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损伤是一种广义的概念,包含了颅脑外伤、脑血管病、脑肿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对脑组织的损伤,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比如记忆缺失、头痛、头晕、注意力难以集中、焦虑、淡漠等,严重者可出现认知障碍、失语、嗅觉丧失、偏瘫、昏迷,甚至植物生存状态。
一般而言,在早期6个月内,这些功能障碍开始恢复,治疗时间越早恢复的可能性越大,随后进步幅度变小,并逐步适应,一般直到2年左右,仍继续有所进步和好转。正确、及时的康复锻炼对患者的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1、要正确面对伤残
患者家属要给予患者精神鼓励,帮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消除消极情绪。让患者建立信心,虽然康复阶段可能比较漫长,但经过本人和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完全可以调整和或代偿其失去的功能。
2、恰当的饮食、药物保障
在医生、治疗师的帮组下制定一个康复计划,针对性给予一定的药物,防止并发症的同时,维持营养,补充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服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3、注重肢体功能锻炼
脑损伤后肢体活动多处于低级动作状态,往往不受感觉刺激所控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阶段提高肢体功能:通过刺激如牵拉、击打肌腱或肌腹、压迫肌腹等方法引发运动。鼓励早期训练屈曲性运动,早期可以由他人辅助,随着训练进展,训练伸展性训练。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温觉刺激肌肉活动。对关节进行牵拉或挤压。注意训练目的性运动,比如取物、进食等。注意加强肌力的联系。不要忘了,训练健侧肢体替代患者肢体的功能,比如写字、梳洗等。值得注意的是,训练的强度和频次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
4、重点训练日常生活
以生活自理为训练目的,针对性训练。可应用各种辅助支具帮助患者,比如增大或延长生用具的把柄,使用拐杖帮助行走。
5、针灸和电刺激
有条件的患者通过针灸和电刺激帮助恢复肢体功能和促醒。针灸的穴位:上肢选取合谷、内关、外关、曲池、肩俞等。下肢可选用凤池、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等。每日一次,每次可选3-4个穴位,20天为一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