端向下移位。只有粘膜脱出称不完全脱垂;直肠全层脱出称完全脱垂。如脱出部分在肛管直肠内称为脱垂或内套叠;脱出肛门外称外脱垂。直肠脱垂常见于儿童及老年。
目前,临床上对于直肠脱垂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还是应根据导致该病的原因、脱垂的程度及其类型来进行治疗。
三种类型痔疮脱垂的治疗方法
1、儿童直肠脱垂
该类人群的直肠脱垂,由于其生理的特点,有自
发布于 2023-01-10 22:38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