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養生和治療,離不開“陰陽消長”的原則。談到季節養生,就要談到此季此時陰陽如何消長,太陽光照長短,人體生理的相應變化,才能理解和掌握“天人相應”的治則治法和生活保健方法。
1、春捂的原理:
春季從何時算起呢?春季的陰陽如何消長呢?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運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
從“立春”到“驚蟄”,陽氣初升尚未充足,陰氣仍然旺盛。表現在氣候上就是:溫度回升緩慢,春寒料峭,仍有冬季的寒氣。治療和保健上需要保護陽氣不為陰寒所傷。
從“春分”到“清明”:在“春分”這天,陰陽達到一個平衡,陽氣增長到與陰氣相當的程度,此後的1個半月時間裡,陰氣逐漸減弱,陽氣越加充盛。由於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人們在保健養生時應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穿著上不是以保護陽氣不損傷為主了。而以“防風”為主。春天的另一個季節特點顯露出來:多風。“春分風不小,要防痛深擾”。
從“清明”到“穀雨”,逐漸為夏季做準備,太陽光照時間延長、氣溫升高、空氣溼度增加,厚厚的冬衣收起來,夾衣和長袖襯衣、長褲是主打裝扮。這時候以“防曬”為主。
2、春捂的分類:
護陽:立春後到春分前。
“春捂”就是一種保護陽氣的行為,尤其對於陽氣已經下降的老人和陽氣尚未充足的孩子,在這個階段,不要脫冬衣。對於陽氣旺盛的青壯年來說,保護雙足、下肢和後背不受陰寒所傷即可。陽氣從下而生,聚於頭面,大家能體會到,立春之後就會很少用戴帽子來保護頭面溫度了。總結,從“立春”到“驚蟄”的捂的重點在維護初升陽氣不受損,捂的部位以下身和後背為主。另外,廣義上的“捂”,也應包括居室和被窩的保暖。一般來說,早春季節裡可以使居室溫度適當高一點、被子也要適當厚一點。
防風:春分後到清明。
風性輕揚,善行數變,風勝則動,為百病之長,這是風邪的基本特點。風為春令主氣,與肝木相應。風邪為病,其病證範圍較廣,變化為快。其具體特點為:①遍及全身:無處不至,上至頭部,下至足膝,外而皮膚,內而臟腑,全身任何部位均可受到風邪的侵襲。②媒介作用:能與寒、溼、暑、燥、火等相合為病。③其致病的特殊性,風病來去急速,病程不長,其特殊症狀也易於認識,如汗出惡風、全身瘙癢、遊走不定、麻木以及動搖不寧等症狀。臨證時,發病在春季與感受風邪明顯有關者,均可考慮風邪的存在。
那麼,防風就是防範風邪侵襲。
穿著上,可選擇具擋風作用的外衣、風衣、夾衣等,如果氣溫仍低,或對於老人、孩子等陽氣相對不足的人群,可加用背心來保護前後心的溫度。
局部要注意保護血管淺露的部位和口鼻等粘膜嬌嫩的部位不受風邪。血管淺露的部位有:太陽穴、風池穴、風府穴、頸項、手腕、腳腕。口鼻可以戴口罩以保護局部溼潤,以減少上呼吸道感染。
防曬:清明到穀雨。
春季雖不像夏天般炎熱,但紫外線照射並不弱於夏季。這個季節,全球臭氧層含量最少,於是紫外線含量增高,加上皮膚的新陳代謝週期一般為28天,4月底5月初受過強紫外線照射後,到6月份就會出現曬斑,因此,美白防曬,更要從春季開始。
3、減衣的方法:
春季經過6個節氣,逐漸從冬季過渡到夏季,“春捂”也從“保暖”到“防風”再到“防曬”,衣服要逐漸減少。古代養生學書籍《攝生消息論》提出:“春天天氣寒暖不一,不可頓去棉衣,老人氣弱、骨疏、體怯,風寒易傷腠理,時備夾衣,溫暖易之,一重減一重,不可暴去。”
春捂”應有一定的限度。當南方地區進入三月份或北方地區進入四月,天氣明顯變熱,如果還穿著厚衣服,同樣對健康不利。只要注意“防風”即可。
4、養生不應季,會產生甚麼後果?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這可認為是《內經》對春季養生提出的總則,它指出在春令季節,人們應從精神調攝、生活起居、運動健身等諸多方面,以“生”為中心對人體進行調養,“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又有:“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