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1-09 16:56

  什么是胃肠道间质瘤?发病率如何?高发人群?在胃肠道肿瘤家族中处于什么位置?有什么发展趋势?
  近十余年来,一种新的胃肠道肿瘤——胃肠道间质瘤逐步进入大众的视线并被重视。目前已发现,过去诊断的绝大多数胃肠道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神经鞘膜瘤等多种肿瘤其实都属于胃肠道间质瘤的范畴。与常见的胃癌、肠癌等不同,胃肠道间质瘤并非起源于胃肠道的粘膜上皮,而是起源于粘膜肌层或固有肌层,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来源肿瘤,占所有消化道肿瘤的1%-2%。而且,在发病机制上,胃肠道间质瘤也与其他消化道肿瘤存在本质不同,大部分的胃肠道间质瘤存在特征性的特定基因突变。该病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女发病率差异不大。虽然与胃癌、肠癌相比,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病率并不高,约在10-20/百万人/年,但是其发病率近年来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我国华东地区的流行病学统计显示,该地区的胃肠道间质瘤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处于较高水平。
  与胃癌、肠癌相比,胃肠道间质瘤有哪些症状?对人体的破坏性如何?
  癌是指发生于上皮的恶性肿瘤,具有浸润性生长和容易复发和转移的特点。胃肠道间质瘤发生于胃肠道间叶组织,局部侵袭性不如癌肿,较少通过淋巴结转移。以前认为GIST有良恶性之分,现在发现即使很小的GIST也可能发生复发或转移(复发或转移的主要部位是肝脏和腹膜),故目前普遍认为它是一种具有潜在恶性的疾病。根据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和细胞分裂活性等指标,可以将胃肠道间质瘤的复发转移风险分为极低、低度、中度和高度四级。其中极低及低度风险的肿瘤极少发生复发或转移,几乎可以考虑为良性。但是高度风险的胃肠道间质瘤术后极易发生复发或转移,在靶向药物格列卫问世之前,该发生率可高达40%-90%,一旦复发转移生存时间仅为10-20个月。绝大部分的复发或转移发生于首次切除后的2年内。
  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有哪些方法?效果如何?预后如何?将科室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指南的制定等方面的特色、优势和地位融入其中。
  鉴于肿瘤存在异质性,尤其是对于胃肠道间质瘤,不同复发转移风险的肿瘤手术切除后的转归完全不同,因此需要对不同的患者个案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通过回顾总结了过去十余年来诊疗近千例胃肠道间质瘤的经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近年来建立了一支专业从事胃肠道间质瘤诊疗的团队,对所有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进行规范化、个体化的诊疗决策。除了部分无症状的极小(<50px)的肿瘤,手术切除是大部分胃肠道间质瘤的首选治疗方案。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与邻近脏器关系等因素,并综合考虑患者年龄、全身状态等因素,对不同的患者可采取的手术方案包括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微创手术、内镜下微创手术和内镜联合腹腔镜的微创手术。通过完善的术前评估和周密的术前准备,绝大多数(>95%)的胃肠道间质瘤可以获得根治性切除。对于一部分评估后判断为无法根治性切除或手术创伤及风险过大的患者,通过靶向药物格列卫的术前治疗,可以达到肿瘤缩减,从而重新获得根治性手术条件。已经发生或有术后较高可能(中度及高度风险)发生复发转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需要接受靶向药物格列卫的治疗。作为肿瘤靶向药物的经典代表,格列卫治疗胃肠道间质瘤已经取得了近乎奇迹般的疗效,相对低的毒副作用和有效的抗肿瘤活性已经使全世界数以万计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获益。作为中华慈善总会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援助计划的授权评估点之一。

  怎样预防胃肠道间质瘤?什么情况下要怀疑胃肠道间质瘤?
  由于胃肠道间质瘤起病部位较为隐蔽,临床表现又没有特异性,所以早期发现诊断还有一定的困难。消化道出血是一个有价值的提示信号,所有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如黑便、呕血等)均需要尽快到正规医院接受检查,排除胃肠道肿瘤(包括胃肠道间质瘤和胃癌肠癌)的可能。现在临床上遇到越来越多的通过体检偶然发现胃微小间质瘤(<50px)的病例,目前认为微小间质瘤的发病率要远超过预期,其中一部分可能终身稳定而不进展。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来说,过度的焦虑是不必要的,应当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定期的随访或内镜/腹腔镜下的微创手术切除。

新兴的胃肠道肿瘤家族 - 什么是胃肠道间质瘤相关文章
1、什么是胃肠道间质瘤,与平滑肌肉瘤的区别何在?答:传统上,发生于胃肠道的间叶源性肿瘤几乎都归属为平滑肌肿瘤,包括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以及它们的各种亚型,但最新的研究表明,大多数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不同于典型的平滑肌肿瘤,而是一类具有独特病理学特征的肿瘤,称为胃肠道间质瘤,英文简称GIST。其原因在于免疫组化标记研究显示,绝大多数GIST中的瘤细胞不表达平滑肌肿瘤的特异性标记物,如平滑肌肌动蛋白(
发布于 2023-02-03 17:37
0评论
众所周知,疾病越早被发现,进行治疗,治疗的效果会比较好!很多患者检查出胃肠道间质瘤很多都已经非常大了,或者已经到了晚期转移了。那么如何能够更早的检查出疾病呢?一般而言,胃肠道间质瘤都是由消化道起源的,继而向消化道或腹腔内生长,早期很少有症状,所以一旦出现腹痛,腹胀或者摸到肿块,往往肿块都已比较大。有一部分患者是由于胃部的其他疾病或胃镜体检时,偶尔发现小的粘膜下占位。但是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粘膜下
发布于 2023-02-03 17:12
0评论
胃肠道间质瘤:摘要: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GISTs)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的肿瘤,近10年来随着临床病理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作为一种独立的临床病理,GISTs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现就其诊治进展进行综述。1组织来源在20世纪80年代初,胃肠道的间叶性肿瘤被认为是一种平滑肌起源的肿瘤。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
发布于 2022-10-09 01:08
0评论
由于癌症命名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通常老百姓所说的胃癌、肺癌都是依据癌症发病的组织器官不同来分类,然而,当一些名字具有病理特征时,老百姓就会疑惑不解,如胃肠道间质瘤,既然带有瘤应该就是肿瘤的一类,但是根据危害程度不同,肿瘤又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癌症),这个瘤是属于哪一类呢?这样的问题困扰了许多患者,有些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没弄清事实前就给自己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对治疗不利的影响。昨日我
发布于 2022-12-14 14:59
0评论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这一疾病从真正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到如今成为实体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经典模型,只经历了短短的十余年。在这十余年中,得益于分子靶向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在GIST中获得的里程碑式的成功,GIST的诊断得以标准化,其发病机制得到不断深入研究,国内外大量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截止2010年7月,在Pubmed搜索“G
发布于 2023-01-09 16:51
0评论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有别于胃肠道肌源性或神经源性的肉瘤。1983年Mazur等首先提出GIST这一概念,10年前Hirota等发现了其分子特征。目前GIST被定义为组织学上富于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偶或多形性细胞,呈束状、弥漫状排列,免疫表型上表达KIT蛋白(CD117)、巢蛋白(nestin)以
发布于 2023-01-14 07:31
0评论
胃肠间质瘤,手术有哪些风险?胃肠间质瘤的手术风险,与患者的年龄、手术方式和肿瘤的部位都有关系。十二指肠间质瘤手术后可能会有胰瘘、出血、吻合口漏等并发症;胃间质瘤如果接受了胃大部切除术,也会存在吻合口漏,腹腔出血等并发症,但是如果只是胃的楔形切除,它的瘘的发生率就比较低。总之,只要患者接受手术治疗,都可能面临各种并发症,包括出血、手术感染等。手术可以治愈胃肠间质瘤吗?手术是治愈胃肠间质瘤唯一的方式
发布于 2023-02-03 16:52
0评论
增生性息肉 在大肠中较为常见,发生原因不明,多出现在中年以后,在尸解标本中可有25~80%的发生率。绝大多数表现为在黏膜表面上呈丘状或半圆形隆起,一般较小。直径约0.5cm左右。常为多个。病理结构为黏膜肥厚增生。临床上可无症状,多是在做内窥镜检查时偶然发现。这种息肉不会癌变,故不需处理。 炎性息肉 又称假性息肉。是大肠黏膜的溃疡在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及溃疡间黏膜下水肿,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渐隆起而
发布于 2024-04-20 14:17
0评论
一、胃肠道肿瘤病人营养状况的评估胃肠道肿瘤病人主要表现为蛋白质-能量缺乏型的营养不良。营养状况的粗略评估指标是近期体重下降(低于正常标准的10%),全身瘦组织(如肌组织)减少,皮下脂肪减少;进一步的检查是测定血清蛋白(如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其中白蛋白是营养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转铁蛋白和前白蛋白半衰期短,因而更加敏感;总淋巴细胞计数也是反映病人营养状况的一个指标。合理应用上述指标可以基本
发布于 2023-01-14 08:46
0评论
局限性GIST,原则上可直接进行手术切除;不能切除的局限性GIST,或接近可切除,但切除风险较大或可能严重影响脏器功能者,宜先行术前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待肿瘤缩小后再行手术。位于胃的最大径线≤50px的无症状拟诊GIST,应根据其超声内镜表现确定风险分级;不良因素为边界不规整溃疡强回声和异质性如合并不良因素,应考虑切除;如无不良因素,可定期复查超声内镜对于位于直肠的<50px的GIST,由于恶性程
发布于 2023-01-24 10:22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