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0-18 01:04

  抗VEGF藥物――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都是一個非常陌生的、甚至有些高深的醫學名詞。
  不過,要是說起――黃斑變性、黃斑水腫、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眼底出血等疾病,還是有很多人聽說過的,也許你周圍的親戚朋友就患有這些眼病。以上這類疾病對患者的視力都有嚴重的影響,並且屬於導致“不可逆性視力損害”的病變。老年黃斑變性是美國50歲以上人群失明的首要原因;隨著糖尿病發病人群的急速增加,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病率成倍增長,已經成為我國導致不可逆性失明的主要眼病;眼底出血――包括多種視網膜、脈絡膜血管病變,視網膜脫離等,多會引起視力明顯下降;而黃斑水腫則是很多視網膜疾病的併發症,直接引起視力下降和視物變形。10年前,這些疾病雖然有一些藥物和手術的治療方法,但是治療後的視力改善非常有限,也不能阻止視力進一步喪失,大多數病例視力低下。隨著醫學科學的進步,玻璃體視網膜顯微手術器械及技術的提高,新型藥物的出現,都使得患者的視力預後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其中,抗VEGF藥物是最為重要的一種。
  VEGF――是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的英文縮寫,又叫做血管滲透性因子。這種因子在多種眼病的發病機制中起著主要的作用,發病時,眼內VEGF濃度增加,產生不健康的新生血管,繼而出現大量出血、纖維增殖、牽拉性視網膜脫離、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嚴重併發症,同時也引起明顯的血管滲漏,導致組織持續嚴重水腫。抵抗或減少VEGF在眼內的濃度,可以抑制疾病的進展,起到相應的治療作用。因此,多年以來,眼科醫生一直進行――抗VEGF的研究。直到2005年,隨著第一種抗VEGF藥物應用於臨床,標誌著眼科的“抗VEGF時代”的來臨。
  抗VEGF用於治療哪些疾病?目前,抗VEGF的主要治療適應症有:“溼性”黃斑變性、高度近視的黃斑脈絡膜新生血管病變、視網膜靜脈阻塞併發黃斑水腫、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合併黃斑水腫、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玻璃體視網膜手術前輔助用藥。
  老年黃斑變性:是抗VEGF藥物的第一治療適應症。在抗VEGF藥物出現之前,溼性黃斑變性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患者3年內的視力喪失率高達70%――80%,幾乎所有患者最終失明。抗VEGF藥物的出現,給疾病的治療帶來了“革命性”的進展,一項長達7年的臨床研究顯示,在原來勢必要失明的患者中,有1/3的患者視力穩定,甚至有1/3的患者視力可以提高,而有1/3的患者無效。最新的美國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近10年來,溼性黃斑變性導致失明的比率下降,認為與抗VEGF藥物的使用有關。
  高度近視的黃斑脈絡膜新生血管病變:其發病機制雖然不同於黃斑變性,但同樣是產生了黃斑區的脈絡膜寫新生血管,因此抗VEGF藥物治療有效。
  視網膜靜脈阻塞併發黃斑水腫、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合併黃斑水腫:抗VEGF藥物可以迅速、有效地減少眼球內VEGF的濃度,所以對於黃斑水腫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同時對於視網膜血管疾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本身也有重要的阻止其進展的作用。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多種視網膜血管疾病發展到終末期,可以繼發青光眼。患者視力喪失的同時,還伴有頭痛、眼脹,而且疾病進展迅速,治療難以奏效,屬於公認的“難治性”青光眼。抗VEGF的出現,為這類患者贏得了寶貴的治療時間,聯合眼底激光治療和青光眼手術治療,可以改善一部分患者的視力預後。
  手術前輔助用藥:作為眼底激光前輔助用藥,具有減少因激光引起的黃斑、視網膜水腫的作用,同時減少激光的用量,降低激光對視網膜感光細胞的破壞的副作用,從而減少激光導致的視力下降。玻璃體視網膜手術前輔助用藥,可以減少術中出血、縮短手術時間、提高術後視力。
  抗VEGF藥物屬於注射用藥物,給藥方式是――眼球內注射(玻璃體腔內注射)。為了避免出現不良反應,注射前、後的準備工作,如同進行眼科常規手術,注射過程也是在眼科手術室進行。根據病情的需要,可以重複注射。
  眼內注射可以引起的問題,嚴重的有眼球感染、出血等,但是發生率均低於白內障手術。臨床使用已經對藥物的安全性給予認可。
  抗VEGF藥物目前已經廣泛應用於眼科臨床,成為眼科醫生手中一種有利的挽救患者視力的新型武器!

甚麼是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相關文章
探討氧化苦參鹼(OM)對人胰腺癌細胞株SW1990的殺傷作用及機制.方法:取人胰腺癌細胞SW1990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control)組和OM組,OM組再按照OM劑量不同,分為1、2、4g/L3組.用RT-PCR和Westernblot檢測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mRNA和蛋白的表達變化,用四甲基偶氮唑藍(MTT)比色法檢測OM對SW1990細胞的殺傷作用,細胞侵襲力測定試劑盒檢測細
發布於 2023-11-10 04:54
0評論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抗新生血管藥物眼內注射後的手術時機玻璃體切除是治療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有效手段,大多數病人能夠因此而穩定視力。但術中新生血管出血是手術不可避免的一大困擾,嚴重影響手術的視野,延長手術的時間,甚至容易導致嚴重的手術併發症。抗VEGF(新生血管生長因子)治療輔助玻璃體切除可以使視網膜新生血管萎縮,減少術中的出血,縮短手術時間,改善手術的預後。但注藥後手術的時機也很重要。抗VEGF
發布於 2022-10-18 00:09
0評論
內皮是主要的血管緊張性調節物,內皮功能是指在內皮依賴性刺激下,內皮通過其產生的血管活性物質,調節血管正常的舒縮反應並保持血液的流動性。內皮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內皮依賴性舒張功能障礙。近年來,對動脈粥樣硬化形成過程的深入研究發現,內皮功能障礙是其起始和促進因素。早期阻止或減慢內皮功能障礙的發生發展、對內皮進行長效保護成為防治心血管疾病新的熱點和研究方向。從治療為主轉向預防為主是里程碑地位的新醫學理念
發布於 2022-10-08 01:38
0評論
玻璃體切除是治療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有效手段,大多數病人能夠因此而穩定視力。但術中新生血管出血是手術不可避免的一大困擾,嚴重影響手術的視野,延長手術的時間,甚至容易導致嚴重的手術併發症。抗VEGF(新生血管生長因子)治療輔助玻璃體切除可以使視網膜新生血管萎縮,減少術中的出血,縮短手術時間,改善手術的預後。但注藥後手術的時機也很重要。抗VEGF治療後玻璃體腔VEGF濃度下降,CTGF(結締組織
發布於 2022-10-17 21:59
0評論
目的:為研究鹼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及其受體抗體對人晶狀體上皮細胞(humanlensepithelialcells,HLECs)超微結構的影響。方法:採用透射電鏡觀察正常HLECs及bFGF作用後及受體抗體阻斷bFGF在HLECs作用的超微結構變化。結果:正常HLECs胞內較多的線粒體、粗麵內質網和遊離核糖體及少量微絲結構,核膜
發布於 2022-11-22 12:06
0評論
1、NGF是對神經修復及生長有一定輔助作用,但是由於血腦屏障的存在神經生長因子就無法通過口服吸收了。血腦屏障只能是分子量小於3600的物質進入,但是神經生長因子分子量超過了13000—14000所以口服不可能吸收。現在神經生長因子都是顱內注射(注射劑)。 2、神經節苷脂對小兒腦癱是能起到很大幫助,但最好早使用,一般6歲以前的腦癱兒治療效果較好。現在很多人認為針劑好,其實並不然,針劑對於腦癱兒的治
發布於 2023-12-13 11:07
0評論
神經生長因子nervegrowthfactor略稱NGF。在將小鼠肉瘤180移植於3日齡雞胚體壁時,與移植片連接的脊髓感覺神經節及交感神經節增大20%—40%,基於比克爾(E.D.Bueker,1948)的這一發現,科恩(S.Cohen,1954)等從小鼠肉瘤180和37中成功地分離出具有同一活性的核蛋白質,以後從蛇毒中分離出具有千倍活性(Cohen,R.Levi-Montalcini,1956
發布於 2023-12-13 10:40
0評論
上皮樣血管內皮細胞瘤(EHE)主要見於成人:既可位於淺表和深部軟組織,也可位於實質性臟器,如肺、肝、骨等部位,罕見於頭部,在所有顱內血管性腫瘤中其發病率低於1%。本文報道1例起源於顱骨板障的原發EHE。EHE是一種罕見的以上皮樣細胞為特徵的血管內皮腫瘤:好發於軟組織和實質性臟器,顱內罕見。1982年Weiss和Enzinger首先描述並命名為上皮樣血管內皮細胞瘤,認為屬於中間性血管腫瘤。在WHO
發布於 2023-01-25 06:52
0評論
腫瘤生長和增殖過程中需要新生血管的形成,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在其中起重要的作用。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家族包括VEGF-A、VEGF-B、VEGF-C、VEGF-D等多個相關分子。其中,腫瘤新生血管形成中最重要是VEGF-A,這種因子可促進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增殖,並與血管內皮細胞產生的生長因子受體相結合,激活下游信號轉導通路,最終促進新生血管的生成。貝伐單抗(BevacizumabAVASTIN)是與血
發布於 2022-12-12 08:27
0評論
隨著內眼手術的大量開展,角膜內皮的損傷逐漸增多,但由於角膜內皮細胞的不可再生性,給臨床治療帶來許多困難,所以進一步探索影響內皮修復的因素,將成為眼科界的一個課題。已有研究表明,房水中存在著大量的轉移生長因子β2(TGF-β2),它能上調角膜內皮細胞p27kip1(一種細胞週期蛋白依賴性激酶抑制劑)的表達,而p27kip1的表達抑制角膜內皮細胞的分裂,所以TGF-β2對角膜內皮細胞增殖修復起抑制作
發布於 2022-11-23 03:2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