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激”听起来很抽象,其实说简单点就是心脏里多长了一条传导电活动的“路”(旁道),平时体检心电图往往就有“预激”的诊断,这是“轻微短路”的后果。有“预激”表现的人约占普通人群的0.1%-0.3%。门诊中常有患者问,为什么有的患者医生就建议做射频消融(一种可根治该病的微创的导管介入手术),有的就不用呢?其实这和患者本身的具体病情有关
“预激”潜在的风险是会引发或参与心动过速(心脏的电流“短路”了),大多数为阵发性室上速(一般不致命但可长年反复发作,并随年龄增长有频繁的趋势),少数患者会出现快速性心房颤动引起严重症状,有导致致命性室颤甚至猝死的风险。因此,如果患者有阵发的心悸、心慌、心脏扑扑跳得很快的症状,特别是心电图证实有心动过速发作,此时称为“预激综合征”,临床上推荐这类患者首选射频消融。
如果心电图显示“预激”,但患者从没有心动过速发作或晕厥等可疑症状,则称为“无症状预激”,大多见于青少年以及青中年。在还没有发生心动过速的情况下,该如何处理,是否需要“预先”进行射频消融防止以后发病?近年来,医学界越来越关注这个问题。目前大多认为,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充分权衡利弊。
建议无症状预激的患者不妨采取以下办法。做一份心脏超声,了解心脏有无结构性的异常,没有是最好的。定期随访心电图,如果是“间歇性预激”(即同一份心电图上有时有预激有时又消失),则多数为“低危”,可暂时不做射频消融,建议保存好心电图,并关注有无可疑的心动过速症状,定期心脏专科随访。如果心电图表现为“持续性预激”,可到医院进行运动负荷心电图,若运动中预激消失了(约10%的患者),提示可能为“低危”患者,可参照前面的方法定期随访。若运动中预激不消失,也不能就此判断这部分患者高危。建议可进一步考虑经食管调搏电生理或心内电生理检查。其中,心内电生理检查为微创的侵入性检查,准确度较高,但需住院进行,它是射频消融术的必经阶段,可与消融手术同台完成。根据上述电生理检查的结果,确定“预激”旁道的特点、有无致病“能力”以及能力的“高低”(即危险度的高低),再结合患者特点(年龄、射频消融必要性的大小等)、旁道的位置(射频消融的难易程度)等因素判断消融的利弊,决定下一步的治疗策略。如果暂时不消融,亦应密切随访,注意有无可疑症状。需要强调的是,一些患者最终会出现心动过速,而需接受射频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