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6-04 16:22

  蹠筋膜炎

  足跟痛最常見的原因是長期、慢性、輕微外傷積累引起的病變,表現為筋膜纖維的斷裂及其修復過程

  。在跟骨下方偏內筋膜附近處可有骨質增生,形成骨嵴。在側位 X射線照片上顯示為骨刺。後者常被認為是足跟痛的原因,但臨床研究證明它與足跟痛的因果關係很難肯定,蹠筋膜炎不一定都伴有骨刺,有跟骨骨刺的人也不一定都有足跟痛。蹠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可以自然治癒。墊高足跟,減輕跟腱對跟骨的拉力,前足蹠屈,緩解蹠筋膜的張力,都可使症狀減輕。可於足根內側局部壓痛點進行藥物注射治療,每週一次,注射後多數病人在二週內可以治癒。

  跟墊痛

  常發生在老年人,跟墊是跟骨下方由纖維組織為間隔,以脂肪組織及彈力纖維形成的彈性襯墊;青年時期,跟墊彈力強,可以吸收振盪。老年時,跟墊彈力下降,跟骨在無襯墊的情況下承擔體重,嚴重時可形成瘢痕及鈣質沉積,引起足跟痛。跟墊痛與蹠筋膜炎不同,在整個足跟下方都有壓痛。治療方法為使用海綿跟墊或局部藥物注射。

  跟骨後滑囊炎

  最易發生在跟腱與皮膚之間的滑囊,由不合適的高跟皮鞋摩擦損傷引起。滑囊壁可變肥厚,囊內充滿滑液,局部腫脹,並有壓痛。治療方法宜改善鞋型。若滑囊腫脹不消,可以穿刺吸引,並可注入氫化考的松。

腳後跟疼的原因有哪些相關文章
門診有很多因足跟部疼痛就診的病人,主要多表現為腳後跟下方疼痛,略有腫脹,著地行走後疼痛加劇;有的人在早晨起床以後或休息後開始行走時疼痛更明顯,稍加活動後疼痛反而減輕,但走路較多疼痛又加重。經過一晚上休息後症狀均能得到緩解。如果你有類似症狀,那麼有可能你患上的就是臨床上常說的“跟痛症”。跟痛症是指多種慢性疾患所致跟骨蹠面疼痛,多發於中年以後的肥胖者,多為一側,偶有二側同時發病。從解剖上看,跟下部皮
發布於 2023-01-15 07:11
0評論
這種產後病,以腎虛為主,產後穿高跟鞋,經常赤腳穿拖鞋、涼鞋,常常是重要的誘因。腎為元氣之本,腎主生殖、主骨。根據經絡循環路線,足跟屬腎經循環的範圍。產後本身腎氣虛弱,衝任受損,百脈空虛,氣血兩虧,如果再經常赤腳使足跟外露,或經常穿硬底、彎曲度高的高跟鞋,使產後本已虛弱的足部肌肉不能得到休息,氣血失於溫養而不流暢,就很容易導致足跟痛。如果不及時調治,日久不愈,便會落下“病根”。平時注意休息,避免長
發布於 2023-04-25 02:37
0評論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受到腳部疼痛的困擾.據美國足病醫學會的羅納德博士說,該協會接到的患者諮詢熱線電話70%以上都和腳後跟有關. 絕大多數的腳後跟疼痛都是由於韌帶發炎引起的.人的腳後跟由33個關節和100多塊肌腱和韌帶組成,腳底的韌帶緊連著跟骨的底端,當人行走時,巨大的牽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韌帶上一個狹窄的區域內,反覆的牽拉摩擦容易導致韌帶和骨骼結合部位發炎,造成疼痛.同時,體重也和後跟疼痛有一定關係
發布於 2025-01-03 17:22
0評論
氣滯血瘀型:各種原因導致局部血行緩慢、瘀血阻滯,脈絡被阻,則氣血運行不暢而痛,且痛有定處,疼痛拒按,行走受限。 肝腎虧虛型:肝腎及其分支別絡繞跟部行走,肝主筋、主藏血,而腎主骨、主藏精、精生髓。年老之體,肝腎不足,精血虧虛,經脈失充,則筋失所養,骨失所主,骨萎筋弛,故站立或行走時跟部痠痛、隱痛、乏力,疼痛喜按,觸之痛減。 寒凝血瘀型:氣血運行緩慢,復感寒邪,寒主凝滯、主收引,致使經絡被阻、氣血凝
發布於 2023-06-04 16:29
0評論
腳後跟疼患者日常鍛鍊和護理 1.收縮運動,腳後跟疼患者可以面對牆壁站立,雙手扶牆以保持平衡,然後踮起雙腳腳尖,再放下,反覆練習。 2.腳趾仰臥起坐,這可以強健腳底的肌肉組織。腳後跟疼怎麼辦,坐姿或臥姿都可以。 3.平時要養成良好的腳部衛生習慣,每日要用溫水洗腳,保持其清潔和良好的血液循環,減輕局部炎症,有助於腳部的健康。 4.日常保養只能起到緩解的作用,建議患者還是用中藥膏,足跟骨方世醫貼進行治
發布於 2025-01-03 17:42
0評論
營養防治及食療 補充維生素B6,可幫助鈣質吸收和預防骨刺的形成。 補充維生素C。 多食含鈣的食物。 多食含鎂的食物,如蔬菜、穀類、肉類、豆類及豆製品。 避免食用酒精、咖啡、糖類食品,以防止機體恢復過程中發生的障礙,保護體內礦物質的平衡。 川芎、當歸豬腳湯:川芎、當歸各15克,豬後腳一隻。將豬腳與二味中藥燉一小時,喝湯吃肉。通經活血,濡養經絡。 營養食譜 米仁根赤豆汁 [用料]生米仁根、赤小豆各3
發布於 2023-06-04 16:36
0評論
足跟疼痛由於病因不同預防方法有所不同。 1.青少年跟骨骨骺炎多數由於跟骨外傷,長期跑跳引起,因而在此期患者,跟骨骨骺正在發育階段應避免跑跳,尤其是高處跳下。在症狀早期應注意此點。 2.老年性足跟痛多由於勞損,蹠腱膜炎,跟骨結節滑囊炎,脂肪墊變性引起。此期應避免長期站立,長期行走,抬高足跟可以減輕足跟負荷。穿軟底、後跟部墊一軟而圓型墊,圓墊中央凹陷,高度約2~3釐米高,這樣使全身重心前移,減少足跟
發布於 2024-06-30 12:27
0評論
第一:選擇穿輕軟合適的鞋子,減輕足跟壓力,防止跟骨損傷 第二:老年人應當防止過度負重及用力,包括控制體重,避免重體力活動 第三:堅持足部鍛鍊,以增強肌肉韌帶的力量和彈力,如赤腳在沙地上行走 第四:堅持每晚用溫水泡腳30分鐘左右,或者給足部做簡單的按壓,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第五:外敷中醫藥貼,足跟骨方世醫貼,特效治療足跟痛,方內融合地道野生藥材之精華,獨特秘製組方,直接敷貼於患處,通過藥力滲透入皮膚
發布於 2022-12-13 09:18
0評論
有些硬的皮鞋之類會造成腳後跟疼痛,這時候換一雙稍微軟一點的鞋子穿(但是不要穿很軟的那種布鞋,建議穿休閒鞋),或者在硬鞋底下加上一副軟一點有彈性的鞋墊,走路時儘量選擇走平整的水泥路或石板路,少走凹凸不平的泥土路和很軟的草坪。 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在熱水中加大概二十毫升的醋,在泡腳的同時按摩腳底,疏通經脈,而且在平時注意對腳部保溫,穿質量好一點的襪子,尤其是晚上睡覺要將腳包好,或者用暖腳袋。 腎有毛
發布於 2024-06-30 12:21
0評論
1、真菌感染。腳底出汗或鞋子封閉不透氣,或是幾天不換襪子,不洗腳,在家習慣光腳板活動,極易引發真菌感染;這種情況要注意平時的護理是關鍵。 2、新陳代謝過快。如果沒有外傷或者藥物等情況存在那麼最有可能的就是維生素缺乏和活動過多導致。 3、氣候變換引起。一到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時候,就會很容易造成脫皮乾裂。 4、容易腳裂的人,體質大多比較虛弱,元氣不足。 5、皮膚疾病。遺傳的角化障礙性皮膚病(如魚鱗病
發布於 2024-11-07 03:40
0評論