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1-17 20:51

  通常认为,直肠周围的间隙被直肠侧韧带分为前方的直肠骨盆间隙和处于直肠后的直肠后间隙(即骶前间隙)。临床医生强调直肠侧韧带存在,但解剖学上对其形态、范围、内容及结构的阐述至今无非常明确的限定,从而在临床手术引起外科医生的困惑,对其处理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些存疑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直肠侧韧带中是否有直肠下动脉?二、如何处理直肠侧韧带更加合理?三、直肠侧韧带与直肠系膜的关系的如何?所以我们通过盆腔解剖观察以加深对直肠侧韧带的认识。
  1、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材料
  第二军医大学红十字会收集、第二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的自愿捐献成人尸体10具,盆部无病变,其中男性7具,女性3具。所有标本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液。
  1.2 取材和盆腔解剖显露
  上自第四腰椎平面,下达大腿上1/3横断尸体,取其盆部标本。自耻骨联合上缘、腹股沟韧带、髂肌切除腹前壁,移除小肠、乙状结肠以上结肠,清除盆内和肠腔内容物。
  解剖:识别双侧输尿管,沿乙状结肠系膜与侧壁腹膜交界处向盆腔游离肠段至直肠膀胱(或子宫)陷凹;提起乙状结肠向左侧轻轻牵拉,于系膜根部切开。解剖标记肠系膜下动脉,于根部离断,将肠段向腹侧牵拉,显示骶前间隙,仔细游离至骶直肠韧带。将膀胱(子宫)向腹侧提拉,打开腹膜反折,显露直肠与膀胱(子宫)间隙,仔细向远端游离,直达精囊腺(阴道后壁)下缘。
  1.3直肠侧韧带的显露
  用血管钳将盆地腹膜最低点剪开处的前叶夹起,同时将前方的膀胱或子宫阴道用深部拉钩拉向前上,显露质地较坚韧的Denonvilliers筋膜,继续在此筋膜的前方进行游离,到达精囊与前列腺。(暴露有困难时,将前方耻骨联合钳除,外露耻骨后隙,将直肠前方脏器正中矢状位切开)。将直肠向盆腔腹侧及内侧牵拉,显露直肠与盆侧壁之间的结构与联系。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以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
  在所有解剖标本中,在盆腔左右两侧均发现直肠侧韧带,共20例。
  2.1直肠侧韧带的形态
  保持直肠在盆腔的位置,不做任何牵拉,观察直肠在盆腔中的情况。在盆腔中,可以发现在完成直肠前后方分离后,在直肠系膜侧方与盆壁之间存在一些组织结构。将直肠向腹、内侧牵拉,可以发现原本疏松的联系呈现为顶或顶点指向直肠,底边在侧盆壁的三角形或梯形的结构。我们将此结构认作直肠侧韧带。在所观察的20侧盆腔情况来看,有8例直肠侧韧带表现为三角形,呈现为梯形有12例。从直肠背侧面观察直肠侧韧带,侧韧带呈现为一结缔组织结构向其顶端方向会聚的状态。
  2.2直肠侧韧带的解剖的位置
  直肠侧韧带位于直肠侧后方与盆腔侧壁之间,相当于骶3椎体起始或椎体中段水平,呈现三角形或梯形组织,顶端朝向直肠,三角形(梯形)底边在盆腔侧壁上。
  2.3直肠侧韧带中的神经
  直肠侧韧带中的神经纤维构成了侧韧带的主要轮廓。神经纤维主要来自下腹下丛的直肠支,盆内脏神经,还可以发现有交感神经腰骶干的细小分支参与到直肠侧韧带。
  3、讨论
  最初的直肠侧韧带的概念在20世纪初就已经出现,特指是包绕直肠下动脉的结缔组织构成的血管鞘。Miles将直肠侧韧带的描画呈现为盆壁到直肠侧前方间的膜状结构,而在Goligher等看来,直肠侧韧带起源自盆壁筋膜,在骶3水平,与直肠侧后方相连[2,3]。而在Sato的直肠侧韧带中,包括了中下段直肠有关的目前所知的组织结构:直肠下动脉、下腹下丛及相应的结缔组织。直肠侧韧带不仅仅是直肠与盆壁间的联系,直肠侧韧带的最外侧结构到骨盆的壁筋膜(即与肛提肌表面的盆膈上筋膜),下腹下丛将整个结构分为内、外两个部分。Sato的描述虽然大而全,但却超出了外科直肠游离的认识范围。Heald将直肠侧韧带描述为直肠系膜与神经丛间的联系,他认为的直肠侧韧带中心结构已经不是直肠下动脉而是发自盆壁的神经组织。
  由于直肠侧韧带是在完成直肠的前方、后方游离后显现出来的,我们观察到直肠侧韧带明显不同于上述三种状态。直肠后方游离是沿直肠系膜表面直肠脏筋膜进行的,向下达肛提肌表面,在这个层面中,能展示出的是直肠侧韧带背侧情况。直肠的前方游离是在Denonvilliers筋膜前方进行的,而在此过程中,没有对Denonvilliers筋膜的切断或其他处理,这时Denonvilliers筋膜成为直肠侧韧带的前方主要筋膜构成。我们认为直肠侧韧带表面筋膜是膀胱腹下筋膜向直肠系膜前方的Denonvilliers筋膜的延续,是下腹下丛直肠分支进入直肠的附着物。所以我们认为直肠侧韧带是一个以结缔组织为基质,盆神经纤维参与形成的复合结构。其中神经纤维以下腹下丛的直肠支为主,可以发现部分内脏神经纤维的加入。
  而基于对侧韧带的这种认识,我们认为直肠下动脉并非通过直肠侧韧带进入直肠。长期以来虽然很多临床医生认为“直肠侧韧带中有直肠下血管。”但又指出“此处往往只需要剪刀剪断,而无需结扎。”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1、直肠下动脉并非恒定存在。2、直肠下动脉非常细小,不需要结扎。从我们的解剖观察来看,这两点都不成立。1、在我们的标本中,90%研究对象中发现存在有直肠下动脉。2、我们研究中发现直肠下动脉平均直径超过1.5mm,属于中动脉的范畴,这样的动脉在手术中不进行结扎是难以想象的。
  在手术中处理直肠侧韧带时应注意神经纤维的保护。直肠侧韧带中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神经纤维组织。从图3中所示,不但有下腹下丛参与构成了直肠侧韧带,而且盆内脏神经及部分腹下神经也构成了侧韧带的轮廓。进入直肠的神经主要来自于下腹下丛的直肠支。腹下神经及下腹下丛损伤所引起的排尿及性功能障碍是盆腔手术的主要并发症,所以在与直肠侧方有关的手术过程中应小心剥离切除直肠侧韧带以保护相关神经。侧韧带外科医生的描述是基于手术中视野所呈现,这个三角形的结构应是从上向下观察所见的直肠侧韧带的状态。从图2来看,如何在切断直肠侧韧带的同时避免神经丛受损的确存在两难选择。但如果将直肠向腹内侧牵拉,再保持直肠侧韧带一定张力,应该能在切断侧韧带的同时,保证系膜不破损及下腹下丛主干不受破坏。
  4、结论
  直肠侧韧带不是直肠下动脉进入直肠的通道,直肠侧韧带的构成主要由神经及其附带的结缔组织所构成。充分认识直肠侧韧带的组成与结构,可以避免直肠侧方游离引起的出血及自主神经损伤。在进行中下段直肠游离时,应将直肠向前内侧牵拉保持一定张力,有助于避免下腹下丛的损伤,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直肠侧韧带的解剖学观察及其临床意义相关文章
全面深入认识盆腔解剖结构是直肠手术顺利进行的基础。长期以来,学者们对直肠前方与后方的筋膜结构及其联系,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对直肠侧方筋膜结构及其关系的阐述,至今文献有限。国外学者针对直肠侧方筋膜提出了膀胱腹下筋膜(vesicohypogastricfascia,VHGF)概念[1],并认为其最下界为“直肠下动脉”,但对其形态及其相互关系的描述并不清晰,给临床医生顺利进行直肠手术带来困惑。为此,
发布于 2023-01-17 20:16
0评论
近年来许多中文文献经常提到”直肠中动脉”。但是,查阅关于直肠血供的中文解剖文献却没有”直肠中动脉”这一名称,与之相对应的是”直肠下动脉”的血管。而且对于这只国内外名称不同的动脉的走形尚有很大的争议。传统观点认为其由直肠侧韧带进入直肠,手术时需要分离结扎,避免手术中出血,但也有研究显示其起自阴部内动脉后,行走于肛提肌的表面,在直肠下端进入直肠,不进入直肠侧韧带因此”直肠下动脉”的称谓更符合血管的走
发布于 2023-01-17 20:11
0评论
颈椎的侧块位于椎体的后外侧、椎弓根和椎弓的结合部,由分别向头侧突出的上关节突和向尾侧突出的下关节突组成,左右各一。相邻节段的上下关节突构成小关节,并将侧块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骨性柱状体。双侧的小关节和侧块同前方的椎体及椎间盘一起构成颈椎的椎间关节并形成三个相互平行的骨性圆柱,这种结构形成了颈椎稳定的基本框架。有关侧块的详尽解剖学测量数据尚未见报告。Howards观察到相邻侧块中心间的距离平均为13
发布于 2023-02-19 11:26
0评论
包括AO和Denis分型在内的常用的胸腰椎骨折分类系统,其最大的局限性在于把脊柱骨性结构损伤和韧带神经等软组织结构损伤看作两个独立的系统分开评定。另外,常用的分类系统往往仅评估损伤的类型,而未给出相应的治疗建议。随着胸腰椎损伤评估体系的发展,2005年Vaccaro[3]提出了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程度评分系统(ThoracolumbarInjuryClassificationandSeverity
发布于 2022-12-02 09:56
0评论
直肠脱垂又称脱肛,具体的发病原因不明,目前认为可能的发病机制有“滑动疝”学说和“肠套叠”学说,目前多数学者赞同肠套叠学说。但是,所观察的病例中,术中发现直肠前陷凹的腹膜反折过低,是直肠前壁受压而逐渐向肠腔内翻下垂的结果。所以,Ahermeier认为,两者都可能导致直肠脱垂,慢性“肠套叠”为“滑动性”疝的结果。随着盆底影像学检查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如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术、多重联合盆腔器官造影术及盆
发布于 2022-12-17 09:25
0评论
大腿后侧肌肉对前交叉韧带恢复非常重要。前交叉韧带损伤造成胫骨前移,也就是前向不稳定。医生检查的时候会把小腿往前方牵拉,判断前交叉韧带的损伤程度,具体方法是屈膝15度、90度后医生把小腿近端向前方牵拉,如果小腿近端移动度超过正常范围,就会判定前交叉韧带损伤。做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目的就是恢复膝关节前向稳定性,也就是用重建的韧带控制胫骨(也就是小腿近端)的前移。然而,前交叉韧带不是维持膝关节前向稳定的唯
发布于 2023-01-06 10:16
0评论
完全性直肠脱垂为肛肠科较为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其发病率约为0.53%-1.9%,平均患病时间达20年。长期的完全性直肠脱垂将会导致阴部神经损伤而产生肛门失禁、溃疡、出血、狭窄及坏死的危险,现代医学治疗主要以经腹或经会阴手术为主。手术虽然疗效较好,但存在着痛苦较大,医疗费用较高的缺点。80年代我院发明了消痔灵注射液,在内痔的治疗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被称为“痔疮患者的福音”,近十年来我们又以消痔灵注射
发布于 2022-09-28 16:38
0评论
一、分清两类不同病变(一)病史特点1.直立或弯腰状态下的活动都能使神经鞘膜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加剧 因为突出的间盘或增厚的黄韧带都是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刺激物。越是运动越会加剧疼痛,有时表现为运动之后突发疼痛,仅在静卧时才能缓解这种病理性刺激。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科徐林2. 腹压增高对疼痛的影响椎管内病变由于脑脊液压力的增高而对神经根或硬脊膜产生直接加压作用,当神经处于激惹状态时,用力排便、咳嗽
发布于 2022-11-26 03:51
0评论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较为常见,据报道美国每年有20万例,其中10万例需要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当前治疗方法的主要焦点不在于手术指证的把握,而是选择何种移植物。熟悉前交叉韧带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特点,有助于理解其损伤及修复机理。【解剖】前交叉韧带由纵行排列的胶原纤维组成,被关节内滑膜包绕。胫骨止点位于胫骨平台,在胫骨嵴前方的前外侧凹陷处,并位于外侧半月板前角止点的外侧。前交叉韧带长为31-35mm,横
发布于 2023-03-18 16:21
0评论
(一)膈下脓肿:脓液积聚在膈肌下、横结肠及其系膜上方的间隙内。 1.观察 膈下发生感染后,全身中毒症状比较重,应观察病人的体温,常以弛张热为主要症状,39℃左右伴寒战、出汗、乏力、上腹部钝痛向肩背部放射,呃逆、咳嗽、深呼吸时疼痛加重。 2.处理 膈下有感染,脓肿未形成时应用大量抗生素,加强支持疗法改善机体抵抗力,一旦脓肿形成做切开引流持续冲洗。 (二)盆腔脓肿:盆腔处于腹腔最低位,腹内炎症渗出物
发布于 2024-03-10 19:13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