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缺乏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饮食中长期缺乏水果和新鲜蔬菜。人体缺乏维生素c后,结缔组织形成不良,使毛细血管壁不健全,易出血,脆性增加,形成维生素c缺乏症,又称坏血病。该病的发病特点是饮食中缺乏维生素c到约4至7个月后发展为坏血病。最初的非特异性症状,如消化不良、烦躁不安、脸色苍白、生长迟缓、低热等。随后出现明显的坏血病体征,患儿可在身体任何部位出现不同程度和大小的出血点,较常见的为长骨骨膜下出血,股骨下、胫骨近端、牙龈粘膜常有出血,多见于出牙前后,以上门牙部位最显著,肿胀光滑而 脆,牙龈呈紫红色,稍加压迫即可溢血。后期出现生殖器、尿道、胃肠道和脑膜出血,三分之一的患儿尿液中出现红细胞;小腿肿胀和疼痛最常见,肿胀多沿胫骨结节,压痛明显,局部温度略升高,无红晕。大龄儿童的皮肤可出现毛囊角化,其外观与维生素A缺乏相似,难以区分;也可伴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维生素C缺乏与叶酸缺乏所致。
小儿维生素c缺乏有哪些健康风险?维生素c也被称为抗坏血酸,是人体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身体长期缺乏维生素c,就会发生一种叫做坏血病的系统性疾病。
维生素c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但人体不能合成它,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水果和新鲜蔬菜中,尤其是柑橘、山楂、西红柿和绿叶蔬菜最为丰富。维生素c易溶于水,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在碱性环境中或加热、煮沸时间过长时,容易被破坏。如果煮熟的蔬菜存放时间过长,当新鲜蔬菜被切成细丝或挤压时,部分维生素c也会被破坏。
当维生素c缺乏时,发病很慢。儿童一般表现为食欲不振、面色苍白、生长缓慢、易患呼吸道感染,全身皮肤和粘膜容易出血,膝关节、踝关节、口腔粘膜和牙龈常见;严重时可发生鼻出血、尿血、便血和结膜下出血。当出现骨膜下出血时,常伴有肢体疼痛,导致身体活动受限。
人类乳腺将血液中的维生素C浓缩到乳汁中,一般每100毫升人乳中含有4至7毫克的维生素C。如果孩子每天能吃600至800毫升母乳,其中的维生素c就足以满足其生理需要。预防维生素c缺乏的最好方法是坚持母乳喂养,1岁以上儿童需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以避免维生素c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