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因噎廢食不餵奶粉 誤區:一個年輕母親帶著3個月大的女嬰來體檢,她對醫生說,看了媒體關於“大頭嬰”的報道,她不敢再喂孩子奶粉,只好改喂米糊。 陳醫生當即糾正了這位母親的做法———這是因噎廢食。無法提供母乳,應該以乳製品餵養嬰兒。米糊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的含量不足,沒有奶粉的補充,嬰兒的營養肯定跟不上。陳醫生說,只要選擇品質好的奶粉,奶粉餵養的嬰兒可以和喝母乳的嬰兒同樣健康。 如何選購品質優良的奶粉?建議到專業的育嬰指導機構接受專家的建議。
誤區二:只餵母乳未添輔食 誤區:對於一週歲以內的嬰兒,一種約定俗成的做法是按需哺乳。甚麼時候寶寶餓了,媽媽就哄著吃母乳。很多人以為這樣就可以餵飽嬰兒。 實際上母乳質量可能因人而異,因此,雖然提倡母乳餵養,但是如果母乳質量確實有問題,母乳餵養還是不能為嬰兒提供足夠的營養。在這種情況下,除了母乳餵養,還應該及時添加輔食。 4個月以內的嬰兒,適合添加乳製品。嬰兒5個月大的時候,可以喂菜泥,6個月可以餵魚肉,8個月時則可以喂豆腐、動物血和肝泥。這些固體食物的添加,對於嬰兒的營養吸收有很重要的作用。
嬰兒對於奶粉的口味有一段適應期,嬰兒一時排斥某種品牌的奶粉,可能只是暫時沒有適應這種牌子的口味。只要家長認定一種品牌奶粉的品質,就應該堅持讓嬰兒食用,這樣有利於嬰兒更好地吸收蛋白質。
誤區四:奶粉米糊一起衝調 誤區:有的家長把奶粉和米糊一起衝調。 衝調奶粉不當也可能導致嬰兒對蛋白質吸收不全。家長最好按照奶粉包裝上標明的劑量衝調奶粉,如果奶粉加得太多,可能增加胃腸、腎臟的負擔,不利於營養成分的吸收,奶粉衝調太稀,則蛋白質含量不足。 陳醫生表示,除非仔細計算營養成分構成按比例衝調,否則衝調效果沒有配方奶粉的好。
誤區五:不夠耐心重視不足 誤區:很多家長在餵養奶粉時耐心不足,平時,對於嬰兒的身體狀況也關心不夠。 買幾個奶瓶,這樣在夜裡餵奶就比較方便。每次給孩子餵奶時都要做記錄,記下餵奶的時間和數量。這樣能夠準確地掌握孩子的食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