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2-23 20:25

随着认知行为疗法在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而不仅仅是用药物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人们越来越觉得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经验都证明了认知行为疗法的疗效及其预防复发的能力。

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模式是,引发我们痛苦的不是事件或情况本身,而是我们如何看待它;而且思维、情绪和行为是相互影响的。因此,通过改变我们的认知(思维)或行为,我们可以改善我们的情绪,甚至通过改变我们的性格和观点,最终达到防止疾病复发的目的。因此,建议更多的病人去尝试认知行为疗法的方法。

这样的理论模式似乎很简单,但它需要病人和医生之间的密切合作,以及循序渐进的治疗才能有效。治疗需要每周一次,每次45分钟,大约12-16次。

认知行为治疗的效果相关文章
简单地说,认知治疗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病人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疗法的总称。所谓不良认知,是指歪曲的、不合理的、消极的信念或想法,它们往往会导致病人的情绪障碍或不适应的行为表现。治疗的基本观点是:认知过程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适应不良行为或情感与不恰当的认知方式有关。治疗师的工作就是与病人共同找出这些不恰当的认知,并提供“学习”或训练的机会去改正它们,或者用
发布于 2022-12-24 03:05
0评论
认知行为治疗是当前全球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心理治疗理论学派之一。最早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AlbertEllis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合理情绪疗法,此后AaronBeck于1960年创立认知治疗。其理论基础是认知是情绪和行为的中介,认知、情绪、行为和生理相互影响,先前的学习导致了当前的适应不良,从而诱发疾病。该治疗模式综合运用行为治疗(通过调节行为本身来缓解不良情绪和行为)和认知治疗(通过修正个体的认
发布于 2022-10-05 14:10
0评论
当代精神心理领域,工作中越来越多地治疗师应用认知行为治疗(CBT),而非仅仅用药物治疗分裂症病人,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经验证明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很好,与药物配合治疗,疗效好于单用药物,并且可以预防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福音就是认知行为治疗。治疗一般需要持续治疗20次左右,每周一次,每次45分钟。开始频率高,可能一周2-3次,维持治疗时多为每周一次,最后阶段可能治疗间期延长,2周、1月、3月、半年等
发布于 2022-12-24 09:40
0评论
       近期认真学习了西盖蒂(EvaSzigethy)等编著,王建平等译的《儿童与青少年认知行为疗法》一书,内容简介《儿童与青少年认知行为疗法》是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特有的心理问题而著的认知行为治疗手册,其中汇集了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慢性躯体疾病以及抑郁、双相障碍、焦虑障碍、进食障碍、排泄问题、破坏性行为障碍等问题,而特别开发的高效的治疗技术与策略;同时还强调了家长以及整个家庭如何积极地参与到儿
发布于 2022-12-24 09:35
0评论
①在发作间歇期有慢性过度换气.而在自发或诱发的惊恐发作时出现急性过度换气的患者,可导致低碳酸血症和碱中毒从而降低脑血流量,引起头晕、意识模糊和人格解体等症状。在采用抗惊恐药物控制惊恐发作的同时,可通过呼吸的行为训练,教患者调节呼吸频率不要过度换气,可使惊恐发作显著减少。 ②暴露疗法,让患者通过想象,暴露于惊恐发作时的躯体感受,以消除患者对各种植物神经反应的恐惧。对有恐怖性回避行为或继发广场恐怖的
发布于 2023-02-01 02:00
0评论
抑郁症是临床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随着大量抗抑郁药的开发,抑郁症的治疗不再困难,但抑郁症的复发问题仍是医学界的一个难题。俗话说“治病治根”,但抑郁症的病因目前并不清楚。随着人们对该病认识的不断加强,抑郁症的认知过程存在偏差,这一点已得到了许多研究证实。认知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一定的功能系统,从而实现对个体认识活动的调节作用。在
发布于 2023-02-04 10:07
0评论
背景虽然仅有三分之一的抑郁症患者可完全应答抗抑郁药物,但几乎无证据支持针对具有难治性症状的患者最佳的下一步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BT)可作为对患有难治性抑郁症的初级医疗保健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包括药物治疗)的辅助治疗,CoBalT试验旨在审查与单独进行常规护理相比,辅助使用CBT的有效性。方法这一双平行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从英国的73家全科诊所中招募了469名年龄在18―75岁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
发布于 2022-12-24 10:20
0评论
很多人以为认知行为治疗CBT是转变人的想法,就想当然地认为它无非是阿Q精神罢了,只是自我愚弄而已。抱有此观点的人,别忘了用CBT的方式去重看这一点:想到CBT的重点在于改变想法,这就是一个情形;此刻的自动化思维就是‘这是自我愚弄而已’;相应的反应可能就是不屑一顾或一笑置之,也许有情绪变化也许没有。怎么才能验证此想法是否正确呢?当然可以搜集文献研究的数据来看看,还可以从自身的角度去察觉、体会、转变
发布于 2022-12-23 20:20
0评论
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二十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心理学家创立“认知神经科学”,并开始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21世纪将成为“脑的世纪”,探讨认知与脑的关系(心-脑关系)已成为科学的热点,各种脑成像技术的发展为研究脑认知提供有力手段。脑恶性胶质瘤行扩大切除,可以延长患者的存
发布于 2022-10-20 02:59
0评论
经典的运动神经元病有4个类型:肌萎缩侧索硬化(ALS);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进行性延髓麻痹;原发性侧索硬化症。其中ALS是临床上常见的类型,其病理基础为脑干运动神经核及脊髓前角神经细胞、皮质脊髓束或皮质脑干束进行性变性,出现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症状,如进行加重的肌肉萎缩、无力、痉挛,病理征阳性,无感觉障碍及尿便障碍。目前仍沿用1994年西班牙会议确定的ALS诊断标准:①下运动神经元受累的体征,在延
发布于 2022-09-25 06:10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