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妊娠後3個月,胎兒每天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得鈣100~150毫克/千克體重,即使母親營養不良、胎盤功能不全、或胎兒宮內營養不良,胎盤仍能主動轉送鈣,保證胎兒正常的鈣化進行。出生後因為母親的供應突然中斷,外源性的鈣供應很少,新生兒鈣的水平會下降,持續24~48小時,然後逐漸上升,足月兒出生後5~10天血鈣水平恢復到正常。但是當血鈣低於1.8微摩爾/升(7.0毫克/分升)或遊離鈣低於0.9微摩爾/升(3.5毫克/分升)時,就可以診斷為低鈣血癥。低鈣血癥在發作時直接威脅著孩子的生命,尤其是當出現喉痙攣及呼吸暫停時,必須及時搶救,否則因反覆驚厥,缺氧時間長,會造成大腦嚴重的損傷、影響大腦的發育,造成智力低下。
低鈣血癥可以分為早期低血鈣、晚期低血鈣、出生3周後發生的低血鈣。
早期低血鈣:通常發生在出生後2日內。體重小於2 500克、各種難產兒、顱內出血、窒息、敗血症、低血糖、肺透明膜病等容易發生低血鈣;孕母在懷孕時患有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綜合徵、產前出血、飲食中鈣及維生素D不足和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等病,新生兒也容易發生低血鈣。
晚期低血鈣:是指寶寶出生2日後~3周發生的低血鈣,多為足月兒,並且大多發生在人工餵養的寶寶身上。鮮牛奶、黃豆粉制的代乳品和穀類食品中含磷量較高(牛奶中鈣∶磷=1.35∶1),而且新生寶寶由於腎臟功能發育的不成熟,不能排洩過高的磷酸鹽,因此造成寶寶體內高磷酸鹽血癥,不利於寶寶對鈣的吸收,所以當寶寶攝入了過多的代乳品和穀類食品而又無法充分消化時就可能導致低鈣血癥。此外,媽媽妊娠期維生素D攝入不足,或在治療新生寶寶代謝性酸中毒時使用過碳酸氫鈉,或做換血治療時使用枸櫞酸鈉做抗凝劑的寶寶均可使遊離鈣降低,也容易引發“新生兒低鈣血癥”。
出生3周後出現低血鈣:維生素D缺乏或先天性甲狀旁腺功能低下的嬰兒容易發生,並且低血鈣持續的時間較長。
低鈣血癥表現的主要症狀是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常常會出現驚跳、手足抽動或震顫、驚厥等現象,並且在抽搐發作的同時還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呼吸改變、心跳加快、面色發紺、嚴重嘔吐、便血的症狀,最嚴重的還可能導致喉肌痙攣、呼吸暫停。
一旦寶寶出現抽搐、呼吸暫停的情況應趕緊送往醫院急救,只要治療及時,一般不會出現後遺症。
需要提醒家長注意的是:早期低血鈣的臨床表現差異很大,與血鈣濃度不一定平行,症狀也可能不典型或無症狀,因此需要家長密切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況,如果煩躁好哭、睡眠不安、顫抖、往往有面部小肌肉的抽動或肌張力低下,呼吸暫停,進奶差,伴有異常分娩史的寶寶需要高度警惕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