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3-18 09:01

今年七月底,肝胆中心门诊来了一位黄先生。最近一个月来,他总感觉右上腹隐痛不适,考虑到自己以前有过胆囊炎的病史,心想吃点消炎药也就好了。可最近几天,黄先生照镜子发现自己眼睛皮肤也变黄了,身上还有些瘙痒。他这才觉得有些不对劲,想起来去医院检查。几天后,检查报告回来了,病情不容乐观:肝脏MRI显示:肝脏右后叶靠近肝门处有异常信号,考虑肝胆管细胞癌可能;门静脉右支也受到浸润。肝功能指标异常。黄先生感觉病情严重,急忙来我门诊就诊。

在安排黄先生住院的同时,除了完善一些其他的检查,我们团队一起认真分析病情:由于肿瘤位于肝门部,可能侵犯到左右肝管,导致黄疸,同时累及门静脉,如果手术就要行高位胆管癌根治、右半肝、肝尾状叶切除,为达到彻底根治还可能需要重建门静脉。总之,手术风险巨大,手术难度极高。考虑黄先生只有55岁,我们认为冒着风险还是值得的。

在经过细致、全面地准备后,黄先生被推入了手术室。手术过程十分惊险。在打开腹腔后,我们才发现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术中发现右肝管以及左右肝管的汇合部已经被肿瘤包裹,肿瘤也已经侵犯到了门静脉右支,肝门区域的淋巴结也有肿大。不仅如此,受到肿瘤影响,整个右肝已经缺血萎缩,且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很难剥离清楚。术中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大出血,危及生命。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没有慌乱,手术按照预定方案,稳扎稳打,仔细分离肝门部的肿瘤与血管,逐步完成门静脉重建、肿瘤切除。肝门方寸之间,汇集着胆管、门静脉、肝动脉、下腔静脉,手术过程中,既要保护正常的左肝血供,避免术后肝衰竭;又要剥离右肝和肿块,遇到受累及的门静脉分叉还要一并切除重建。其中特别的是,涉及到肝脏尾状叶的手术一直被视为肝脏手术的“禁区”,可见这个手术的难度!我们团队经过八个小时的紧张操作,才最终顺利完成了手术,黄先生也顺利转入ICU监护治疗。

经过半个月左右的康复治疗,黄先生身体逐渐恢复,肝功能正常,并顺利出院,我心里的一块石头也最终落地了。
       1、肝门胆管癌特点:
  ①胆管发生肿瘤,很快就会侵犯周围组织,如侵犯门静脉或肝动脉常导致无法切除。
  ②早期没有特异性症状,不容易发现。一旦发生症状,已经是中晚期,主要表现为无痛性黄疸,尿色深黄、大便色浅甚至呈陶土色、皮肤瘙痒等。
  ③由于根治性切除率低、对放、化疗不敏感、疗效差、五年生存率低,长期以来,肝门部胆管癌都被认为是肝胆外科中最具挑战的手术之一。
  2、肝门胆管癌诊治方法:
  ①超声简便,无创,是主要的筛查方法。CT、MRI和MRCP,是最主要的检查方法。CT(尤其是CTA)不但可以诊断,还可以判断肿瘤侵犯范围、血管侵犯情况与淋巴结转移情况。MRI和MRCP可以得到高质量的胆道图像,清楚显示整个胆管的情况,对临床分型更有指导意义。
  ②目前公认的不可切除的肝门胆管癌包括:肿瘤侵犯双侧二级及以上胆管分支;门静脉主干广泛浸润、闭塞、包裹和癌栓形成;一侧肿瘤侵犯二级及以上胆管合并对侧门静脉或肝动脉浸润或包裹;一侧肝叶萎缩合并对侧门静脉或肝动脉浸润或包裹;超出肝十二指肠韧带范围的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除此以外,可以行肝门胆管癌根治术。

(上图箭头示:肝门部肿块及扩张的胆管)

 

(上图示:肝门部重要血管及肿瘤)

(上图示:肝门部结构)

(上图示:肿瘤标本)

复杂高位肝门胆管癌根治术相关文章
患者为一名60岁的女性,因反复右上腹疼痛半月入院。入院时患者病情不容乐观,CT示:肝门部的肿瘤范围较大,侵犯至了双侧二级以上胆管,甚至已经到达了三级胆管开口处,同时侵犯了右侧周围数根重要血管,为BismuthIV型肝门胆管癌。在术前讨论时,多名医生认为,该患者手术难度过大,建议放弃根治性手术,采取姑息性的治疗方法。但是王主任通过术前详细的评估,发现肿瘤侵犯了右侧的肝动脉和门静脉分支,但是左侧的血
发布于 2023-01-09 07:36
0评论
肝门胆管癌是发生于肝门部的恶性肿瘤,以黄疸为主要表现,诊断以后预期在生存为6个月。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是肝门胆管癌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有效手段,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胆管癌肿连同受累侧肝组织部分切除;2、胆管切缘断端镜下无癌细胞残留;3、肝十二指肠韧带神经结缔组织清除;4、引流肿瘤区域的淋巴结清除;5、抗肿瘤免疫功能的恢复。完成以上步骤治疗者1、3、5年生存率可达分别达到85%、50%、40%。
发布于 2022-12-08 23:32
0评论
肝门胆管癌疾病介绍:肝门部胆管癌也称Klatskin瘤,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因其发生部位特殊、呈浸润性生长及与肝门部血管关系密切等特点给手术切除造成极大的困难。长期以来,肝门部胆管癌被认为是无法根治性切除的肿瘤。近20年来,随着影像学和手术技术的进步,使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取得重大进步,手术切除率逐步提高,生存率明显改善。临床表现: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无痛性黄疸是肝门胆管癌最早也是最
发布于 2023-01-09 06:16
0评论
由于肝门胆管癌特有的解剖学及生物学特征,大多数病人确诊时已属中晚期,总体治疗效果不够理想,目前一致认为根治性切除术仍是其获得治愈的唯一途径。根治性切除术操作极为复杂,难度大,涉及一系列复杂问题,主要包括病变累及程度和切除范围的确定、肝门部受侵血管的处理、残肝断面胆管的整形和重建、区域淋巴结与神经丛的廓清等。临床证实,肝十二指肠韧带、肝动脉、门静脉、淋巴结和神经纤维受累往往是导致肿瘤复发,影响根治
发布于 2023-01-26 10:27
0评论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发生的恶性肿瘤,也称近端胆管癌或高位胆管癌,约占全部胆管癌的60%左右。癌组织易侵犯肝动脉和门静脉,形成癌性血栓,可导致肝转移、淋巴结转移,也可向邻近器官胰腺、胆囊侵犯。其发病年龄多在60岁以上,黄疸是肝门部胆管癌的最早期表现,同时黄疸呈进行性加深。肝外胆管癌常被误诊为“传染性肝炎”而予以治疗,乃至患者到外科就诊时已为晚期。
发布于 2023-01-15 02:21
0评论
1、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PSC在表现上可与胆管癌混淆。然而,最受关注的问题在于如何确定PSC患者是否新伴发胆管癌。管周浸润型(PI型)胆管癌可能产生跳跃性病变,与PSC中表现的多处狭窄非常相似。对于PI型胆管癌,病变通常局限于胆道系统的某一部分,但对于PSC患者,病变通常弥漫分布于整个胆道系统。PSC患者新发胆管癌可在其临床状况的变化中有所预示,如出现黄疸或CA19-9浓度增高超过100
发布于 2023-03-11 09:21
0评论
诊断方法肝门部胆管癌的经典诊断模式为:黄疸+肝内胆管扩张+肝外胆管口径正常+胆囊空虚+肝门部占位病变,诊断并不困难,但多已属中晚期,若能在黄疸出现之前得以确诊,对提高切除治愈率具有积极意义。一、影像学检查:1、B型超声扫描以无创伤、可重复、简单、经济而成为梗阻性黄疸病因筛选的首选检查方法。其优点是:①可显示肝内胆管扩张,肝外胆管和胆囊空虚;②扩张胆管远侧的管腔突然截断闭塞,并可发现中等或低回声的
发布于 2023-03-11 09:16
0评论
肝内胆管癌手术方式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类似,肝内胆管癌往往不伴肝硬化,肝脏储备功能良好,故积极手术尤为重要,应争取无瘤边缘,是获得长期生存的最重要凶素。根治性手术方式包括左半肝切除、右半肝切除、左三叶切除、右三叶切除、尾状叶切除、肝叶楔形切除、肝段切除。因肝内胆管癌淋巴转移现象常见,而淋巴转移与手术效果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故在淋巴清扫方面肝内胆管癌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又有明显的区别,肝内胆管癌强调淋巴清
发布于 2024-06-12 15:13
0评论
患者,女,31岁,因右上腹胀痛半年当地医院诊断为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于2005年3月在当地医院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术中损伤肝总管。当时行损伤肝总管修补,胆总管T管引流术。术后1周出现发烧、寒战、黄疸,诊断为胆汁漏,在当地医院行急诊腹腔引流术(第二次手术)。术后症状有所缓解,但黄疸进行性加重。1月后又在当地医院行剖腹探查术(第三次手术),术中发现肝总管狭窄,瘢痕闭锁,分离肝总管极其困难。病情复杂,
发布于 2022-12-03 03:41
0评论
肝门部胆管癌(Hilarcholangiocarcinoma,HCCA)是指累及胆囊管开口及以上1/3的肝外胆管,并常扩展至肝胆管汇合部,一侧或双侧肝管的恶性肿瘤,又称中央型胆管癌或Klatskin肿瘤。约占肝外胆管癌的58%~75%,近年来发现率及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由于特殊解剖关系及生物学特征,很长时间内HCCA早期诊断较困难,误诊率高,手术切除率低,预后极差。随着对其生物学特性的深入了解,核
发布于 2023-02-28 21:01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