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的王老先生平静地躺在手术台上,一旁的X-线监视器显示着在他的腹主动脉部位有一个直径7公分的腹主动脉瘤。在他的腹股沟部,一根带记忆合金支架和超薄人工血管复合体的导管,经过一个1公分长的小切口从股动脉导入了他的腹主动脉,到达预定部位后,导管缓缓退出,记忆合金支架随之慢慢张开,再次腹主动脉造影显示,他的腹主动脉瘤神奇地消失了。手术仅一个多小时就结束了,王老先生有幸亲眼目睹了折磨他达3年之久的一枚“定时炸弹”被医生妙手排除。术后第3天,王老先生就步行出院了。上海长海医院血管外科冯翔
这是上海长海医院血管外科用目前国际最先进的微创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一个场景。自1997年3月长海医院在国内率先开展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以来,技术不断进步,如今微创的股动脉切开腔内修复术又发展为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的股动脉穿刺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微创腔内修复术和以往的开腹手术相比,具有疗效可靠,操作简捷,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彻底解决了以往开腹手术创伤大、操作复杂及并发症率、死亡率高的缺点,因而被称为腹主动脉瘤治疗史上的技术革命,而局部麻醉下的穿刺修复技术使患者目前连全身麻醉的风险也避免了。其实王老先生被诊断患有腹主动脉瘤已经3年了,曾四处求医,但因为他年老体弱,还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手术的风险太大,各大医院均拒绝为他手术,正是腔内修复术的微创特性使他获得了治愈的机会。
腹主动脉瘤其实不应该称为“瘤”,它仅仅是外观形似“瘤”,实则为腹主动脉在病理作用下局部的扩张膨出,并不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肿瘤,因而是一种良性疾病。导致腹主动脉瘤发生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其他原因有创伤、感染,也可能是先天性的。腹主动脉瘤最常见的表现是上腹部或脐周的搏动性包块,有时会有隐痛或周围脏器压迫症状。腹主动脉瘤形成后,在动脉血流的冲击下,流体会逐渐扩张增大。根据物理学原理,腹主动脉瘤的直径越大其瘤壁受到的压力也越大,一般说来,直径大于5cm 的动脉瘤破裂的机率将大大增加,动脉瘤的破裂将导致患者因大量失血而死亡,因此主动脉瘤被称为是“患者体内的定时炸弹”。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就是因为腹主动脉瘤破裂离开了他带领我们重新认识的时空世界,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也因为腹主动脉瘤破裂去世。美国目前由腹主动脉瘤破裂导致的死亡占成年男性疾病死亡原因的第十位,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膳食结构的改变,主动脉瘤的发病率也在迅速上升。
从18世纪外科医生就开始尝试手术治疗腹主动脉瘤,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人工血管出现之前,人们所尝试的很多种手术方法均未能达到完全治愈腹主动脉瘤的目的,患者往往在接受治疗后仍死于腹主动脉瘤破裂,其中最鲜明的例子就是爱因斯坦,他在1948年接受了腹主动脉瘤包裹术,1955年仍不幸死于腹主动脉瘤破裂。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人工血管的出现使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成为治疗腹主动脉瘤的经典方法。该手术是在全麻下将腹主动脉瘤的瘤体完全解剖出来,阻断瘤体两端的主动脉,并结扎瘤体的分支动脉后将瘤体切除,将人工血管与动脉瘤两端的动脉断端吻合,创伤巨大,而且主动脉的阻断对心、脑、肺、肾等重要脏器有着直接的影响,手术后并发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很高。这中手术要求患者有较为健全的内脏功能承受这样大手术的打击,但不幸的是,腹主动脉瘤平均发病年龄在70岁左右,这些患者多数并存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肾功能减退等不同的疾病,使手术的危险性大为提高,许多患者因无法耐受手术而失去了治愈的机会,这个矛盾在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问世40余年来一直困扰着血管外科医生和腹主动脉瘤患者,往往使医生和患者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腹主动脉瘤手术治疗的这种尴尬局面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腔内修复术的出现而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观。
值得一提的是,微创腔内修复术除可治疗腹主动脉瘤外,还可用于胸主动脉瘤、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颈动脉瘤等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