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5-12 03:08

  1.手腕

  手腕處有心經的原穴—神門穴,而原穴是臟腑原氣經過和留止的部位,能夠強化臟腑的功能。大家都知道心主管全身的血脈,通過輸送氣血來溫暖全身,所以春捂的第一個關鍵部位就是神門穴。

  神門穴位置:在腕橫紋上,手小指一側腕下方肌腱的內側。

  2.肚臍

  中醫稱肚臍為神闕穴,溫暖這個穴位可以鼓舞脾胃陽氣,特別是一些胃部怕冷、易腹瀉的人,要特別注意這個部位的保暖,可以經常在肚臍熱敷。另外,還可在中脘穴(位於臍上4寸)和胸骨下劍突連線的中點處熱敷,有助於胃腸保暖。

  3.小腿

  有些人在天氣寒冷時容易出現偏頭痛或小腹痛,甚至出現噁心、嘔吐等,中醫認為這種表現屬於陽虛,這時要重點保護好小腿外側,可以多熱敷足臨泣穴和陽輔穴。

  足臨泣穴位置:第四腳趾和小腳趾之間縫的終點,取穴方法是將手指從第四腳趾和小腳趾之間的縫向腳背方向推,推到有骨頭的邊緣時就是足臨泣穴。陽輔穴位置:在小腿的外側,腳外踝關節上方四寸的位置。

  “春捂秋凍”也都是有一定限度的。“春捂”如果捂過了頭,同樣對健康不利。不是說穿的越多越好,而是強調我們脫衣是要注意“遞減”。還有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捂”,要依個人情況而定,氣虛者可以多捂幾天,老人和孩子體質較弱也可以多捂幾天。

  吧!

春捂秋凍到底該捂哪些部位相關文章
“春捂秋凍”是一條保健防病的諺語,是勸人們春天不要急於脫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剛見冷就穿得太多,適當地捂一點或凍一點,對於身體的健康是有好處的。由於我國在同緯度上春(秋)季升(降)溫最急,因此才誕生了“春捂秋凍”的養生諺語。春季中自然界氣溫處於上升階段,但室內外有溫差。有3-5°C,從溫暖陽光下走進陰涼的室內,老人和病人必需添衣春捂,才能避免受涼致病。秋季氣溫處於下降階段,室內溫度高於室外,從室外走
發布於 2023-03-12 23:11
0評論
“春捂秋凍”是民間的一條保健諺語,從氣候學的觀點來分析有一定科學道理。春秋都是過渡季節,但有差異。在氣溫變化上,春季趨向回暖,室內溫度的回暖速度不及室外,所以春季雖然在室外很熱,進入室內,就比較涼爽了。秋季則正好相反,是一個降溫的季節,室外溫度雖然下降了,室內溫度還比較熱。秋季適當地少穿點衣服,能提高抗寒能力和抵抗力,對過好冬季有幫助。 對“秋凍”的理解,不應僅限於“不忙添衣”上,應從廣義上去理
發布於 2023-05-12 02:55
0評論
    棉毛褲到底要不要穿?甚麼時候開始穿?穿到甚麼時候可以脫了?棉毛褲一定要穿,深秋以後,無論年齡大小,如果天氣確實冷了,就不要扛著,要及時穿棉毛褲。中醫認為“寒邪”是凝滯、收斂的,所以有“寒從腳下起”的古話。最好的養生方法就是順應自然,順應四時。年輕人可能年輕時不穿棉毛褲,凍一下也感覺不到甚麼。但是當他們年齡大一點之後,積累的寒氣就會讓身體表現為病態。如免疫力低下,關節炎,下肢涼等可能都是年
發布於 2023-03-20 23:11
0評論
春捂秋凍非人人皆宜,每個人都應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及時採取防病措施。尤其是老年人對外界環境變化適應差,很容易發生中風。消化性潰瘍多數潰瘍病患者具有周期性發作的特點,十二指腸潰瘍患者更為突出。秋季至次年早春,都潰瘍病的高發季節。呼吸道疾病感冒、流感、氣管炎及肺心病加重,在秋冬季節明顯高。 在氣候多變的季節,人們應從以下幾方面做好疾病防治工作:積治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腎病和短暫性腦缺血。科學安排
發布於 2023-05-12 03:02
0評論
“春捂秋凍”這一諺語來源於人們健康保健經驗,春季氣溫逐漸轉暖,但也應該適當多穿一些衣物,如果陡然脫去冬裝,衣著單薄,就會很容易受涼感冒而生病,而秋季氣候逐漸寒冷,也不要很快的穿上冬裝,否則人體不能適應冬季的寒冷,也容易生病。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說“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強調了人應與自然的變化規律相適應,春季陽氣生髮,夏季陽氣旺盛,人
發布於 2022-10-18 17:14
0評論
任何養生和治療,離不開“陰陽消長”的原則。談到季節養生,就要談到此季此時陰陽如何消長,太陽光照長短,人體生理的相應變化,才能理解和掌握“天人相應”的治則治法和生活保健方法。1、春捂的原理:春季從何時算起呢?春季的陰陽如何消長呢?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運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
發布於 2022-09-30 21:39
0評論
秋意漸濃,兒科門診擠滿了患上呼吸道疾病的寶寶。最近很多患感冒的寶寶,不是因為穿的少著涼了,恰恰是因為穿太多,被“捂病”了。從中醫角度講,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小兒屬於純陽之體,生機蓬勃,發育迅速,體內陽氣旺盛,感寒容易化熱,衣被過暖,汗出過多,陰津耗傷,易患熱病。且孩子活動量大,易出汗,穿多了汗水就會浸溼裡層衣服,等靜下來時,稍受風吹就會感冒。常言“春捂秋凍”,入秋後,更應該適當讓寶寶“凍”著
發布於 2023-01-05 08:26
0評論
陽虛體質:陽虛最常見的表現就是怕冷,有些人是全身怕冷,有些人是手腳冰涼,還有人是一吃了生、涼的食物就容易拉肚子。這類人群陽氣本來就不足,不可能體內有很多的淤熱,多穿些衣服反倒有益於固護陽氣。 有呼吸系統疾病的:這類人群本身呼吸道的防禦功能就比較差,在受到寒冷刺激後,氣管、支氣管會發生痙攣,加重原有咳嗽、喘息等症狀,影響生活。像哮喘病人,對氣溫、溼度的變化極為敏感,機體抵抗力差,容易因上呼吸道感染
發布於 2023-05-12 03:15
0評論
那甚麼是嬰兒捂熱症呢? 捂熱綜合症,又被稱為“嬰兒蒙被缺氧綜合症”或“嬰兒悶熱綜合徵”,顧名思義就是由於過度保暖、捂悶過久引起嬰兒缺氧、高熱、大汗、脫水、抽搐昏迷,乃至呼吸、循環衰竭的一種冬季常見急症,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為發病高峰期。也就是說冬季是這種疾病的高發期,1歲以內的嬰兒,特別是新生兒,若不注意科學護理,最易誘發此症。俗話說:無知的愛就是一種傷害,這種病症完全是由於長輩們不懂得相關的知
發布於 2023-08-04 21:40
0評論
一忌上火就用解毒丸。 “剛到春天,我的口腔潰瘍就沒消停過,吃了牛黃解毒丸也不頂事兒!”劉小姐鬱悶地抱怨道。其實在專家眼中,一上火就亂用降火藥,是最大的“滅火”禁忌。 二忌“春捂”不當。 很多人都知道春捂秋凍,但做起來卻出現兩個極端:年輕人靠著火力壯不捂,早早就穿起了單衣和單鞋;老人、小孩卻容易捂過頭,捂出了汗還“頑固”地不脫衣服。 三忌一犯“春困”就睡。 在春日暖洋洋的陽光照射下,人體血管擴張,
發布於 2024-04-04 04:05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