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09-30 21:39

  任何養生和治療,離不開“陰陽消長”的原則。談到季節養生,就要談到此季此時陰陽如何消長,太陽光照長短,人體生理的相應變化,才能理解和掌握“天人相應”的治則治法和生活保健方法。

  1、春捂的原理:

  春季從何時算起呢?春季的陰陽如何消長呢?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運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

  從“立春”到“驚蟄”,陽氣初升尚未充足,陰氣仍然旺盛。表現在氣候上就是:溫度回升緩慢,春寒料峭,仍有冬季的寒氣。治療和保健上需要保護陽氣不為陰寒所傷。

  從“春分”到“清明”:在“春分”這天,陰陽達到一個平衡,陽氣增長到與陰氣相當的程度,此後的1個半月時間裡,陰氣逐漸減弱,陽氣越加充盛。由於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人們在保健養生時應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穿著上不是以保護陽氣不損傷為主了。而以“防風”為主。春天的另一個季節特點顯露出來:多風。“春分風不小,要防痛深擾”。

  從“清明”到“穀雨”,逐漸為夏季做準備,太陽光照時間延長、氣溫升高、空氣溼度增加,厚厚的冬衣收起來,夾衣和長袖襯衣、長褲是主打裝扮。這時候以“防曬”為主。

  2、春捂的分類:

  護陽:立春後到春分前。

  “春捂”就是一種保護陽氣的行為,尤其對於陽氣已經下降的老人和陽氣尚未充足的孩子,在這個階段,不要脫冬衣。對於陽氣旺盛的青壯年來說,保護雙足、下肢和後背不受陰寒所傷即可。陽氣從下而生,聚於頭面,大家能體會到,立春之後就會很少用戴帽子來保護頭面溫度了。總結,從“立春”到“驚蟄”的捂的重點在維護初升陽氣不受損,捂的部位以下身和後背為主。另外,廣義上的“捂”,也應包括居室和被窩的保暖。一般來說,早春季節裡可以使居室溫度適當高一點、被子也要適當厚一點。

  防風:春分後到清明。

  風性輕揚,善行數變,風勝則動,為百病之長,這是風邪的基本特點。風為春令主氣,與肝木相應。風邪為病,其病證範圍較廣,變化為快。其具體特點為:①遍及全身:無處不至,上至頭部,下至足膝,外而皮膚,內而臟腑,全身任何部位均可受到風邪的侵襲。②媒介作用:能與寒、溼、暑、燥、火等相合為病。③其致病的特殊性,風病來去急速,病程不長,其特殊症狀也易於認識,如汗出惡風、全身瘙癢、遊走不定、麻木以及動搖不寧等症狀。臨證時,發病在春季與感受風邪明顯有關者,均可考慮風邪的存在。

  那麼,防風就是防範風邪侵襲。

  穿著上,可選擇具擋風作用的外衣、風衣、夾衣等,如果氣溫仍低,或對於老人、孩子等陽氣相對不足的人群,可加用背心來保護前後心的溫度。

  局部要注意保護血管淺露的部位和口鼻等粘膜嬌嫩的部位不受風邪。血管淺露的部位有:太陽穴、風池穴、風府穴、頸項、手腕、腳腕。口鼻可以戴口罩以保護局部溼潤,以減少上呼吸道感染。

  防曬:清明到穀雨。

  春季雖不像夏天般炎熱,但紫外線照射並不弱於夏季。這個季節,全球臭氧層含量最少,於是紫外線含量增高,加上皮膚的新陳代謝週期一般為28天,4月底5月初受過強紫外線照射後,到6月份就會出現曬斑,因此,美白防曬,更要從春季開始。

  3、減衣的方法:

  春季經過6個節氣,逐漸從冬季過渡到夏季,“春捂”也從“保暖”到“防風”再到“防曬”,衣服要逐漸減少。古代養生學書籍《攝生消息論》提出:“春天天氣寒暖不一,不可頓去棉衣,老人氣弱、骨疏、體怯,風寒易傷腠理,時備夾衣,溫暖易之,一重減一重,不可暴去。”

  春捂”應有一定的限度。當南方地區進入三月份或北方地區進入四月,天氣明顯變熱,如果還穿著厚衣服,同樣對健康不利。只要注意“防風”即可。

  4、養生不應季,會產生甚麼後果?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這可認為是《內經》對春季養生提出的總則,它指出在春令季節,人們應從精神調攝、生活起居、運動健身等諸多方面,以“生”為中心對人體進行調養,“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又有:“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

春暖花開話“春捂”相關文章
“春捂秋凍”是一條保健防病的諺語,是勸人們春天不要急於脫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剛見冷就穿得太多,適當地捂一點或凍一點,對於身體的健康是有好處的。由於我國在同緯度上春(秋)季升(降)溫最急,因此才誕生了“春捂秋凍”的養生諺語。春季中自然界氣溫處於上升階段,但室內外有溫差。有3-5°C,從溫暖陽光下走進陰涼的室內,老人和病人必需添衣春捂,才能避免受涼致病。秋季氣溫處於下降階段,室內溫度高於室外,從室外走
發布於 2023-03-12 23:11
0評論
“春夏養陽”這一命題出自《皇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原文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這句話包涵兩層意思,一是說人生活在自然界,與天地萬物的生長壯老已,息息相關,即天人相應;二是說人應順應四季陰陽的變化規律來養生。一年四季,寒來暑往,自然界陰陽二氣在不斷運動變化之中,表現為春溫夏熱秋涼冬寒,那麼古人為甚麼要提出“春夏養陽”
發布於 2022-12-23 05:55
0評論
    棉毛褲到底要不要穿?甚麼時候開始穿?穿到甚麼時候可以脫了?棉毛褲一定要穿,深秋以後,無論年齡大小,如果天氣確實冷了,就不要扛著,要及時穿棉毛褲。中醫認為“寒邪”是凝滯、收斂的,所以有“寒從腳下起”的古話。最好的養生方法就是順應自然,順應四時。年輕人可能年輕時不穿棉毛褲,凍一下也感覺不到甚麼。但是當他們年齡大一點之後,積累的寒氣就會讓身體表現為病態。如免疫力低下,關節炎,下肢涼等可能都是年
發布於 2023-03-20 23:11
0評論
1.手腕 手腕處有心經的原穴—神門穴,而原穴是臟腑原氣經過和留止的部位,能夠強化臟腑的功能。大家都知道心主管全身的血脈,通過輸送氣血來溫暖全身,所以春捂的第一個關鍵部位就是神門穴。 神門穴位置:在腕橫紋上,手小指一側腕下方肌腱的內側。 2.肚臍 中醫稱肚臍為神闕穴,溫暖這個穴位可以鼓舞脾胃陽氣,特別是一些胃部怕冷、易腹瀉的人,要特別注意這個部位的保暖,可以經常在肚臍熱敷。另外,還可在中脘穴(位於
發布於 2023-05-12 03:08
0評論
春季的保健,因為乍暖還寒。 鼎真湯王———柏子仁核桃赤肉湯 配料:柏子仁10克,核桃30克,赤肉250克,調味料適量。 做法:將核桃、柏子仁洗淨,赤肉洗淨,切塊;將核桃、柏子仁、赤肉同放入燉盅內,加入清水,先用武火燉沸,再用文火燉1.5小時,加入調味料即成。 功效:補中益氣,寧心安神,益智健腦。 鼎真湯王———蓮子白果燉龍骨 配料:蓮子、白果各20克,龍骨200克,調味料適量。 做法:將蓮子、白
發布於 2023-05-12 03:22
0評論
“春捂秋凍”是民間的一條保健諺語,從氣候學的觀點來分析有一定科學道理。春秋都是過渡季節,但有差異。在氣溫變化上,春季趨向回暖,室內溫度的回暖速度不及室外,所以春季雖然在室外很熱,進入室內,就比較涼爽了。秋季則正好相反,是一個降溫的季節,室外溫度雖然下降了,室內溫度還比較熱。秋季適當地少穿點衣服,能提高抗寒能力和抵抗力,對過好冬季有幫助。 對“秋凍”的理解,不應僅限於“不忙添衣”上,應從廣義上去理
發布於 2023-05-12 02:55
0評論
“春捂秋凍”這一諺語來源於人們健康保健經驗,春季氣溫逐漸轉暖,但也應該適當多穿一些衣物,如果陡然脫去冬裝,衣著單薄,就會很容易受涼感冒而生病,而秋季氣候逐漸寒冷,也不要很快的穿上冬裝,否則人體不能適應冬季的寒冷,也容易生病。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說“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強調了人應與自然的變化規律相適應,春季陽氣生髮,夏季陽氣旺盛,人
發布於 2022-10-18 17:14
0評論
春捂秋凍非人人皆宜,每個人都應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及時採取防病措施。尤其是老年人對外界環境變化適應差,很容易發生中風。消化性潰瘍多數潰瘍病患者具有周期性發作的特點,十二指腸潰瘍患者更為突出。秋季至次年早春,都潰瘍病的高發季節。呼吸道疾病感冒、流感、氣管炎及肺心病加重,在秋冬季節明顯高。 在氣候多變的季節,人們應從以下幾方面做好疾病防治工作:積治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腎病和短暫性腦缺血。科學安排
發布於 2023-05-12 03:02
0評論
白內障是由於各種原因,眼球內部透明而有彈性的“放大鏡”――晶狀體變混濁以至於看不清前方物體的疾病。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步入老齡化,白內障已成為老年人的一種常見病。1、白內障的發病與哪些因素有關?白內障確切的病因不清楚,可能與年齡的老化、紫外線過度照射、遺傳因素、全身疾病、眼內炎症、眼外傷、長期應用藥物和接觸化學藥品等因素有關。2、患了白內障會有甚麼症狀?患者自我感覺如何?在白內障早期,混濁區
發布於 2022-11-22 09:51
0評論
秋意漸濃,兒科門診擠滿了患上呼吸道疾病的寶寶。最近很多患感冒的寶寶,不是因為穿的少著涼了,恰恰是因為穿太多,被“捂病”了。從中醫角度講,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小兒屬於純陽之體,生機蓬勃,發育迅速,體內陽氣旺盛,感寒容易化熱,衣被過暖,汗出過多,陰津耗傷,易患熱病。且孩子活動量大,易出汗,穿多了汗水就會浸溼裡層衣服,等靜下來時,稍受風吹就會感冒。常言“春捂秋凍”,入秋後,更應該適當讓寶寶“凍”著
發布於 2023-01-05 08:2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