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2-25 08:20

  多发性骨髓瘤(MM)为发生于B淋巴细胞的恶性浆细胞病。好发于中老年,但近年发病率有增高及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病因与发病机制不清楚。可能与电离辐射、慢性抗原刺激、EB病毒或卡氏肉瘤相关的疱疹病毒感染诱发C-MYC、N-RAS或K-RAS或H-RAS等癌基因高表达有关。

  多发性骨髓瘤早期症状、体征不典型,患者可因为骨痛、蛋白尿或贫血表现首诊于骨科、肾内科、呼吸科或血液科。基层医院误诊误治很多,几乎50-80%误诊。在诊治中应予足够重视。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形成机制

  骨痛和溶骨性骨质破坏是多发性骨髓瘤的突出临床表现。骨痛部位以腰背部最多见,其次为胸骨、肋骨和下肢骨骼。

  机制:一旦骨髓瘤细胞(MMC)浸润骨髓,MMC与骨髓基质细胞黏附使IL-6、TNFa、MIP-1a、OPN和DKK1等产生增多,使破骨细胞活化、分化和成熟加强,成骨细胞的骨形成减弱,引起骨髓瘤骨病发生。

  由于本病患者常有严重骨质疏松,常在稍用力或不经意情况下即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可造成的机械性压迫引起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造成截瘫。若截瘫时间过久即使经过有效治疗,患者也很难恢复行走,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可出现骨骼肿物,瘤细胞由骨髓向外浸润骨质、骨膜及临近组织形成肿块。

  X线检查在本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阳性病变部位主要在颅骨、骨盆、肋骨、脊椎骨,也可见于四肢骨。典型表现为以下三种:①穿凿样溶骨性病变,为多发性类圆形透亮区,为本病的特殊X线表现。以颅骨、骨盆最易发现。②弥漫性骨质疏松。③病理性骨折,最常见于下胸椎及上腰椎,也见于肋骨等处。对疑似病例可行PET-CT或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溶骨性病变的部位。

  多发性骨髓瘤肾病的形成机制

  肾脏病变为本病常见而重要的病变。临床表现以蛋白尿最常见,其次为血尿。晚期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为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大约50%患者确诊骨髓瘤时已合并蛋白尿等肾损害,30%的MM患者在诊断时血清肌苷已>2mg/dL。

  国外研究发现,MM肾病患者在病理上肾小球病变较轻,而小管-间质病变严重,故患者临床上很少出现高血压。

  骨髓瘤肾病由多种因素所致,轻链蛋白尿对肾小管的损伤和轻链在肾小球的沉积引起的淀粉样变是主要原因,此外骨髓瘤细胞浸润、高血钙、高尿酸血症等也参与发病。免疫分型与肾损害关系密切,轻链型肾损害率最高。

  约50%的中度肾功能损害病人,经过水化、化疗、利尿药及治疗高尿酸血症等的治疗后其肾功能损害可逆转。

  多发性骨髓瘤贫血的形成机制

  机制:引起MM贫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①主要与骨髓瘤相关的多种细胞因子有关,如:IL-1、TNFa、TGF-β及IFN它们可使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产生不足及红系组细胞数量减少;

  ②部分MM病人肾功能不全而使EPO生成不足;

  ③骨髓瘤细胞本身也可通过影响正常的红细胞的生成引起贫血;

  ④可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及Fas/Fas-L的相互作用诱导红系祖细胞的凋亡引起贫血;

  ⑤其它机制包括化疗的毒副作用、铁利用障碍(功能性缺铁)、叶酸缺乏、红细胞寿命的缩短及由M蛋白引起的血浆容量的增加(稀释性贫血)等。

  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MM病人的平均Hb100g/L左右,约25%的病人低于85g/L。

  如何避免误诊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误诊率很高,患者可因腰腿痛、尿改变和发热被误诊为骨病、肾炎和呼吸系统感染,而延误病情。

  易误诊的一些临床表现:

  一、骨髓瘤骨病

  患者可因骨痛或腰腿痛不予重视,或就诊于骨科,被误诊扭伤、骨折、骨结核或骨肿瘤而延误病情。

  故对于中老年患者严重骨质疏松或发生骨折的患者,在诊断时应考虑到本病。注意查血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蛋白电泳等以早期明确诊断。

  二、骨髓瘤肾病

  患者可因血尿或蛋白尿就诊于肾科或中医科,被误诊为肾炎等而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使病情进展至晚期或发展至尿毒症。

  故对于中老年患者长期蛋白尿、血尿不能明确诊断者,应及时作肾活检、骨髓穿刺或骨髓、血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蛋白电泳等骨髓瘤相关检查。

  三、感染

  由于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异常免疫球蛋白增多但无免疫活性;白细胞减少、贫血及放化疗等影响正常免疫功能,故易于反复感染。患者可以发热作为首发症状就诊。易发生上感、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女性患者更易于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在病程晚期,感染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故对于中老年患者反复发生感染,不应仅局限于抗感染治疗,应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积极寻找是否有原发病。若患者合并有骨痛、贫血、出血等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

  国际MM工作组(IMWG)在2003年按有无器官损害将MM重新定义为有症状、无症状MM。

  一、症状性MM

  1、血或尿中存在M-蛋白

  (γ区或β区出现一窄底高峰)

  2、骨髓中有克隆性浆细胞或浆细胞瘤

  3、相关的器官或组织损害(终末器官损害,包括骨损害)

  二、无症状MM

  1、M-蛋白≥30g/L

  2、和/或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10%

  3、无相关的器官或组织损害(终末器官损害,包括骨损害)或无症状

  MM相关的器官或组织损害(ROTI,IMWG2003年)

  1、血钙水平:血清钙>正常上限0.25mmol/L或>2.75mmol/L

  2、肾功能不全:肌酐>173mmol/L

  3、贫血:Hb<正常低限2g/dl或<10g/dl

  4、骨损害:溶骨性骨损害或合并压缩性骨折的骨质疏松

  5、其它:症状性高粘滞综合症、淀粉样变性、反复细菌感染(12月内发作>2次)

  此外,尚需要注意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1、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见于结核、伤寒、自身免疫病等,一般骨髓浆细胞不超过10%,且均为成熟浆细胞。

  2、其他产生M蛋白的疾病:慢性肝病、自身免疫病、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等可产生少量M蛋白。

  3、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血清中M蛋白低于30g/L,骨髓中浆细胞低于10%,无溶骨性病变、贫血、高钙血症和肾功能不全。M蛋白可多年无变化。约5%的患者最终发展为多发性骨髓瘤。

  4、骨转移癌:多伴成骨形成,溶骨性缺损周围有骨密度增加,且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有原发病灶存在。

  临床上无症状MM可暂观察,发展至症状性MM时需要化疗,控制病情恶化。

  小结

  多发性骨髓瘤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的恶性血液病,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常见并发症为骨病、肾病、贫血、感染。

  故对于中老年患者严重骨质疏松或发生骨折、蛋白尿或血尿、反复发生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经骨科、肾内科或呼吸科专科治疗疗效不佳,特别是合并贫血者,应积极查找病因,特别是要考虑到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可能,及时作血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蛋白电泳、骨髓穿刺必要时行骨肿块活检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目前,反应停、硼替佐米和雷那度胺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以及与马法兰、环磷酰胺等传统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特别是硼替佐米与传统化疗方案的联合应用,大部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以在1-2疗程快速降低肿瘤负荷,为骨科手术创造有利手术时机或合并尿毒症患者配合血液透析,若诊治及时,可使不少截瘫患者恢复行走、使部分透析患者脱离透析,已使患者的平均生存期由过去的3-5年提高至5-7年,甚至有的患者生存期可达10年以上。故早期或准确的诊断对多发性骨髓瘤更为重要。

如何避免误诊多发性骨髓瘤相关文章
多发性骨髓瘤属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典型症状是骨痛,刚开始时疼痛往往比较轻且呈间歇性和游走性,晚期疼痛加重。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建议多食用有抑制骨髓增生作用的食品,如海带、紫菜、裙带菜、杏仁等。 如果患者同时伴有贫血、骨折、脾肿大等症状,应多食用紫菜、韭菜、山楂、海蜇、鳖肉、核桃、蟹、虾、猪肝、芝麻、海鳗等食物。有肾功能损伤者,应低盐饮食;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血小
发布于 2024-02-05 01:07
0评论
一、加强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首先应评估患者的心理特点,根据MM患者不同的心理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应给予患者真诚的关系和帮助,多与之交流了解其心态,并根据患者所处的情绪给予适当的护理,多讲解康复患者的例子,鼓励建立乐观的心态使其正视现实。在患者疼痛及情绪消极时要尊重患者并及时予以治疗及护理措施。同时护理人员应注意病人家属的情绪,适时倾听其感受并真诚地予以帮助及理解以避免家属的不良情绪影响患者。注
发布于 2024-02-05 01:00
0评论
1.一般治疗(1)血红蛋白低于60g/L,输注红细胞。(2)高钙血症等渗盐水水化,强的松;降钙素,双膦酸盐药物,原发病治疗。(3)高尿酸血症水化,别嘌呤醇口服。(4)高黏滞血症原发病治疗,必要时临时性血浆交换。(5)肾功能衰竭原发病治疗,必要时血液透析。(6)感染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对反复感染的病人,定期预防性丙种球蛋白注射有效。 2.化疗(1)合适做自体移植的患者采用不含有马法兰的联合治疗方案
发布于 2024-02-05 00:54
0评论
1.骨痛、骨骼变形和病理骨折骨髓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活性因子而激活破骨细胞,使骨质溶解、破坏,骨骼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多为腰骶、胸骨、肋骨疼痛。由于瘤细胞对骨质破坏,引起病理性骨折,可多处骨折同时存在。 2.贫血和出血贫血较常见,为首发症状,早期贫血轻,后期贫血严重。晚期可出现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症状。皮肤黏膜出血较多见,严重者可见内脏及颅内出血。 3.肝、脾、淋巴结和肾脏病变肝、脾肿大,颈部淋巴
发布于 2024-02-05 00:47
0评论
1.骨髓:出现一定比例的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主要为原始浆细胞或幼稚浆细胞)或组织活检证实为骨髓瘤细胞。 2.血清中出现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可在血清蛋白电泳的γ区或β区或α2区出现一窄底高峰,又称M蛋白)或尿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即尿本周氏蛋白)。 3.无其他原因的溶骨性病变或广泛骨质疏松。 对于有条件的医院应进一步作下列检查: (1)免疫分型:用患者骨髓进行检查,CD10、C
发布于 2024-02-05 00:40
0评论
一多发性骨髓瘤的基础知识        1、什么是多发性骨髓瘤?发病原因是什么?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起源于血液系统中浆细胞的恶性增殖性肿瘤。骨髓瘤细胞在骨髓内克隆性增殖,引起溶骨性骨骼破坏;同时骨髓瘤细胞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过多的免疫球蛋白轻链随尿液排出,称为本周蛋白尿,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又抑制了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合成,易造成感染。常伴发贫血,肾功能损害和骨髓外浆细胞瘤
发布于 2022-12-25 07:10
0评论
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需结合患者临床表现、骨髓涂片、血清M蛋白、骨骼的X线(或CT或MRI)检查确定诊断,依照增多的异常免疫球蛋白类型将MM分为不同类型。一、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实验室特征临床/实验室特征                                             贫血       骨损伤(溶骨性病变、病理性骨折或严重骨质疏松)肾功能衰竭(血肌酐)高钙血症血清蛋白
发布于 2022-12-25 07:00
0评论
一、概述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骨髓内浆细胞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以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为主要特征。化疗不能治愈MM,也不能阻止意义未明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GUS)、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SMM)、孤立性浆细胞瘤的转化与发展,I期MM不能从早期治疗中获益,而长期化疗增加继发性白血病、MDS的发生率,还可导致免疫低下、脏器功能损害,因此当骨髓瘤进展至I
发布于 2022-12-21 16:10
0评论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经诱导化疗及自体骨髓移植后进入维持治疗期,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维持治疗药物。目前推荐沙利度胺(反应停)维持治疗,常用量每晚100mg。同时辅助二磷酸盐药物治疗,改善骨破坏。患者在进入维持治疗期前应进行全面病情评估,特别是骨髓涂片和血、尿M蛋白定量、固定电泳,以判断疗效。患者应定期门诊随访,一般每3个月一次,需要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血钙、血清和尿液免疫球蛋白、轻链定量及固
发布于 2023-02-18 16:31
0评论
英国国家卫生保健优化研究所(NICE)发布草案指南,推荐杨森旗下万珂(硼替佐米)用于某些最新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在一项最终评估判定(FAD)中,NICE推荐万珂与地塞米松,或与地塞米松及沙立度胺联合用于无既往治疗史的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诱导治疗。在英国每年大约有4700人被确诊患有多发性骨髓瘤,发病年龄通常在65岁以上。NICE行政长官AndrewDillon对草案建议进行了评价,指出目前尚未有
发布于 2023-03-22 20:01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