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什么是十二时辰?古人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2小时。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辰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中医将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代表,并对应相应的五行、五脏归属,以及十二经络的子午流注。
十二时辰分为:
夜半:是十二时的第一个时辰,是前日夜间11时至当日凌晨1时,地支称为子时。“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就是指的这个时候。俗话说,养生有三大法宝:三寒、两倒、七分饱。所谓“两倒”,就是指要睡好“子午觉”。子时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也是睡眠的最佳时机,“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子时之前入睡,睡眠效果远远超过其他时间段,且有利于养阴。如果子时不睡,睡眠不足,次日精神明显不济,严重影响工作、学习效率。
鸡鸣:指深夜过后的1至3时,地支称为丑时。丑时气血流注于肝经,“肝藏血”,“卧则血归于肝”,保证这时的睡眠就是在养肝,在养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丑时不入睡,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
平旦:太阳露出地平线之前,天刚蒙蒙亮的一段时候称“平旦”,用地支表示则为寅时,即每天清晨的3至5时。寅时肺经最旺,“肺朝百脉”,所以“凡诊病脉,平旦为准”。“肺朝百脉”,新鲜血液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神充沛。健康的人这时应该是深睡状态,通过深度睡眠来完成生命由静而动的转化。
日出:是指太阳升出地平线之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地支称为卯时,指每天清早的5至7时。此时,旭日东升,光耀大地,给人以勃勃生机之感。卯时气血流注于大肠经,大肠经最旺,促进大肠吸收食物中水份与营养、排出渣滓。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正常地排便,把垃圾毒素排出来,所以要养成早上排便的习惯。
食时:就是古人“朝食”之时,即每天的7至9时,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地支称之为辰时。辰时气血流注于胃经,胃经最旺,这时候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可以补充营养,吃多了也不会发胖,所以早饭一定要吃多、吃好。
隅中:临近中午的时候为隅中,即上午的9至11时,用地支表示为巳时。巳时脾经最旺,“脾主运化”,脾的运化功能好,就可以顺利地消化和吸收。“脾统血”,“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嘴唇红润。脾就像个忙忙碌碌的小丫鬟,如果病了,五脏六腑就都不舒服了,就会得所谓的富贵病,如糖尿病什么的。如果人体出现消瘦、流口水、浮肿等问题,都属于脾病。
日中:表示每天的11至13时,这一时段用地支命名称作午时,和子时相对应。午时气血流注于心经,心经最旺。午时也是阴阳交会的时候,此时阳气最盛,称为合阳,此时午睡有利于养阳。午时休息30分钟即可,因为此时阳气盛,工作效率最好,午睡时间过长,不仅浪费宝贵的时间,而且会扰乱人体生物钟,影响晚上睡眠。但是午觉一定要睡,即使睡不着,也要闭目养神,以利于人体阴阳之气的正常交接。
日昳:是太阳过了中天偏斜向西边,“日昳”即未时,每日的13至15时。未时气血流注于小肠经,小肠经最旺。“未,味也”,事物的滋味就是精华,小肠分清泌浊,把代谢废物送至膀胱、大肠,精华输送进脾,未时过后肠胃开始休息。
晡时:地支称为申时,指每天的15至17时,也是古人吃第二顿饭之时。申时气血流注于膀胱经,膀胱经最旺,宜适时饮水。膀胱经为足太阳之脉,上额头而至巅顶,这时是学习和读书的好时光,所谓“朝而受业,夕而习复”。
日入:为太阳落山的时候,这段时间鸡开始归巢,地支称为酉时,指每日的17至19时。酉时气血流注于肾经,肾经最旺。“酉”是成就的意思。如果说卯时代表一天或一年的开门,那么酉时则代表一天或一年的关门。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时辰,此时身体所表现出来的病变都是肾的收藏功能出现了问题,肾阳虚者酉时补肾阳最为有效。
黄昏:指太阳已经落山,天色欲黑而未黑之时,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地支称为戌时,指每日的19至21时。戌时气血流注于心包经,心包经最旺。戌时人体阳气进入阴的界面,这时阴气正盛,阳气将尽,而心包经之“膻中”又主喜乐,通常人们会在这时进行晚间的娱乐活动。
人定:指当夜的21至23时,地支命名是亥时。亥时气血流注于三焦经,三焦经最旺,三焦通百脉。亥时的属相是猪,猪吃饱了哼哼唧唧就睡。所以在亥时我们就要休息了,让身体和灵魂都沉浸在温暖的黑暗中,让生命和身体在休息中得以轮回,孕育新的生机。
子午流注歌:
子时胆经临泣望,丑时肝经找太冲;寅时肺经太渊求,卯时大肠三间通;
辰时胃经陷谷里,巳时脾经太白中;午时心经神门找,未时小肠后溪逢;
申时膀胱束骨按,酉时肾经太溪松;戌时心包大陵穴,亥时三焦中绪穴;
识得子午流注图,祛病长寿壮且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